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现形记》:一幅官场群丑图
朱仰
内容摘要:《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著名的谴责小说,它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全面批判封建官僚制度的长篇小说,在其六十回的篇章中,作者李宝嘉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事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多个侧面的对当时的官场腐败现状做了大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使一幅栩栩如生的晚清官场百丑图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析《官场现形记》中揭露的官场官场丑态并且分析作者创作背后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官场现形记》 官场丑态 创作意图
一.《官场现形记》中官员形象塑造
《官场现形记》中给我们描绘了一批嘴脸不同却有着相同特征的官员,他们大多麻木自私、贪财好色、虚伪做作、表里不一、利用各种手段中饱私囊、拼命的敛财……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他们相互倾轧暗算,相互蒙蔽利用,削尖了脑袋钻营,极近卑贱之能事。他们为了升官发财,为了一个钱字,任何无耻卑鄙的事情都能做到。《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员大多是作为被谴责被讽刺的对象出现的,作者通过深刻的笔触,向我们描述了一副生动的官场群丑图。下面就其中出现的官员形象进行简要分类。
(一)道貌岸然、虚伪做作之人
小说中注重塑造了一批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假清官形象。第十九回中,副钦差为了表示自己的清官形象,当自己的府学老师来做客时只用了四碟四碗,除了一个韭菜肉丝外,其余全是素菜。而当他暂领巡抚一缺时,到处宣扬自己讲理学崇尚节俭,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清官模样。可事实上,从黄三溜子和二掌柜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傅署院是一个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一肚子男盗女娟的伪君子。
而他到任后,浙江官场的吏治风气为止一变,当然变的只是表面,堂堂的抚台衙门,照壁变得旧了他也不愿意重新彩画;辕门倒了也不收拾;暖阁里的窗户破了也不让人糊,整个衙门被他弄的像破窑一样。这些表面功夫做得好,但是实际要孝敬的,署院还是要求一个不能少,真是做得好表面文章!另外,在小说第十五回中所载的建德县庄老爷也是典型的虚伪做作的官员。他一面在被胡统领迫害的百姓面前装出清官嘴脸,在听到百姓伸冤后,装作气愤的说道:
本县想这些兵勇真是可恶!一定今天要正法两个,好替你们伸冤。所有被害的人家,本县已经禀明统领,一概捐廉从丰抚恤。
但是在背后,他却向胡统领通风卖好,并告诉胡统领此事下官已有对策,定要乡下人告不出,大人这里无需惊慌。而这位庄老爷掉转头来,便要求百姓详细的指认出犯案的兵丁,后来又使用了一些手段,不仅让胡统领平安无事,还使得他得了一把万民伞,自己被称为青天大老爷。真是无耻之尤。
(二)目不识丁、愚昧昏庸之人
小说中的官员还有目不识丁愚昧昏庸之徒。在小说第二十三回中,河南按察使贾筱芝则是晚清官场上愚昧昏庸官员的典型代表。他在处理案件时,竟然让自己年过花甲的老母亲来决定案件的性质。小说中是这样描写周围人对老太太判案的态度的:
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凡经过老太太提讯过的人,无论什么人,有罪都可以改成无罪,十起当中,总要平反八九起。老太太参与判案,秉持的基本原则就是“救生不救死”,也就是说死者不可以复生,而活着的要求自己儿子总的想法替他们开脱。这样做固然可以让她心安,但是却放走了许多罪大恶极的罪犯,对于社会的治安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贾观察的这种游戏断案则是晚清时期大多数官僚的常态。第四十回的瞿耐庵也是昏庸官员的典型。自打他上任开始,先是不分青红皂白便打了王七,只是因为王七犯了他的忌讳。后来又演变成只要是前任王柏臣认同的他一概反驳,只要是前任驳回的,他一概认同,这么只对人不对事,这么睚眦必报,心胸狭窄。可谓是昏聩至极。
(三)挑拨离间、勾心斗角之人
步人官场身不由己,想要急流勇退是不可能的。小说中用填密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次次无声的交锋。小说第十一回中,刘中7}c本属意戴大理去补一个知县的缺,但是周老爷与戴大理不合,便在刘中丞身边进言道:
戴牧是个实实在在的老公事……写起奏折来,无论几千字,一直到底,不兴一个错字,又快又好。……但是为了公事起见,实实少他不得!
表面上看都是赞美之词,表达了周老爷对戴大理工作能力的肯定,但是最后一句话道出了周老爷的心声,他不愿意戴大理去补那个肥缺。并且在刘中丞面前挑拨离间道:
戴牧并没有什么病,听说大人前头要委他署事,后来又委了别人,他心上不高興,所以请假在家养病。
而戴大理在得知美差泡汤的原委后,表面上是不露声色,暗地里也是恨恨不已。他暗中撺掇胡统领剿匪时带上周老爷,并且把剿匪的所有事情都交给周老爷,如果事情办得顺利,那么功劳还是胡统领的,但是如果剿匪不成功,那责任就应该由周老爷负,无论剿匪是否成功,周老爷都不得好。由此可窥一斑而见全豹,晚清官场上的官员都是些自私自利,勾心斗角之徒。全然没有人将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四)前据后恭、势利之人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官员,都属于这类前据后恭之人。开篇第二回,黄道台在升官时与听闻军装案发后的表现呈现鲜明的对比。作者用一顶轿面颜色的对比来加强这一讽刺效果。而后通过戴升的话来对比黄道台升官时的样子与之后被参掉官的样子,以此来表明黄道台前后的行为反差。而这一事件中的钱典史的所作所为也充分体现了势力一词的含义。在黄道台升官时,钱典史对于道台家的门房是热情非常,而当得知黄道台可能会失势,便是连一个鬼影都见不到,真是势利之极。还有那些在本州作威作福的高官进京后,见到显贵府邸的门房都谄媚的躬身问好,社会何其丑陋!恐怕是再也难见到有人能似李白那样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了。
二.《官场现形记》所折射的官场实质
(一)丑陋的做官动机
《官场现形记》中总共写了几十个官场场景,描写的官员官位大小几百个,这些官员无论官位高低,官职大小,始终都逃不出一个“钱”字。究其原因,钱典史一语道破天机,俗话说得好“千里做官只为钱”。这就是晚清官场丑陋的做官动机。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是在小说中,官员之所以为了做官,思维力更容易的捞银子,并不是所谓的福泽百姓。这些官员们费劲心思钻营,用尽钱财求官,都是为了能够坐上官位,然后使出浑身解数去敛财,官位高的就卖官鬻爵;官位低的就巧设名自,或利用职权之便给他人谋利来赚取钱财;官职不高不低的就靠着谎报官费来达到敛财的目的。种种手段,难以胜数。然后再用敛来的银子继续钻营,继续打通关节,来获得更高的官职,继续敛财,如此周而复始。官越做越大,敛财的手段也就越来越丰富,例如小说第十八回中的两位钦差下浙江奉旨查办,采用的就是“只拉弓,不放箭”的策略,只采用恫吓等手段,就将浙江官场大大小小的官员唬住,乖乖的奉上两百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