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打闹游戏研究综述

    谭倩 魏勇刚

    【摘要】本研究从追逐打闹游戏的内涵、价值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相关文献作了梳理,并据此建议幼儿园教师提高幼儿参与追逐打闹游戏的能力,改善幼儿参与追逐打闹游戏的环境。

    【关键词】追逐打闹游戏;幼儿;内涵;价值;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9)1/2-0056-03

    基于对城市化背景下幼儿游戏生态的反思,那种以跳、追、逃、拉扯、拍手掌等身体动作为表现形式的追逐打闹游戏重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1〕本文拟对相关文献作一梳理,厘清追逐打闹游戏的内涵、价值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教育研究及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追逐打闹游戏的内涵

    有关追逐打闹游戏(rough-and-tumble play)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哈洛夫妇(H. Harlow & M. Harlow)的动物习性学研究。〔2〕哈洛夫妇在探讨社会性剥夺对恒河幼猴发展的影响时发现,如果恒河幼猴缺乏同伴间的追逐打闹游戏,其社会性发展将会受到影响。此后,追逐打闹游戏作为一种专门的游戏样式,得到了习性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对这一游戏的内涵尚无明确定论,但对游戏中所涉及的运动、认知、合作等能力及与此相关的愉悦体验等基本达成了共识。〔3-5〕

    追逐打闹游戏不同于攻击性行为,虽然两者在表面上相似,且具有相互转化的可能,但仍可以从表情、声音和动作等方面加以区分。〔6〕史密斯等人采取事件取样法,对26名幼儿在6周内发生的追逐打闹游戏及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追逐打闹游戏通常伴随做鬼脸、微笑等积极的表情,有别于幼儿在攻击性行为中表现出的皱眉等消极表情。〔7〕后续研究也证实追逐打闹游戏是具有社会交往性质的友好活动,同攻击性行为在行为动机和行为结果上有本质区别。〔8〕

    二、追逐打闹游戏的价值

    1.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弗兰德等人的研究表明,早期的追逐打闹游戏与幼儿日后的心理社会适应有关。〔9〕在出生后18个月左右,婴儿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之后若能发展出替代性的亲社会行为,则会降低严重心理问题和反社会行为发生的风险。追逐打闹游戏作为一种诉诸身体动作的原生态游戏样式,有助于幼儿在假定情境中宣泄破坏性本能,进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行为,发展社会适应能力。〔10〕

    2.发展同伴交往能力

    史密斯等人认为,追逐打闹游戏与幼儿在同伴中建立支配与从属关系有关。群体中领导力较强的幼儿在競争性情境中扮演支配者角色,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则扮演依附者。幼儿会通过轮换以上两种角色,从不同角度采择他人观点。〔11〕此外,在发起游戏时,游戏者均会表现出某种“玩相”(play face),以向同伴传递游戏信号。人类学家贝特森(Bateson)认为,动物和人类均会通过发出某种游戏信号来开启游戏,游戏活动的开展要以游戏双方能识别对方游戏意图为前提。在追逐打闹游戏中,幼儿会通过推搡、追躲等身体动作发起游戏。和攻击性行为不同,追逐打闹游戏的动作通常较夸张,并伴随生动的表情。而游戏信号接收者则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对同伴的外部行为及面部表情作出解释与回应。这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元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发展身体运动能力

    琼斯通过对3~5岁幼儿的追逐打闹游戏进行观察发现,该游戏存在七种行为模式:奔跑、追和逃、拉扯、双脚蹦跳、用手掌拍打而非实在地击打对方、用物体拍打而非实在地击打对方、出声地笑。〔12〕可见,在追逐打闹游戏中,幼儿会运用到走、跑、跳等多种动作技能,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最佳唤醒水平。为了完成追与逃的角色任务,游戏通常会持续无数回合。在此过程中,幼儿得以反复练习打斗、逃脱等技能,有助于促进大肌肉群的发展,提高身体灵活性。

