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美术活动流行语”引发的微教研之旅

    沈敏

    摘 要:随着微信、微博、微小说等不断出现,我们的教研也进入了“微”时代,与时俱进地产生“微型课”、“微课程”等。微教研“短、小、精”的优势迅速被教育界广泛采用。本文以半日调研中A教师美术活动“流行语”作为引子,经历了发现、研讨、实践,与青年教师三过招。

    关键词:美术活动; 流行语; 微教研

    中图分类号:G613.6?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4-102-001

    第一回合:半日调研中的发现

    微教研的开启是随机发现问题,随时展开研讨,形式多样,可以运用网络媒体等工具。在一次半日调研工作中,发现了青年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流行语”运用的问题,开展一次微教研之旅。

    在欣赏环节,教师提问:“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请找个好朋友商量一下。”孩子们拉着好朋友热烈讨论。在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给予赞赏:“你真棒!”

    在操作环节,设置了“材料超市”,并且说“请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幼儿们经过思考讨论,自己在“材料超市”中选择材料,用线描、剪贴、泥塑等方式操作。表面上看似尊重儿童,其实美术教学内容安排是有侧重点的,过分放手会造成美术结构体系错位。

    教师分析评价孩子作品时,一直在用“谁的作品和他不一样,请你来介绍一下。”来激发幼儿不断思考,然后请幼儿来介绍作品,老师一味地追求幼儿和别人不一样,于是幼儿为了和别人不一样,有的还是围绕主题比较贴切可行,有的甚至天马行空,话不对题。

    我们对青年教师A在开展美术活动中的教师用语进行了讨论,活动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看似充满尊重和赞赏的“流行语”。表面上,这些语言使得活动氛围融洽充满活力,实则却缺乏恰当、实质、科学等有效性。我们希望了解这些教师用语背后的用意,进而和老师一起解析。

    第二回合:对“流行语”思考

    微教研开展过程中,内容、人员、场地都具有即时特点,让每个参与教师主题更明确,在这样轻松自由的环境下,我们的青年教师能说,敢说。诱发参与者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微教研的关键。

    我重现了这些“流行语”,和年级组长、A老师、搭班老师进行了讨论。我先请A老师说一下这些语言背后的目的。A老师刚开始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慢慢地开始说起语言背后的故事。

    A老师说:因为中班的孩子慢慢开始有合作的意识,《指南》中也指出: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所以我在活动中安排了合作讨论的环节:“请找个好朋友商量一下。”

    我提出异议:不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需要通过合作进行。合作中体现时间和空间的分配,当一个任务对幼儿而言没有挑战,单个个体也可以完成时,就不需要合作。

    年级组长B也对A老师的一些表扬性语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在赞赏式的评价中获得自信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但是仔细斟一句“你真棒!”是对孩子非常含糊和笼统的回应,缺乏美术专业性的评价。

    A老师赞同地说:在选择操作材料,表面上看十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但其实往往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表演模式。美术教学中分为“感受与欣赏”、“创作与表达”,在材料的安排中都隐藏着预设和教育目的,如果幼儿随意选择学习方式,会使教学目标大打折扣。

    你说,我说,大家说,从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A教师对教学用语目的更明确。我们也感受到她对幼儿的整体和个体的关注和对美术活动的一些思考。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大家纷纷表达看法和见解,非常积极。我思考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这是教师熟悉的、她关注的,她渴望提升的地方。找准切入点,也是微教研的关键所在。

    第三回合:“流行语”那些事

    在探讨过程中,大家对“流行语”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寻找文本材料再学习,再讨论。三天之后,又在A教师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微教研:“流行语”那些事。

    A教师搬出了一叠厚厚的书,认真地说:“我觉得自己在美术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学用语比较宽泛重形式,而忽视实际意义。在查阅相关书籍,再次学习之后,我有了新的认识:不少成人將求异和发散认为是一种“个性”。在美术教学中,个性的表现必须重视原教学活动目标为准绳,把握教学开放的适度原则。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能盲目地求新、求异,应该深度挖掘,培养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指导时不能盲目以为求异就是创新。”

    A教师的语言中透露了她的进一步思考,我不由地为她点赞:“《指南》要求我们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的同时,美术素养需要老师特殊的点拨和引导,老师的评价回应要帮助其感受和理解艺术文化。”

    我接着说:“美术活动都包含着一定的分解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对幼儿提出相应的发展要求。这需要老师进行分析和判断,由此思考相应的组织模式。教师在引导孩子合作时,先要思考内容的合适性,确定内容的价值意义;其次要在商量前给予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另外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并引导孩子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如技法的难度一般低于创作的难度,在添加创作过程中,可以考虑小组合作的形式。”

    接着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幼儿存在的个体差异,指导我们在布置美术学习任务时应具有层次性。我们在进行分组学习时要考虑:教学活动的内容是否适宜这样的学习方式;其次是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不光要考虑形式的多样性,也要考虑内容难易的层次性;以个体发展为目标,有利于孩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

    敷衍于形式的“流行语”只会让教师的指导浮于表面,因此我们从多方面一起探讨反思,这些“流行语”中真正的意义。问题不是一定要立刻解决,可以通过理论的再次学习,帮助我们寻找教研的潜在点,将价值最大效能化。

    我们通过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等途径,在小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微教研活动。让老师对美术活动中的“流行语”深入解析。随着学前教育观念和理论的变革,让我们不断思考,重审自我的观念和行为,重新看待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教学活动“流行语”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个字,更多体现在教育价值上。教育不能跟风,教师用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还要把教学内容和形式紧密融合,才能促进师幼共同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也将成为园本教研活动的多种形式。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