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奖学金逆激励效应浅析

孙鸽
[摘 要]A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推行后,在经管类硕士生中出现了逆激励效应。从研究生读研动机、奖学金结构变化以及研究生对奖学金制度的态度方面探讨了逆激励现象出现的原因。针对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对硕士生毕业设置发表论文的要求、加强导师管理、对专业型硕士生设置更合理的奖学金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奖学金制度;逆激励效应;专业型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 G46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67-02
A大学自2009年启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硕士生学业奖学金经历了多次调整:2009年研究生由公费制改为全面收费制,奖学金覆盖所有研究生,最低的三等奖学金免一半学费;2012年调整为三等奖学金全免学费,二等奖学金的比例提高5%,一等、二等奖学金数额各增加500元;2014年开始研究生奖学金覆盖比例缩减为80%,取消三等奖学金,一等、二等奖学金的资助金额分别提高3500元和2500元,同时实行研究生助学金制度,硕士生每年可以获得6000元的助学金。客观上,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后研究生资助力度是逐渐加大的,学生本应更加专心于学习与科研,创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然而A大学经管类硕士研究生中却出现了资助力度提高,但研究生发表论文数量却不断减少的情况。
为了探求这种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笔者对在读研二、研三的部分硕士研究生组织了专门访谈。访谈学生涉及大部分专业和不同的奖学金等级,能够代表两个年级的所有类型硕士生。访谈采取结构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学生自由发散的非正式谈话,了解学生对现有奖学金制度的看法与意见。
一、奖学金逆激励效应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设定与学生自身读研动机并不一致
现行的奖学金评审细则体现了研究生培养以科研成果为目标导向的特点:科研成果在整个奖学金评价因素中占据最大的权重,学校力图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引导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多出科研成果。而笔者访谈中得知,绝大多数学生读研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增值,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对学生而言,好工作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每年获得几等奖学金。而硕士生找工作的经验表明,获得高级别奖学金在就业时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除非就业单位是高等院校或者研究机构)。由于在研究生期间缺乏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读研除了可支配的时间增加外,本身收获不大。科研能力并不能很快转化为就业能力,但就业的压力却是笼罩在所有研究生头顶的迷雾。
(二)奖学金数额提高的同时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大大减轻了学生读研的压力,助长了研究生的惰性
国家奖学金制度的推行,强化了小部分硕士生的学术竞争压力,弱化了大部分硕士生的科研压力。从2012年开始,A大学的研究生三等学业奖学金从仅资助一半学费改为资助全部学费,这从根本上解决了研究生读书的后顾之忧。这意味着硕士生不需做任何努力,就可以享受学费全免的待遇。同一年A大学取消了硕士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只要学分达到要求即可毕业。这两项政策叠加后的第一个奖学金评选年度就出现了大面积的研究生“无作为”的现象。访谈中超过一半的获得三等奖学金的研究生表示:即使不写论文、不做课题也不用交学费,这让他们彻底没有了科研的压力。除申请学业奖学金以外,硕士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高达两万的奖金刺激让一部分学术能力强的研究生为此花费大量精力写作论文,一年都有多篇高级别的论文发表。因名额有限且申报条件很高,国家奖学金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论文数量和级别逐年提高,优秀研究生之间的学术竞争压力空前增大。由于申报国家奖学金的成果不能重复用于申报学业奖学金,最强的学术牛人享受了国家奖学金,客观上使学业奖学金竞争压力变小,发表论文的总数量随之下降。
(三)研究生普遍对奖学金评价体系不信任、不满意
访谈中,62.5%的硕士生认为现行奖学金制度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奖学金的评价过于重视科研能力,而且科研能力必须以显性的科研成果来体现,如论文、获批的项目等。这种评价方不仅无法全面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还带来了学术研究急功近利的后果。第二,奖学金评选从细则的制定到评选的过程,导师的参与度并不多。很多导师对奖学金的评价规则并不知晓,对自己的学生获得几等奖学金也并不关心。然而,在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最了解学生情况的是导师。有学生反映“自己跟着导师忙了一年的课题,查数据写报告等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奖学金评价中无法加分,和那些什么也不做的同学是一样的结果,这样很不公平”。由于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着对奖学金制度的不满意和不信任,本用来激励研究生的奖学金制度,成了少数学生积极、大部分学生旁观的制度,并逐渐造成了“强者更强,弱者恒弱”的局面。
二、完善奖学金制度的建议
(一)对硕士生毕业提出明确的发表论文的要求
