简析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以《变形记》为例
法红利
内容摘要:表现主义诞生于2o世纪初的德国,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作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弗兰茨·卡夫卡通过代表作《变形记》,刻画了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人”到“虫”的荒诞的经历和痛苦的心理挣扎历程。通过对《变形记》的艺术特征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感知到表现主义文学的部分艺术特征。
关键词:卡夫卡 《变形记》 表现主义
索克尔评价说:“卡夫卡深邃多变的艺术本质,决定了任何单独的研究都无法充分把握这篇多层次作品。每一个研究仅能在索解其奥秘的道路上前进一步。”[1]这句话一语中的,读完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我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奇异古怪而不可名状的感觉。我只能努力地去理清这种“不适感”的源头,通过分析,简要地概括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超脱现实的形式创新
(一)“荒诞极致”与“真实可感”的碰撞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2]开头,我们的主人公就变成了一只甲虫。没有任何心理铺垫,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荒诞的描写。这是开门见山的一个既成事实,故事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居然很快地接受了这种设定。就像一幅画的创作,一开始画家便将一桶漆倒在了画布上,这种粗野爆裂的画风,很难不在读者心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倒是全部是虚构,不去较真这只甲虫的具体样子也就罢了。可卡夫卡偏偏是凭着过人的想象力,认真地讲述这只巨大的棕色甲虫:长着触角,眼睛略微凸出来,有着“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3]“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4],两排细腿“细得可怜”[5],细腿的底部有一些粘性,爬行时会留下粘液的痕迹,“养成了在墙上和天花板上纵横交错来回爬行的习惯”[6]“尤其喜欢倒挂在天花板上”[7]。有时候,格里高尔还会用人的思想,去艰难地操控自己虫化的身躯。这样具象的描写以及格里高尔的内心情感的缓缓流露,渐渐打破了我们内心的抵触,这种既粗野狂放的想象和细致和谐的抒情竟然被统一到了一篇小说里。
表现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反对单纯模仿现实,甚至大有点对着干的意味。1907年,瑞典著名戏剧家斯特林堡创作的《鬼魂奏鸣曲》,把梦魔和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亡魂、活人同时登场,这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文学的源头。在创作方法上,表现主义文学舍弃了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推崇一切从主观感受出发,并力求突破传统的束缚。《变形记》中的人物和事件都不具有传统文学的实在性,而是一种抽象本质和作者内心体验的想象物,这种怪诞离奇的手法也为整篇小说增添了梦幻的色彩。但在这种荒诞的建构中,卡夫卡又加入了生活中的零碎的细腻的情感体验,这种奇异的阅读体验可以带给读者更大的心灵上的冲击力。
(二)通往抽象的具象——意象
卡夫卡的变形记使得“甲虫”成为西方变形文学里一个经典的意象,那为什么卡夫卡选择了“甲虫”呢?为什么不是“蝴蝶”、“毛毛虫”等等诸如此类的脆弱而又无助的小东西呢?这或许跟他的孤独意识有关。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点,但是卡夫卡通过“甲虫”这个意象,作为一种催化剂,诱使读者去深挖其背后的意义,这本身就是意象的魔力所在。意象是一种隐晦的所指,当这种意象不断地重复和冲撞,成为作者内心的企图和暗示的表现,那它就变成了一个象征。这种象征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个矛盾冲突的核心,也是整篇小说所要真正呈现的本质所在。
表现主义对于意象的使用是与前面讲到的反对单纯模仿现实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因为当作者抛弃了单纯只对事物外在和浅层的客观描摹,转而更加注重精神和灵魂的形象化的呈现,那么势必将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这时意象的选择和使用就非常必要了。意象的使用可以帮助传达抽象的情绪和企图。
二.冷静叙述背后强烈的主观情感
