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摘要】本研究从设计与实施两方面探讨了开展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策略。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包括音乐作品选择、故事情境创设、幼儿化角色动作表征等,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实施策略包括教师入戏、预令与念白、区分上下肢动作、师—幼与幼—幼示范等。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9)03-0003-04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前教育界针对游戏化教学活动展开了一系列学理探讨,旨在对前苏联创立的以直接讲授知识为特征的教学游戏化模式进行纠偏。20多年来,学界关于游戏化教学活动基本形成了以下两点共识:一是具有游戏的外部特征,〔1〕二是蕴含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等游戏精神。上述理念被陆续写入相关政策文本中,激发了幼儿园教师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的热情。研究表明,0~8岁儿童偏爱包含故事情节,能让他们动起来的音乐作品。〔2〕戏剧性表演游戏作为一种以故事为线索、诉诸身体动作的游戏,〔3〕是开展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形式。在本研究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创设一定故事情境,并将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式要素(即音乐知识,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等)体现到角色动作中,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获得发展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

    一、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一)音乐作品选择〔4〕

    音乐作品分为两类:用于嗓音表现的歌曲和用于身体动作表现及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适合幼儿用于嗓音表现的歌曲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歌词主题明确,具有一定情节性;二是歌词朗朗上口,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三是旋律音调与五声字调①吻合,易于幼儿歌唱。适合幼儿用于身体动作表现及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音乐形象鲜明,有情节扩展空间;二是句式规整,段落对比鲜明,时长不超过2分钟;三是音乐风格欢快活泼,织体丰厚(即音乐横向与纵向的音响层次丰富,通俗地说就是音乐由多件乐器演奏而成)。需要说明的是,完全具备上述特征的音乐作品并不多,因此教师往往需对具备部分特征的歌曲或乐曲进行改编或剪辑。

    (二)故事情境创设

    故事情境创设是指确定故事角色与情节。故事情境可以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场景,也可以是表现某一虚构角色的生活事件。以“小鲤鱼跳龙门”①和“打扫扭扭扭”②这两个中班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为例。“小鲤鱼跳龙门”这一活动的故事情境取材于同名绘本。故事主角即为小鲤鱼,他在鲤鱼妈妈带领下历经找龙门、跳龙门。这两个基本情节分别对应乐曲A段和B段(见图1)。整首乐曲由教师根据现有故事情境将《我是森林里的音乐家》与《山王宫殿》这两则音乐作品剪辑合成而来。而“打扫扭扭扭”这一活动的故事情境则由音乐《意大利波尔卡》生发而来。乐曲A、B、C段(见图2)分别对应拖地、刷马桶、擦玻璃三个基本情节。为使故事情节更加饱满,以下介绍两种策略。

    1.设置戏剧冲突

    音乐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艺术。必要的戏剧冲突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让幼儿通过丰富的角色动作体会音乐形式要素。以“小鲤鱼跳龙门”活动为例。在找龙门与跳龙门这两个基本情节的基础上,教师还在故事中设置了乌龟爷爷指路和螃蟹大叔挡路这两个情节,丰富了故事层次。跳龙门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小鲤鱼先是只变出龙头,而后变出龙身,最终才变出龙形。幼儿在不断解决戏剧冲突的过程中反复感知音乐,由此获得音乐素养的提升。

    2.嵌入虚拟情境或穿插传统游戏

    对“打扫扭扭扭”这样的活动而言,故事情节皆取自现实生活,容易出现活动游戏性不足、表演性有余的问题(刘焱等,2003)。在原有故事情节中嵌入虚拟情境,则是避免这一问题的可行之策。

    例如,将拖地、刷马桶、擦玻璃这三个情节设置在白雪公主帮七个小矮人打扫卫生这一虚拟情境中,会大大增添童趣,促进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认同与内化。

    此外,在故事情节中穿插传统游戏,也有助于增加活动的游戏性,尤其适用于解决小班幼儿角色扮演意识弱、角色坚持性不够的问题。例如,在小班音乐活动“快乐小鞋”①中,故事设有爷爷、约翰(教师扮演)与小鞋子(幼儿扮演)三种角色。当爷爷出场时,由幼儿扮演的小鞋子便一动不动当起了“木头人”;而当约翰出场时,小鞋子便躲起来,和约翰玩起了“躲猫猫”游戏。由此,传统游戏很好地串联起了故事情节,动静交错的游戏玩法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冲突性,有效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幼儿化角色动作表征