    三、追逐打闹游戏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

    影响追逐打闹游戏的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个体所具备的心理理论水平、运动控制与协调能力、年龄及性别等。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的关系作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幼儿所具备的心理理论水平会影响其对游戏信号的编码、解码。如,在游戏开始前,游戏发起者要在可容许的身体接触范围内,通过追逐、推搡等身体动作向同伴发出游戏邀请,而此时同伴若能根据对方的动作、声音、表情等识别其游戏请求,那么游戏将得以顺利开展。在游戏过程中,游戏双方也需相互配合,就游戏玩法达成共识。为使游戏层层推进,游戏的一方需在揣摩对方意图的基础上,采取出其不意的动作来躲闪对方或者触碰对方,而另一方则需据此作出进一步回应。此外,追逐打闹游戏作为一种身体运动游戏,需要大、小肌肉共同参与,对游戏参与者的运动控制与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如刘焱所言,运动控制与协调能力是开展复杂的规则游戏及体育运动的必要基础。〔13〕相较于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已经可以完成双脚跳跃、攀爬、躲闪和快跑等动作,故中班幼儿非常喜欢玩追逐打闹游戏。就性别而言,男孩比女孩更乐意参与追逐打闹游戏,但两者并无显著性差异。〔14〕

    2.外部因素

    影响追逐打闹游戏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游戏时间、空间及成人干预等。

    有研究表明,幼儿在进行追逐打闹游戏之前的活动会影响他们后续参与追逐打闹游戏的程度。史密斯等人认为,幼儿身体受限时间越长,如长时间静坐等,之后参与追逐打闹游戏的频率越高。〔15〕汉弗莱斯等人认为,游戏场地的特点会影响追逐打闹游戏。相较于坚硬的地面,幼儿在柔软的草地上更容易发起追逐打闹游戏。〔16〕此外,成人干预会影响幼儿的游戏性体验,进而影响追逐打闹游戏开展质量。游戏性体验是指游戏者在亲历游戏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心感受或心理体验,〔17〕分为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或成就感、幽默感和因满足身体活动需要而获得的生理快感。〔18〕成人强行介入幼儿游戏进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幼儿的自主性和游戏兴趣,影响其获得良好的游戏性体验。

    四、教育建议

    1.提高幼儿参与追逐打闹游戏的能力

    如前所述,幼儿的心理理论水平及运动控制与协调能力等因素会影响幼儿参与追逐打闹游戏的质量。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社会性角色扮演游戏,提高幼儿理解他人观点与情感的能力。在尊重幼儿身体发展水平和动作习得规律的基础上,幼儿园教师可以循序漸进地引导幼儿进行一些基本动作练习。此外,为促进游戏中处于弱势的幼儿掌握更多游戏主动权,幼儿园教师应注重提高该类幼儿在群体中的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向同伴发起游戏。

    2.改善幼儿开展追逐打闹游戏的环境

    幼儿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安全和开放的游戏环境,如采用质地柔软的地面铺装,合理控制空间密度,投放多样化的游戏设施等。此外,应注重为幼儿营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满足其身体运动的需要。在游戏未发展成攻击性行为之前,幼儿园教师应避免不必要的干预,以使幼儿获得积极、愉悦的游戏性体验,提升游戏质量。

    参考文献:

    〔1〕邓琦,卢清.试析追逐打闹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J〕.中国农村教育,2007,(11):39-40.

    〔2〕张新立.西方儿童追逐打闹游戏研究的发展和趋势〔J〕.心理科学,2006,(2):496-498.

    〔3〕〔13〕〔18〕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SCOTT E,PANKSEPP J.Rough-and-tumble play in? ? human? ? children〔J〕.Aggressive? ? Behavior,2003,29(6):539-551.

    〔5〕侯慧慧,左瑞勇.童年的消逝与回归:追逐打闹游戏的教育意蕴〔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7,735/736(7/8):33-35.

    〔6〕〔12〕JONES B N.An ethological study of some aspects of social behavior of children in nursery school〔M〕//MORRIS D.Primate ethology.London:Weidenfeld & Nicolson,1967:347-368.

    〔7〕SMITH? P? K,KATHRYN L.Rough-and-tumble play, fighting, and? chasing? in? nursery? school? children〔J〕.Ethology & Sociobiology,1985,(3):175-181.

    〔8〕〔16〕HUMPHREYS? ?A? ?P,SMITH? P? K.Rough? and tumble, friendship, and dominance in school children:Evidence for continuity and change with age〔J〕.Child Development,1987,58:201-212.

    〔9〕〔10〕FLANDERS J L,SIMARD M,PAQUETTE D,et al.Rough-and-tumble pl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ggression and emotion regulation:A five-year follow-up? ?study〔J〕.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2010,25(4):357-367.

    〔11〕〔14〕SMITH P K,BOULTON M.Rough-and-tumble play,aggression and dominance:Perception and behavior in childrens encounters〔J〕.Human Development,1990,(33):271-282.

    〔15〕SMITH P K,HAGAN T.Effects of deprivation on exercise play in nursery school children〔J〕.Animal Behavior,1980,28(3):922-928.

    〔17〕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7.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