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科普运营模式探究
周晓红 陈伟 李爽
摘? 要 通过介绍大学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的“互联网+”运营模式,探讨将科普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解决现阶段各科普场馆的困境,加大科学技术的普及面,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对其他科普场馆的运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 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互联网+;科普;虚拟仿真系统
中图分类号:G48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3-0033-03
1 引言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的活动,具有传播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弘扬科学精神的作用。2002年6月,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自2005年起,确定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作为全国科普日活动日;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科普工作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要求。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普载体、受众(学生、科技工作者、群众等)等各个方面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科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如何利用互联网增强科普效果,成为广大科普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2 传统科普方式现状分析
传统科普方式主要以科技馆、博物馆、大学实验室等主题场馆运营为载体,将实物陈列在室内,受众进入场馆参观学习,属于“场馆主动输出,受众被动输入”模式。此运营模式存在一些弊端。
科普门类单一,受时间、地域限制? 主题场馆一般是围绕某个知识领域建设,受众进入某一场馆只能接收某一方面的知识。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大学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以自然科学(物理)类知识作为主要科普对象;湖北省孝感市航空科技展览馆以航空飞行器作为主要科普对象,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想观摩、学习航空领域的知识,须去外地(十堰市到孝感市车程四小时左右)进行学习、参观,极为不便。
科普知识展示方式不利于知识摄取? 一般情况下,科普场馆会将仪器使用说明及相关知识以提示板的形式放置在仪器旁边,参观者需自己看提示板了解、掌握相关内容,可是受众职业、学历水平参差不齐,对提示板上内容的接受度也不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其中的含义。如“热磁轮”实验,提示板上的操作提示为:“利用低居里点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圆环,在其边沿附近放一永磁体。若在永磁体旁边放一酒精灯,烧灼圆环的某处,酒精灯焰烧灼处的温度若高于圆环材料的居里点,则该处将发生相变,而由铁磁质变成为一般的顺磁质,永磁体对该点的吸引力将大大减弱。此时圆环受的永磁体的吸引力产生了关于圆环中心的力矩,此力矩使圆环转动起来。”用“居里点”可以较好地解释实验原理,但是很多参观者对“居里点”不了解。
参观方式不便于知识获取? 大部分科普场馆采用仪器并排放的方式,但是这种仪器放置方式非常不利于参观人数较集中的时段。图1所示为笔者所在学校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接待某小学一个班级的场景,志愿者讲解某一科技知识,学生围成圈,显而易见,外圈的学生是无法看见仪器以及相关现象的。如果分散讲解则场面太乱,也要相应增加实验室工作人员,显然不可行。
仪器更新率较低,影响二次科普? 场馆的仪器一般是集中采购更换,更换周期不一,有的是半年、一年,有的甚至达到数年。一次参观后,由于仪器未更新,对参观者来说没有再次进入参观的欲望,达不到口口相传的目的,使科普效果大打折扣。
讲解人员的专业性不足? 由于场馆在运营过程中需面向社会大众,而专职的科普工作人员緊缺,故需招聘大量科普志愿者协助工作,而科普人员的学历、素质也会对科普效果形成一定的困扰。据了解,大部分科普场馆的志愿者是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其讲解也仅仅是照本宣科,对于参观者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做出应答,这也会减弱科普场馆的吸引力。
3 “互联网+科普”的形式
由于传统科普方式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在实际科普工作中引入互联网,将科普与互联网相结合,拓展科普渠道,加大科学普及面。
利用自媒体宣传媒介? 自媒体是指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群体或者特定群体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包括网站、博客、QQ、微信及其他社交网络平台。自媒体更符合新时代大众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大众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了解和阅读新闻、图片、视频等相关内容,具有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更新速度快的优势。
建立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科普网站,将馆内的资源拍摄成视频或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上传至网站,附加上一定的科学趣闻和技术应用;建立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科普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将相关资料上传,时时更新。通过自媒体平台将资源上传,供受众浏览学习,看是否感兴趣,若感兴趣,可以到场馆实地参观学习。已上传部分资源如图2所示。
采用新形式增强科普效果? 采取直播(抖音等)的形式每天定时推介某一个演示项目及其相关知识,直播过程中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互动,增强科普效果。
为适应新时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制作物理演示实验项目的动漫视频、动漫PPT或图册,改变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传播方式,将制作的项目资源上传至已经建立的自媒体平台。
建立虚拟仿真系统? 用于科普的演示仪器普遍操作简单,原理也便于受众理解;但是台数不多,一般为一台或两台,这些仪器每天高负荷运转,损耗较快。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物理演示实验虚拟仿真系统,在计算机上边操作边讲解,既避免了科普中围着仪器转圈的尴尬境地,也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
4 实施效果
科普辐射? 前期,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大部分参观人员是本校的学生和教工,普及面较窄,没有发挥科普馆的作用。通过建立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加大宣传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打电话联系,表示对实验室很感兴趣,要预约参观实验室。另外,本地区中小学相继预约参观本校场馆,让中小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从中感知和明白了许多科学知识并获得快乐,体验到科学的神奇与奥妙,从而在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提高了本地区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4月,本校场馆对外接待量达到600人次。
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发展? 场馆志愿者多为本校在校大学生,通过接触仪器、讲解原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部分学生能够维修简单的演示仪器,激发了探索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志愿者中有两名学生通过设计制作永磁导轨,申请了2019年度的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三名学生通过了全国大學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初赛,顺利进入复赛。
引领示范作用? 通过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与“互联网+”融合,大大开阔了科普受众面,提高了仪器利用率,这为其他科普场馆解决现阶段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策略,对其他门类的科普基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使科普大众化,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极大地促进了科普的发展。
5 结语
现阶段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室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专职科普人员不足、科普志愿者专业性不强、仪器台数有限、室内场馆围圈参观讲解的方式效率低等。通过采用互联网技术,将现有仪器、项目资源制作成动漫视频等上传至自媒体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场馆现存的大部分问题,增强了科普效果,为其他同类科普场馆的运营提供了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王丽晖.互联网+时代科普信息化建设问题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8,20(22):39.
[2]陈晶.以“四个着力”构建“互联网+科普”服务新模式[J].大庆社会科学,2018(5):102-103.
[3]刘萱,王宏伟,马健铨,等.新时代科普机制创新实施路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今日科苑,2018(8):46-55.
[4]丁爱侠.“互联网+科普”的挑战与对策[J].学会,
2018(8):58-62.
[5]武骞宇.新媒体时代下陕西科普模式的构建[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8.
[6]陈艳红,刘娟.互联网+背景下航天科普传播路径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28(3):48-50.
[7]黄庆桥.新时代下的“互联网+科普”[N].上海科技报,
2018-05-23(005).
[8]马兰.基于“互联网+”的中美英科普网站内容及表现形式的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9]王建虎,王月月,刘永泉.“互联网+”时代科普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8,37(3):1-4,23.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6Y105)资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9年度“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资助。
作者:周晓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与研究;陈伟、李爽,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理学院(4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