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周明海
【摘要】为了使语文教师更好的上语文课,笔者提出了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的八种探索。即语言要规范;语言要幽默;语气要抑扬;语言要有启发性;设问要科学;知识要广博;说话要生动;课堂语言要形象。
【关键词】语言艺术;课堂教学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传递思想的工具,是与人交流的载体。而语文教师,更是运用语言的典范。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这也对教师课堂语言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此进行了一点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略陈管见。
一、语言要规范
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流利。教师应从讲课语言的声调变化之中显示出讲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要学生驰骋想象的地方,应以声传情,并辅以适当的手势。如此较为熟练地运用语言的“整齐美”、“错落美”、“节奏美”,就能使学生从原本“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这也是语言的规范性和美感性的魅力之所在。
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二、语言要幽默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有情,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竞选州长》一课时,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纽约州长见到马克·吐温后,极端仇恨,说道‘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啊!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这则小故事的引述,使学生忍俊不禁,其心境明显处于愉悦状态,在一阵轻松的笑声中感受、了解、把握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
幽默并不仅以轻松取胜,而且笑语之中包含着深沉,妙言之中蕴含着睿智,更令人思而得之。好的幽默往往产生委婉曲折,含蓄蕴藉的美感效应。但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式的“趣语”,则会弄巧成拙,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三、语气要抑扬
所有一切丰富生动的内容,只要披上平庸的语言外衣,都会变得苍白无力。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体现在叙述时的声调、速度和节奏上,而且表现在语言应有层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上,更表现在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从而选择适当的句式、组织生动的语汇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上,即教师应善于把无声的教材描摹成充满美感的、有声的画面。音量以最后一排同学能够毫不费力的听清为宜。语速,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需要,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若倾盆大雨,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慢若老牛拉破车,学生必然昏昏欲睡。语调,宜富于变换,抑扬顿挫,轻重强弱恰到好处,虽称不上大珠小珠落玉盘,但富有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是显而易见的。
四、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学中,教师若能通过耐人寻味的语言循循善诱,提供一些思考问题的线索,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探讨解答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知识,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寻找文章的“空白”,于无声处感受文章的震撼力量;寻找文章的“症结”,于难言处把握情感和态度;寻找文章的“瑕疵”,于缺陷处培养严谨的学风;寻找思路的“切口”,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态度。
五、设问要科学
我们要问之有物,论之有实,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问之有德,文质兼美在课堂中要注意挖掘内容的德育因素;问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问之有序,条理清楚,使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尤其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六、知识要广博
我们要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塑造形象,创造气氛,从而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例如:教学《陌上桑》时,有老师讲了这样一则外国幽默故事:“一位农夫的女儿长得奇丑,父亲让她去地里看玉米,乌鸦见了她吓得不仅不敢偷吃她家的玉米,还把前几天叼走的玉米送了回来。接着问学生‘这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有人说是夸张手法。老师接着问:‘如果从描写方法说呢?学生立即领悟说:“是侧面描写。”接着老师点明《陌上桑》是侧面描写的典范作品。这样,学生在笑声中轻松地感悟了该堂课的学习重点。
七、借助体态语言,说话要生动
人们彼此之间传输信息,交流情感,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夷,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同时,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使用,作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如图片、图表、实物、模型、标本、音乐、幻灯、录音、录像、广播、影片、电脑、投影等,都将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八、课堂语言要形象
学生的知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而在接受事物时有相当一部分还停留在感性上,我们讲课时一定要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课堂的语言形象且生动,增强其表达效果。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用韦志成先生的话来概括就是:“归纳起来,主要由‘四美”: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
总之,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讲课时,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效率。
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的技巧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