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创新实践的点滴经验

    刘光荣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本文旨在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持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作文教学 ?班级空间 ?习作评改

    引言

    传统的作文教学以讲解灌输为主,手段单一,形式枯燥,教学往往事倍功半。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作文教学直面教学实际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尴尬境况,在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方面都有开拓和创新,给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教学准备中,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充实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些准备工夫。” 高效的习作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充分的准备,首要的自然是准备好写作的素材。学期初,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一个班级空间,开辟一个作文素材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里相关年段的习作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目的地收集各类作文素材,以在作文教学中信手拈来。

    例如教学习作《秋天的树叶》,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观察熟悉的环境里的各种树叶,用智能手机或其他便携拍摄工具,把自己喜欢的树叶拍下来,上传到班级空间;还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自己喜欢的一些树叶的知识,为课堂交流和写作打下基础。老师要做的则应更全面细致,浏览班级空间同学们上传的图片以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梳理或补充,制成精美的课件,音画兼佳,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使作文难度有梯度地降低,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习作欲望,顺利实现“有话写、会写话、写好话”的目标。

    诚然,积累作文素材并非只有积累直接生活经验这一条路可走。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古往今来,阅读一直都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应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使阅读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变,学生足不出户即可瞬息知晓世界风云变幻,了解千里之外的奇闻逸事、巷议街谈,作文教学素材如“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笔者在班级微信群里看到一位家长转发的公鸡打架、小狗拉架的小视频,公鸡、小狗的表情、动作极其丰富有趣。于是在班级播放了这段视频,并引导学生现场观察、描写。学生兴趣盎然,作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童真童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习作不再是“无米之炊”,也使师生的习作教与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更鲜活、更有趣。

    二、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习作指导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对于学生来说,要想把作文写好,首先就要提高观察能力,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传统的实地观察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时间、地点、角度等,致使观察效果大打折扣。倘若学生对观察对象缺乏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习作就会出现“内容空洞”“条理不清”等问题。而信息技术环境下,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无论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无论哪个角落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它们情景再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需要加深印象或仔细推敲的内容,还可以反复回放。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校园》时,笔者播放了学校之前拍摄的宣传片。先让学生通过镜头俯瞰校园的整体面貌;再聚焦校园各个区域的建筑和布置,重点让学生觀察教学楼的外观和各楼层教室的分布及布置特点;接着欣赏操场的特写,引导学生按方位顺序观察操场中央和周围的景物;最后播放校园早晚的寂静和课间的热闹,动静结合,表现出校园的美丽和富有生机。这样,学生观察有序细致,写起来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集图画、视频、声音、文字等于一体的功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作文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与灵感,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热烈的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充分练说的基础上,由口头表达轻松过渡到书面表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将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余时间,满足更多学生一对一指导的要求,因材施教,使习作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教学习作《秋天的树叶》时,课堂上笔者通过课件再现了秋叶的五彩斑斓和多姿多彩,引导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因为是自己收集的材料,所以交流时每个人的视角和感受都不同,每个同学都情绪饱满,兴致勃勃。充分感受秋叶的美后,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组成多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帮助,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很顺利地形成习作初稿。课后,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初稿通过QQ、微信等渠道私发给老师,与老师进行文字、语音甚至视频交流,将自己的疑惑和困难提出来,寻求帮助;或者将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与老师分享,共同推敲。

    信息技术环境下,这样灵活、开放、有效的指导方式,真正帮助学生克服了对作文的恐惧感,逐渐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习作评改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开拓习作评改新途径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由此可见,好作文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传统的习作教学没有意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价值,一般不给学生创造探讨和商量的机会,因而学生习惯独自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然而,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修改自己的作文,或者自我修改的能力非常有限,自我修改的过程常常敷衍了事,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不仅可以共享学习资源、讨论习作过程、交流习作心得,在习作评改中,也可以发挥很大优势。

    首先,学生可以利用QQ、微信等,课下及时把自己的作文拍成图片,互相传阅批改,提高修改的积极性。在传阅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语音的方式,自己朗读自己的作文,既便于自我发现句子通顺性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提高同伴的修改效率。

    其次,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传到班级空间,请同学、家长和老师共同评改。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还能在责任心和自尊心的推动下,增强学生自我修改的意识,同时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从而获取更强大的习作动力。

    例如在教学习作《家乡的变化》时,很多学生的习作内容比较空洞,大话、套话比较多,写不出真情实感,而班上的学生有许多来自不同的地方,老师也不便一一指导。评改阶段,笔者鼓励学生把作文发到班级空间,邀请家长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情况给孩子们提提修改意见和建议。家长们通过展示旧照片、讲述以前的故事等方式,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家乡衣、食、住、行等方面与往日的不同之处,切身体会到家乡的变化之大,从而产生了爱家乡、为家乡人民自豪、为建设更美好的家乡而努力学习的真挚感情。

    最后,学生还可以通过个人空间,以图片或电子稿的形式,按时间或内容将自己的习作收集整理归类,形成独具特色的成长档案,为自己的写作之路留下清晰的印记。

    总之,信息技术充分合理的运用,使小学作文教学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唯进步不止步。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和综合素养,还有待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责任编辑:黄大灿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