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何以有名

    王东

    诗三百篇,最好的句子之一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然该句何以有名?大多赏析皆语焉不详。我尝试用孙绍振的微观赏析法,略作分析。

    首先用对比法。《采薇》一诗出自《小雅》,《小雅》中还有一篇叫《出车》的诗歌,里面有一句:“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两相比较,意境相似,都寓情于景,都用了对比,但略有不同,前者用“杨柳依依”,后者用“黍稷方华”;前者用“雨雪霏霏”,后者用“雨雪载途”,差别就在这里。

    都用景物烘托离别,“杨柳依依”就比“黍稷方华”好。杨柳是景物,可做观赏;黍稷是食物,观赏性不强。柳字谐音“留”,再配以“依依”,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情景相容,耐人寻味,古人在离别时有折柳相送的风俗,大概诗经时代就有。而黍稷方华,仅仅有植物茂盛之意,就没有这么多嚼头。

    雨雪霏霏,重在雪花漫天飞舞,整个意境都被雪笼罩着,凄凉气氛更浓;雨雪载途,视觉效果要差得多,只是在画面的下方,有一部分雪景,味道没有雪花漫天那么浓厚。

    从音韵学的角度看,“依依、霏霏”这两个叠音词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和谐节奏,读起来更美,而后者没有这样的圆润之美。

    南北朝大诗人庾信的《枯树赋》,结尾化用了这个句子:“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细较起来,韵味还是没有超过原句。

    再用还原法。这两句诗是战士在回家的路上触景生情,所感所想。战士回家的时候,已经是雨雪霏霏的深冬,他的心情非常复杂,百感交集,并不仅仅是王夫之所说的“乐”,当然有乐的成分,毕竟回家了嘛,但是,此时此景,已非昔日的春暖花开,所以他很自然地想到了离开时候的“杨柳依依”,强烈的对比,使得战士心生感慨。还有岁月的流失,也许是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青年的时候就像是“杨柳依依”,如今壮士暮年,只能是“雨雪霏霏”,这些情味都在景物之中了,战士心中的深层的生命流逝感,是显然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汉乐府诗《十五从军行》参照着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当然,家乡的变化,亲人的离散,等等,都可以在“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之中去细细品味。“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因此,短短的十六个字,真可谓情景交融,言简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单位:泸县第二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