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建立良好师幼关系之我见
乐堃
摘 要 十九大报告中谈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时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为学前教育指明了方向。本文旨在探讨以“伙伴”+“保姆”+“母亲”+“教师”为基点建构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个人之我见。
关键词 师幼关系 见解
党的十九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次提出实现“幼有所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新要求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幼师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新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依照新《纲要》的要求和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好建立良好师幼关系方案,是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大学学前教育学习和三年的幼儿园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幼儿园工作既有“保姆”任务、又有教师和“母爱”责任;既是共同玩耍的“伙伴”、又是辅导孩子的“老师”。实践证明良好的师幼关系即:老师(伙伴+保姆+母亲+教师)与幼儿的关系。
1平等互动,营造互动氛围
1.1正确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师幼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双方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师幼交往不应是以教师为中心和权威,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也不应是幼儿寻求关注和帮助,教师却不闻不问的过程,而应当是教师和幼儿两个主体之间,相对均衡地发生作用的过程。因此,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成幼儿心声的倾听者、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和分析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和指导者,简言之幼儿园老师是“伙伴”+“保姆”+“母亲”+“教师”的综合者,这样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交往关系。
1.2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幼儿互动
在师幼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作为师幼交往的主体之一,与教师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地位,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蹲下来和幼儿平等的交流,像伙伴一样倾听幼儿的心声,让幼儿感受到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师幼双方都能大胆發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师幼之间才能建立真正的互动。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活动,更加有意识地关注到幼儿的互动信号,并随时随地给予应答和反馈,使幼儿在与教师平等互动的合作中得到发展。
1.3营造和谐宽松的师幼互动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主、和谐愉快的环境,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和尝试、愉快健康地发展。同时,和谐良好的氛围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积极交往的机会,激发幼儿与教师交往的愿望和行为。
2关爱幼儿,发挥主体作用
2.1教师应关爱并尊重每一位幼儿,努力建立师幼之间深厚的感情
关爱幼儿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对幼儿施加影响的基础。教师要以宽大的胸怀去爱护每一位幼儿,时刻以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幼儿,才能在师幼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幼儿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此外,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要了解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与个性,尊重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尊严和权力,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
2.2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每一位幼儿都是具有独特潜能和发展特质的个体,他们有的思维敏捷、反应快,有的则思维迟缓;有的性格外向,善于与人交往,有的内向,喜欢安静和独处,甚至沉默寡言。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幼儿都有被关注、被重视的尊重感,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和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例如,有的教师在请小助手的时候总是爱请自己喜欢的能力强的幼儿,这样,难免给其他幼儿造成不公平的印象。教育的公正性就在于排除偏爱因素,给每个幼儿公平、公正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2.3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的需求,发挥其主体作用
在师幼共同活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幼儿能动的主体作用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在实际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多以指导者的身份发起互动,对幼儿发起的互动信号反应淡漠,幼儿的主体地位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这样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师幼互动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需求,随时发现并抓住教育契机,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3关注细节,从小处做起 (下转第25页)(上接第20页)
3.1教师应不断观察,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蒙台梭利曾强调,教师必须培养自己观察幼儿的愿望和能力,这样才能了解他们,教育他们。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不仅是去看,还要去倾听、去询问、去思考,从而认识和了解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特点。通过观察,教师才能尝试和探索更适合的指导方式,才能有更合适的师幼互动对策。而且,幼儿的想法、行为和成人是不同的,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对幼儿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从而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幼儿特别需要别人的鼓励和肯定,教师若能发现他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才能给他带来上进的动力。如上绘画课《红色的房间》,教师: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什么?幼儿:我看到了人、花瓶、水果,还我看到树、花草、椅子、有人在擦桌子……,教师: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幼儿:房子里,家里边。教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幼儿:有桌子和椅子,有窗户。教师:除了房子里面,还有别的地方吗?幼儿:还有外面,那里有树、天空、蓝天。教师:对了,这幅画画了房子里面和房子外面,我们用两个词来说,房子里面就是“室内”,房子外面叫“室外”。画家在这幅画里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室内”,一个是“室外”,室内有什么?室外又有什么?这里,名画内容通过老师从大处“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什么?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着眼引入问题,放手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已有知识和兴趣点,从小处即画面中的具体景象,以不同角度和不同视点对名画作品的内容进行独立自由的观察、讨论和表达,特别是欣赏过程中适当的分类、归纳及观察方位顺序引导,使欣赏对象有序化,成为有机整体,幼儿观察画面、把握感知特点的能力得到提高。
3.2教师应以足够的耐心和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幼儿
幼儿教育工作是细致、繁琐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对待每一位幼儿,尽量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对幼儿给予理解和宽容,减少师幼之间的摩擦,增进师幼之间的感情。幼儿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喜欢问为什么,又生性好动,稍有不慎,就会犯错误。教师如果对幼儿的错误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打骂,幼儿就会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越来越害怕教师,久而久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应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幼儿平静地接受批评。
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建立在教师和幼儿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其角色应该是“伙伴”+“保姆”+“母亲”+“教师”的综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