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体,让学生思想与文采共飞扬
潘祥静
自2002年起,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启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除了当选人物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不已,那些文质兼美的颁奖词也让人赞叹,这些文字也成了学生作文中的“常客”。
作为教师,这个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既然学生爱用颁奖词,那为什么不让学生以课本人物为对象,运用“感动中国”体,来练习写一写呢?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来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三来也是对课文进行再一次地发掘。
第一次训练,我选择了外国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作者海明威与主角桑地亚哥。小试牛刀,发现学生兴趣很浓,也出现不少佳作。如:
【海明威】
风雨中的彩虹
在拳击场上,他满脸鲜血;在意大利战场上,他深受重伤;在写作路途中,他屡遭退稿。但他依然顽强地站起来。在他的笔下,演绎着异样的人生。他就像石堆里的一堆草,大海里的一根针,风雨里的一道彩虹,永远没有倒下,永远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忧郁硬汉
他是不服输的硬汉,在伤痕累累中托起明媚的光;他却又是忧郁的老人,在痛苦绝望中举起释放自我的枪。他是永不倒下的巨人,是永不言败的硬汉。跌跌撞撞,几经磨难,他用句号结束了自己的人生,用省略号留下了他的辉煌。
【桑地亚哥】
顽强老头
惊涛,一波推一波;鲨鱼,一条又一条。在大海面前,你是渺小的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你是伟大的一只魂。五次搏斗,你从未绝望。乐观,犹如耀眼的星光,在你的身上闪烁。
崖边舞者
他用他那颤抖的手指,挥舞出坚定的不屈;他用他那瘦弱的臂膀,支撑起了生命的光环。海上航程,他踏上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披荆斩棘,然后一切都云淡风清。他是崖边舞者,在绝境中,舞出勇者的姿态。
实践了几次之后,学生乐于用笔来抒写对课本人物的看法,也把这些“短平快”的作文训练与素材积累相结合。从高一到现在,这个活动持续了两年多,我也多了一些理性思考。
一、既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又要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
运用“感动中国”体来点评人物,最好能叙议结合,一方面能贯穿人物的事迹,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观点态度。纯抒情的文字容易显得空洞,如果能结合与人物有关的物、景、事,做到虚实结合,内容就会充实得多。在句式上,宜整散结合。
【苏轼】
旷达大家
官场暗斗,让你横遭报复;一贬再贬,让你屡受打击;新旧党争,让你连遭不幸。但,这一切的一切,没有将你击垮。是你的豪爽乐观,是你的旷达洒脱,是你的通脱自适,把你从消沉颓丧的泥沼中救起,在诗词曲赋中收抒笑迎风雨,笑着走自己的路。
【曹雪芹】
旷世奇才
从现实到虚构,从家族到时代,虚实相生,衰而不败。他默默扛下了生活中的所有艰难,张开思想的双翅,逆风飞行。沉默,不是为了等待灭亡,而是积蓄力量,在时机来临的那一天将苦难浓缩成红楼一梦,惊醒这个时代。
二、活动形式可以多样,把读与写、评与议有机结合起来。
刚开始在处理学生作品时,我主要是以老师批阅、点评、讲解为主。慢慢地,我把点评、展示的任务还给了学生。学生写,学生通过读来展示,学生点评,让这个活动由学生全程组织。每个阅读单元结束后,均开展这样的活动。展示时间一般放在课前五分钟。每个学期结束后,把优秀作品集结起来,印发给学生,当成作文素材,收集整理。
三、既关注课本素材,也关注社会百态。
学生的思维是关不住的,他们也渴望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多接触。在关注课本中的人物之外,我也开始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笔去抒写社会生活中的人,或议论,或描写,或抒情,短短几十个字,浓缩的不仅是精美的语言,更是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作者单位:赣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