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科学教育的生活化
摘 要:陶行知先生在分析和总结幼儿的思维特征后认为,幼儿科学教育必须重视科学实践过程,只有历经理论与实践的巧妙融合,幼儿的学习潜能才能被激发,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才能获取宝贵的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因此,本文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入手,围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实践;生活思想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4-0055-02
引 言
幼儿科学实践是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充分体现出科学实践活动的启蒙教育价值,教师应当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实践活动,将科学教育渗透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引导幼儿从身边的事物中去发现科学现象,让幼儿的科学实践活动生活化,从而有效启发和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与学习兴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认为,实行教育生活化才是培养幼儿理性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1]。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导幼儿到生活中去实践科学活动,促使科学教育真正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
一、巧用生活,唤起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
陶行知先生在课程理论中提出,孩子的日常生活即教育。他认为,孩子只有对事物产生兴趣和好奇,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究。所以,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重视幼儿的思维特点,从幼儿的感知入手,引导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性经验,来发展科学实践能力。正如陶行知所强调的一样,教师应让幼儿在生活经验中形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真实、生动的生活,突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制约,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和探究。由此可见,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从身边的环境和事物中不断发现科学现象,在科学实践经验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价值[2]。幼儿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要精心选择科学教育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事物和生活现象的探索,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生活探索中不断积累科学经验。
例如,生活中幼儿经常会使用勺子,因而对勺子非常熟悉。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哈哈镜的勺子活动,让幼儿仔细观察勺子的凸面与凹面照出的影像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幼儿明白物体表面成像关系。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还能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奥妙与神奇,进而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促使幼儿在生活中積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经验。
兴趣是驱动幼儿学习和探索动机的来源。虽然科学教育内容的形式丰富多样,但只有源于生活经验的科学内容,才能使幼儿真正感受到乐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虫子的故事,生成一次对昆虫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昆虫,并让幼儿在课外完成做昆虫标本的任务,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树立良好的科学意识。
二、感悟生活,趣化科学实践活动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将各种实践活动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将幼儿的生活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抓住教育契机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教育现象。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抓住偶然的教育契机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焕发对科学的热爱之情[3]。因此,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要及时把握有教育价值的问题,组织幼儿观察和操作,生成具有科学价值的教育活动,如瓶盖为什么拧不开、抽屉为什么不容易关好、小蝌蚪为什么会变成青蛙、种子为什么会变成果实等,这些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幼儿们吃过午饭后喜欢外出散步,在校园里走一走显得格外惬意。最近因为连续下雨,地面受潮,花坛泥土、落叶中时常有蚂蚁和小虫子出现。细心的幼儿便发现了堆砌的细缝处也有许多蚂蚁。之后,每次休息、玩耍时间,他们第一件事便是去找蚂蚁,乐而忘返。见他们对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天天“看望”蚂蚁,笔者便与他们进行了交流。
教师:孩子们,你们在干吗?
文文:快过来看,这儿有蚂蚁。
小西:真的,好多蚂蚁。
优宝:你看,蚂蚁爬到洞里去了。
婷婷:这是它的家。
看到幼儿兴趣浓厚,笔者开始收集资料,选择各方面教材,组织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蚂蚁,从寻找蚂蚁—带蚂蚁回家—观察蚂蚁—多方面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画蚂蚁—区域搭建蚁巢等方面,来生成一个“探秘蚂蚁”的主题课程。这一探索过程发展了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培养了幼儿关心身边事物、关心动物的情感。
此外,生活中当幼儿遇到种子不发芽、停电等问题时,教师也应当及时引导幼儿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让幼儿在实践探索中总结经验。
2.抓住幼儿兴趣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当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时,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与幼儿一起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其观察和思考。
例如,班级里果果小朋友在生日时带来了许多彩虹糖和其他幼儿分享。幼儿在品尝时,对糖果融化后在舌头上留下的颜色非常感兴趣。这时,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马上提问“颜色怎么不见了”,同时通过提供盘子、水,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糖果的溶解过程。通过观察,幼儿发现糖果在盘中摆放的造型不同,出现的漂亮颜色也不同。
再如,幼儿在一起做泥塑时,橡皮泥干了。此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起想办法将橡皮泥变软。幼儿在用水浸泡橡皮泥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去感知水的特性,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水具有溶解性、流动性、浮力等特点。
3.抓住幼儿天性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因此,教师应当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并将其作为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游戏情境中渗透科学知识,可以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实践中,让幼儿在愉快的体验中积累科学经验。
例如,在“有趣的磁铁”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巧救小兔子”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记录救起小兔子需要的材料及其数量;在“会吸水的纸”活动中,教师创设“神奇的魔术纸”这一情境,增加探索的趣味性、神秘性。幼儿在情境中有层次性地进行记录,从吸水到吸有颜色的水,再到哪种纸吸水最快,体会到了科学的趣味性。
再如,在“跑得快”游戏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选出圆形的物体,并让幼儿思考为什么圆形物体更易于滚动。这既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又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使其在游戏情境的科学实践中学习知识。
三、融合生活,优化自然科学实践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应当在社会和大自然中开展,通过自然现象促进幼儿对知识的体验和感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社会、自然生活环境,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鼓励幼儿在大自然、社会中开展多种科学实践活动。为了增强幼儿的实践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与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大自然的奥秘来构建天然的科学实践课堂,引入自然资源,使科学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进而有效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因此,在设计教育内容时,教师要充分整合自然资源与本土文化,突破课堂的局限性,带领幼儿走入自然,在社区或公园中发现科学现象。
例如,在关于春天的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的特点,教师带幼儿走出课堂,让幼儿观察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柳枝下垂等自然现象,在观察中了解各个树种不同的特征。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幼儿通过生活实际进行联想,创编具有春天特征的诗歌,以丰富幼儿的情感體验,使幼儿体会到探索的快乐。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念中还指出,教育应当重视空间和时间的解放,应当给予幼儿更多的思考和观察空间,让幼儿去主动亲近自然,在生活中感受科学教育,在生活中探索科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更多的科学教育的元素,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探索中开展科学实践、掌握科学知识。例如,在课外活动中,幼儿对自己的影子都非常好奇。这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出“制作太阳钟”的科学实践活动,让幼儿充分了解影子变化的原理。教师可以在早晨组织学生利用木棍,种下“小树苗”来描摹影子,并对木棍的影子做好标记;在中午开展课外活动时,让幼儿去观察影子位置的变化,并让幼儿思考影子为什么会出现变化,指导幼儿通过多次描摹标记,在科学实践中明白是因为太阳照射时间的不同让木棍影子出现方向、长短的变化。当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幼儿进行引导,通过适当的启发,让幼儿在生活化的科学教育中,积累更多的科学经验,体会探究的乐趣。
结 语
综上所述,科学源于生活,幼儿科学教育应从生活出发,利用生活中的现象与事物,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陶行知的课程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因此,幼儿教师应当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组织科学活动,同时结合生活内容,将科学教育渗透进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以提高幼儿发现科学现象的能力,促使幼儿通过积极地思考与探索不断丰富自身的科学经验,进而使幼儿的观察力与创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于冬冬.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陈芝.基于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08):70-72.
赵雪灵,卢清,刘尧.浅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生活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S1):139-140.
作者简介:朱春霞(1988.9—),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幼儿园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幼儿园五大领域学科教学、幼儿一日生活中区域游戏及大户外游戏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