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

本刊评论员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进化的社会基因。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史。地区差异也好,人种差异也罢,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
人是文化的主体,也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是人创造的,语言文字,饮食起居,风俗习惯,都是人的作品。纵观人类历程,从茹毛饮血到烧烤烹调,从兽毛树皮到棉麻绸缎,从洞穴地窝到村落城镇,文化随着人的产生而产生,也伴着人的进步而进步。人又是文化的结果,中国人不同于印度人,印度人不同于埃及人,埃及人不同于美国人,除开血缘与遗传基因的差异外,主要是文化的不同。不同的人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塑造不同的人。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生活。
环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摇篮。文化代代相传,世世相袭,总以某种物质或非物质形态镌刻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180万年前的非洲能人,5000年前的神话传说,3000年前的商朝青铜器、甲骨文,2000年前的雅典神庙、罗马澡堂,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近代欧洲的科技革命,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文化已经融入环境的骨髓。文化也是环境的产物。内陆孕育内敛与勤劳,海洋孕育冒险与外向,草原孕育豪迈与奔放。不同的環境产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滋养不同的环境。文化是人类的一个过程。
灵感是文化的源泉,也是文化的天使。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始于人类实践基础上一点一滴的灵感。灵感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时产生的思想火花,生于无形之中,现于闪念之间,是日积月累、日思夜想的结果,也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回报。不过,灵感是有条件的,人世的磨砺,生活的挤压,情感的撞击,适宜的环境,必要的冲动,偶然的巧合,不懈的追求,峰回路转、苦尽甘来之时,柳暗花明、似梦似醒之际,或受高人点拨,或遇摩擦唤醒,或因悲愤激发,或被爱情点燃,冥冥之中,灵感不请自来,眷顾那些苦苦思索的大脑。灵感产生文化,文化又激发灵感。文化是人类的一种天赋。
教化是文化的使命,也是文化的桥梁。文化无处不在,有滋有味,在潜移默化之中养育芸芸众生。东方的寺庙,西方的教堂,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老庄、孔孟与兵、法、农、医,是有形的载体。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与非、善与恶、荣与辱,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是无形的工具。其实,文化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是一种从外到里的浸润,是一种从里到外的释放,也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修行。文化用于教化,教化又传导文化。文化是人类的一座宝藏。
精气神是文化的眼睛,也是文化的灵魂。文化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往往表现为某种状态,某种样式,某种氛围,某种气场,某种独特的精气神。人有人的精气神,团队有团队的精气神,城市有城市的精气神,民族有民族的精气神。中国人的勤劳,日本人的精细,德国人的严谨,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务实,已经内化为某种独特的国民性。失去精气神,灵动就会消失,生命就会枯萎,社会就会停滞。没有精气神的人就像一个泄气的皮球,缺乏精气神的城市就是一堆建筑的垃圾。精气神是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的不竭动力。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涵养。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