分析一篇作品,必然离不开对于作者写作背景的分析。卡夫卡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日子,那个年代,社会上物质主义盛行,民族冲突愈发激烈。家庭中,他的父亲专横粗暴,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之中。扭曲变形的世界令他感到惶恐不安,但是他个人微小的力量又怎么去和这个疯狂的世界抗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德国民族主义等等,各种信念交织搏斗,这个世界仿佛要被极端地撕裂。加缪认为,“荒诞产生于人类的呼唤和世界的无理的沉默之间的对立”[8]。带着这种情感上深切的理解,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我们似乎就能明白这一切荒诞背后的苦楚。
(一)控诉家庭的不和谐
格里高尔曾经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为这个家庭也曾奋力拼搏过,努力工作过,但是丧失了工作能力和自我能力的格里高尔,失去了父亲和妹妹作为亲人的关爱,得到的是厌恶和冷漠。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所揭示的:“维系家庭的纽带并不是家庭的爱,而是隐藏在财产共有关系之后的私人利益。”[9]《变形记》中的家人显然对于追求金钱已经失去了做人起码的底线,亲情都被放上砝码称量其价值。《变形记》就像是卡夫卡的一篇隐晦的自传,他的家庭并没有给他足够的精神支撑和鼓励,让他有坚实的后盾去面对社会的冰冷。
(二)反映社会的阴暗面
亲人之间尚且己经确乎是麻木地为了成功和财富,做着精打细算的工作,那社会上的其他人呢?格里高尔工作的这么几年间他从未请过假,在格里高尔没有准时上班的第一天,他的秘书主任就毫不客气地找上了门,秘书主任并不关心他有没有生病,而是来质问的。整篇小说里,可怜的格里高尔似乎就在为还不清的债务和挣不完的钱奔波劳苦,难道这就是现代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吗?卡夫卡通过《变形记》,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病所在,那就是阶级的冰冷和人们对于金钱的狂热情绪。卡夫卡所处的社会的日益進步,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反而是在酿造一种更大的威胁。
(三)抒发内心的强烈情感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荒诞的,但是他变成甲虫后家人的厌弃,上司的冷漠却是映射了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的灾难。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卡夫卡早就知晓了这个社会的弊病。有人说,卡夫卡对这个社会是无力反抗,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如果是消极无望,怎么还会写作,将自己的笔杆作为利刃呢?卡夫卡将自己的情感,全然寄托在了这部作品中。虽然卡夫卡抱着冷静的客观态度刻画人物,但《变形记》其实是卡夫卡热烈的自我呈现。他发出古怪的尖利的尖叫,刻意营造的痛苦的气氛,却又饱含这对这个变形的社会热切的希望。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性阴暗面的理解和认知是非常透彻的。虽然格里高尔带着痛苦和绝望死去了,但是我们在整篇小说的紧张压抑氛围中,回忆起了人性最好的美好。卡夫卡揭示了这个社会最阴暗的一面,但没有被这个腐败堕落的社会真正异化。
伯尔尼说,美是从内心需求中产生出来的。卡夫卡出于对家庭、社会、人类命运的理性认识,产生了呼唤爱与美好的强烈愿望。而表现主义文学从起初反映在诗歌领域开始,就一直带着自我表现的特点,自由形式和强烈节奏,都是为了更好地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许多表现主义文学作品中词语的重复、古怪的倒装、句型的扭曲,都因为作家内心狂热激动而无法控制溢出的情感。
三.结语
卡夫卡通过细腻的人物内心的刻画,周围人的冷漠的反应,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文明高速发展下人类的生存现状。荒诞却真实,冷静又狂热,通过对《变形记》的艺术特色的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表现主义文学的部分特征,这也为我们理解表现主义文学提供了一些视角。
参考文献
[1]瓦尔特·H·索克尔.反抗与惩罚[A].叶廷芳.论卡夫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3][4][5][6][7]弗兰茨·卡夫卡.卡夫卡集[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8]阿尔贝·加缪.西绪弗斯神话[M].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译丛》编辑委员会.文艺理论译丛.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331.
[9]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C].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第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