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运用
摘 要: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历史学科也逐渐成为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发展性、文化性、时空性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越来越重视史料知识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才能发挥出史料知识本身具有的价值,创建多元化的历史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问题。文章作者将对史料知识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知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3-0077-02
历史是发展的文化,史料知识对文化的记载,也是文明在不同时间段的创新与延续,它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上,史料知识的运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史料知识中认清、思考、探究历史,促进学生形成特定的学习思维和情感价值态度,指导学生通过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节点,借助于历史故事以及人物、事件,联系生活、社会实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学生自身感悟历史、应用历史的能力。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实现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呢?以下笔者将做详细分析。
一、历史史料知识的基本概述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初中历史的教学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史料作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性、具体性决定了对历史的准确把握。
所谓的史料知识,就是和历史相关的资料,它以各种形式存在,其中主要包含文字资料、实物资料等,这些资料无论是对历史的学习,还是对历史的认识、考证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史料知识是发现历史以及对历史做出合理解释的必要性依据,更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更加强调史料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对于学生学习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于史料知识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对提升学生归纳、分析和判断问题时的逻辑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
二、史料知识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价值分析
1.培养学生的时代观念
对于历史而言,史料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地认识历史,进而形成良好的时代观念。历史从学科本质上分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基本的教学中,如果单纯依据课本知识进行教学,那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局限在历史阶段,而忽视历史在新时代的实际价值和影响。而史料知识的不断运用,使得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变得更具丰富性,提升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与感悟。借助于史料文化培养学生的时代观和良好的价值观,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但是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任何一个时期的史料知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说,对史料知识的运用,教师要把握好历史与时代发展的关联性,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历史学习中,一旦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局限在某个历史阶段或者某个历史事件、人物中。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史料知识的运用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在对课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史料知识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入作用。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于史料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拓展,这样学生就会对历史学习产生越来越多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对历史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就会从问题出发,借助于史料知识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拓展性解答,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又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推理、思考、探究的学习思路。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維
历史的学习,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是批判意识,批判意识的形成必须以充足的理论实践知识为依托,如果脱离理论实践的依托,那样的历史学习也就仅仅限于表面。但是,理论与实践的来源,主要是以史料知识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应对考试而进行的,但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上,思考与反思更不会存在。因此,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借助于史料知识质疑某段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然后学生依据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进行理论性的探究、论证,借此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
三、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措施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积极运用史料知识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丰富的史料为学生构建一个发现、认识、思考、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另一方面,史料知识的运用,还可以为师生营造一个共同分享学习的氛围,师生之间对于知识探究也会更加清晰。虽然说史料知识的运用为历史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多的帮助,但是要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营造学习氛围的基础上运用,切忌盲目使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运用史料知识时,总是陷入很多误区,如忽略课本,以史料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不重视历史发展规律等,这使得历史的教学完全偏离了轨道。
1.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史料知识对课堂的补充性
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学,都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历史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只是盲目将重心放在知识的灌输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会局限在机械化的背诵上,对于如何去学习却不太清楚。所以说,教师要把握好课本知识与史料知识之间的主体与补充关系,也就是说,以原有的课本知识为主体,以史料知识的丰富性资源作为解释与补充。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材,一直在不断地对课本进行修订,提升课本的精简度,增加课本中历史图片、人物形象展示、原始文献的应用,有的还涉及很多的历史常识,这些内容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逐渐增加,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历史学科本身具有的文化性、教育性,使得编者在对史料知识进行选取的时候就更加注重史料知识的代表性。所以说,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要注重基础知识与拓展知识的结合,通过课本基础知识对历史进行导入,通过史料知识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更为直观的、合理的、整体的认识,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2.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学生的逻辑辩证思维的培养是历史学科素养的核心点。对于中学历史而言,它所涉及的知识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借助于史料知识让学生深入地学习时代发展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懂得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从现代的角度对历史进行研究,实现发展性的批判继承。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历史的发展规律,从历史出发联系实际,促进学生逻辑思维、问题意识与批判意识的形成。
以“侵略与反抗”为例,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资本主义殖民国家的社会背景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史料知识对相关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拓展,学生从背景中寻找到资本主义国家发起侵略战争的原因和動机。第二,以课本知识为根本,教师让学生对外国列强侵略的过程进行了解,无论是两次鸦片战争,还是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史料知识,学生可以寻找出侵略战争与经济发展、资源争夺存在的关联性,还可以认识到战争过程中的人物事件等。第三,借助于史料知识,教师要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到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的结果,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还是划分租界割地、索要赔款,都使得近代中国陷入悲惨的境地。第四,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联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经济提升、政治完善对于国家发展的必要性。这样条理化的教学思路,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历史观。在全球经济的发展史中,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就会发现世界市场的发展是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这对侵略战争也形成一种很好的批判、谴责与反思,这样的古今对比对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作用。从我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来分析,学生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例如,为什么我国历史悠久,却会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呢?学生带着问题,从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就会很容易得到答案。
结 语
以历史为镜,鉴古而知今,彰往而查来。对于历史,学生要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认识历史过去的辉煌,更要认识到如今的发展与变化。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加强对史料的精选和巧用,以史料知识的运用提升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把握原则,注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保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有效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5).
[2]周正慧.探究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知识[J].南北桥,2019(1).
[3]张雪梅.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
[4]高盈盈.史料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明日,2019(4).
[5]赵艳君.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
[6]樊孔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运用[J].精品,2019(2).
作者简介:黄秀祖(1974— ),男,壮族,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