    幼儿化角色动作表征是指将音乐作品中的节奏、旋律、音色、速度、织体、力度、句段结构、体裁风格等音乐形式要素体现到角色动作中。例如,上述“小鲤鱼跳龙门”活动所采用的音乐分A、B兩段。A段共含4个乐句,前两句中速舒展,后两句跳跃活泼,因此角色先作轻松游水状,而后开始悠闲地吐泡泡。B段共含3个乐句,且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尾声部分如作猛烈敲击状,因此游水与跳跃的动作表现出激烈、迅猛的特点。而“打扫扭扭扭”中所采用的音乐《意大利波尔卡》则分A、B、C三段。A段以八分与四分音符构成的平稳节奏型为主,契合中速拖地的动作。B段节奏型由连续、密集的十六分音符构成,每两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呈现音阶下行到上行的环型结构,令人联想起快速划圈刷马桶的动作。C段含2个乐句,每句前半句多为八分音符构成的平稳节奏型,后半句多为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密集紧凑节奏型,故需赋予擦玻璃这一动作快慢有致的变化。可见,乐曲段落风格有异,角色动作呈现也相应不同。角色变换动作的过程也是音乐作品结构具象化的过程。

    在设计角色动作时,要保证与每个乐句相匹配的动作不超过两个,每一动作应形成拍点,即具有一定节奏,起合拍作用。此外,要根据幼儿表现适时从动作数量、拍率、方位变换频率等方面调节动作难易程度。例如,可将一句两个动作调整为一句一个动作,将一拍一动调整为两拍一动,或将一句变换两次方位调整为一句变换一次方位。针对3/4、3/8、6/8拍乐曲,宜以每三拍为一个单位设计相应动作。若遇到弱起拍乐曲,应保证在强拍出动作。弱起拍乐曲又分两种,弱起拍离强拍较近和弱起拍离强拍较远。一般而言,若弱起拍离强拍较近,则音乐先起动作后出;若弱起拍离强拍较远,则音乐后起动作先出。

    二、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一)教师入戏

    在戏剧性表演游戏中,幼儿往往只固定扮演某一类角色,教师则需在旁白者、年长者、反派角色、辅助性角色等多类角色间切换。这就对教师入戏提出了一定要求。例如,在“小鲤鱼跳龙门”活动中,教师负责扮演鲤鱼妈妈、乌龟爷爷和螃蟹大叔。这三个角色的动作特征、台词风格等各异,如鲤鱼妈妈语调温柔,态度和蔼;乌龟爷爷略显老成,行动缓慢;螃蟹大叔语调高昂,态度坚决。教师需反复揣摩每一角色的特点,并逼真表现,以此给予幼儿表演上的审美体验,使幼儿增加对自身角色的认同,投入到故事情境中。

    此外,考虑到游戏化音乐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关注自身的表演节奏,凸显角色动作的音乐性,即角色动作形成拍点,速度与力度得当,角色行动线索契合乐曲结构等。

    (二)预令与念白

    预令是指教师在幼儿出动作前(一般在前两拍)发出的、旨在提醒幼儿合拍的语言或动作指令。语言指令通常来自故事情节。例如,在“打扫扭扭扭”活动中,为使A段拖地动作顺利过渡到B段刷马桶动作,教师可在A段音乐末尾两拍发出“刷—”的预令,既提醒幼儿准备进行动作切换,又使其关注到动作合拍。

    念白是与动作一起发出的一种语言指令,旨在提醒幼儿动作要领与拍点位置。仍以“打扫扭扭扭”活动为例,B段刷马桶的动作要领为手臂用力、有节奏地划圈,教师可以合乐发出“一下一下”的指令,提醒幼儿做出相应韵律动作。C段擦玻璃的动作难点有二:一是每一乐句均为前半句两拍一动,后半句一拍一动;二是两个乐句听觉效果悬殊较大,节奏型较难。因此,在幼儿做动作的同时,教师可发出“拿好一块贴上去,再拿一块贴上去,咔叽咔叽咔叽咔叽,咔叽咔叽咔叽咔叽”的指令,既能解决教学难点,又增添了童趣。

    (三)区分上下肢动作

    角色动作按其难易程度可分为上肢动作、躯干动作(包括下肢原地动作)、下肢移动动作与带器械动作。〔5〕一般而言,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可分为音乐感受与音乐表现两个环节。音乐感受是幼儿在头脑中产生的对音乐形式要素的初步反映,該环节的动作设计应以上肢动作为主,在幼儿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可加入少许下肢原地动作。幼儿主要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审美特征,学习合乐做动作。在音乐表现环节,教师开始引导幼儿学习下肢移动动作,即引导幼儿离开座位,在某一移动队形中进行上下肢联合动作的合乐表现。此时,教师可逐渐从示范者的身份撤离。

    (四)师—幼与幼—幼示范

    幼儿由掌握上肢动作至下肢原地动作、下肢移动动作,其间经历若干空间转换,要求教师运用一些教学策略,为幼儿提供发展支架,如师—幼与幼—幼示范。师—幼示范是指教师邀请音乐表现力较强的一名或几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故事中的某一情节,展示角色动作的空间转换。若空间转换较复杂,可在师—幼示范的基础上加入幼—幼示范,即以同伴合作示范表演再现动作要领。

    参考文献:

    〔1〕刘焱.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EB/OL〕.〔2018-01-05〕.http://wenku.baidu.com.

    〔2〕詹姆士·穆塞尔,等.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M〕.章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22-28.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535.

    〔4〕王秀萍.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61-62.

    〔5〕菲里斯·卫卡特.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M〕.林翠湄,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