2012年开始,为与学校的相关文件保持一致,A大学经管学院取消了必须发表论文才可以申请学位的规定。从当年开始,学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就出现了大幅下降。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取消的同时又没有了学费的压力,这让部分缺乏目标的学生变得越发懒惰,科研成果大幅减少,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不断下滑。访谈中部分研究生坦言,奖学金等级的高低最多影响日常生活是否宽裕,但如果不发表论文就不能毕业,则意味着三年时间的浪费,这是每个研究生都无法承受的。因此,只有将发表论文与能否毕业联系起来,才能给研究生施加最切实的压力,从而迫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现有奖学金制度逆激励现象的继续恶化。
(二)加强导师队伍的管理,提高导师在研究生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的作用
与本科生不同,灵活的课程设置、弹性的学习时间、以导师为轴心的组织方式使研究生的管理呈现出自由化、松散化的特点。在课程学习时间外,研究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并不多,以导师或导师组为媒介,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科研活动是研究生阶段最常见的组织形态。因此,导师才是研究生在读期间接触最多、最直接、作用最大的人。然而现有研究生奖学金体系主要以客观因素,如科研成果的数量、学习成绩等来评价,导师在整个研究生奖学金评价体系中几乎没有影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完成科研任务的质量高低等均无法及时在奖学金评价中得到反馈和体现,从而出现了部分学生对导师的要求不够重视,怠于参与科研活动的现象。加强导师在研究生评价体系中的话语权,一方面可以督促导师重视对研究生全过程的指导和培养;另一方面能够约束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更积极的参与科研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导师评价应当避免完全的主观打分,应当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如学生科研工作量多少、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贡献的大小等均应由定性的可事后审核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导师评价沦为“送人情”的工具。
(三)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应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奖学金评价更加符合现实情况
自国家设置专业型研究生以来,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一直是关注的重点和讨论的热点。但对于如何衡量专业型研究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水平,一直没有统一、明确的认识。A大学经管学院目前实行的奖学金制度中,对专业型研究生的评价仍然采用和学术型完全一致的方法,这让专业型研究生怨言颇多。一方面,专业型研究生学制仅有两年,他们只有一次评奖学金的机会(第一学年的奖学金在入学之时根据研究生考试的成绩确定),即研一一学年的表现进行评价。而专业型研究生研一课程负担较重,很难再有精力和足够的知识积累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用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同的评价因素(如发表论文、申报项目、参加比赛获奖)等评价专业型研究生,会导致大部分专业研究生几乎没有任何加分。根据目前的规定,零分就意味着只能获得三等奖学金或者没有奖学金,这大大挫伤了专业型研究生的积极性。即便写出了较好的论文,由于发表周期的缘故,只要无法在第一学年发表,对于他们来说就没有意义。另一方面,为提高就业竞争力,有些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树立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还有些学生研究生在读期间一直积极参加导师的各类课题研究。考证和参与项目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但这两项活动在现有的研究生奖学金的办法中均无法加分。受访的学生多次提出,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的奖学金评价中应当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与课题研究等加以考虑,设置合理的加分幅度,使得学生的付出能够在奖学金中得到体现。
三、结语
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完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不仅关系着国家的财政资源是否合理使用,也事关每一个研究生的切身利益。奖学金制度的改革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特点,抓住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关键环节,同时也要与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一系列改革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够避免逆激励现象的出现。今后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设计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根据实施的效果适时调整,更好地发挥其激励和导向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韦美灵.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再造——以X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201-202.
[2] 郝英奇,等.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动力机制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62-64.
[责任编辑:陈 明]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