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推进“1+X”联读教学模式初探
蔡慧玲
摘要:本文首先从课堂阅读教学开展的意义以及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了为何要实施“1+X”模式。然后结合自身阅读教学的开展从链接相关课文、遴选课外文章两大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相关文章联读以及如何立足表达形式、人文主题、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去具体实施“1+X”模式。最后,总结实施的效果,争取在总结的基础上再做探究,利用“1+X”联读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推进阅读教学改革,从而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
关键词:转变观念 ?联读教学 ?打开思维 ?丰富课堂
一、为何要实施“1+X”模式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开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虽然在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上老师给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即使有拓展也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扎实系统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学校、在课堂、在老师。这三者中我认为最首要的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调整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补充调整教学内容。
虽然统编教材在编排上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来,但教师作为引导者仍需要为学生“加码”。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采取“1+X”的模式,即基于教材内的“1”篇文章,附加与课文相关联的“X”篇(一篇或者多篇)文章形成的一组文章的教学,它在不改变教材编排的前提下,吸收群文阅读优势,让优质的课外阅读材料进入课内,与正在教读的课文进行关联教学,引导学生在联读中实现课文的有效学习和大量阅读的“双丰收”,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如何实施“1+X”模式
1.研读单元目标,链接相关课文
以二年级下册为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这一单元的课文题材、体裁各异,展现了春天到来之后景物的变化和人们的活动。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找春天》时,我先引导学生寻找文本初春事物的特点,很快他们便找到“探”“点点”等词语,初步感受到了各种事物在早春来临后的变化。而为了让学生对于变化理解得更深入,我便适时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上册所学的《秋天》一文,因为是与《找春天》进行联读,所以学生便一下子注意到了“凉”“黄”“落”等能表现事物变化的词语,发现在温度、色彩、声音等各方面与春天不同,再一次感受到了春天的特点。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我又质疑:《秋天》一文的开头段写了三个意向的变化,这三个意向是否可以改变顺序呢?学生认真思考着,很快便汇报:《秋天》一文中先说天气凉了说明秋天要来了,这时树叶才会慢慢变黄,然后从树上落下来。和这篇文章一样,《找春天》中也先说春天来了,才会有后面所有人和事物的变化,这些顺序是都不可以改变的。如此,通过联读与讨论,学生又发现了随着季节的变化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在不断变化的规律。
2.扩大阅读储备,遴选课外文章
由于识字量和搜集面的限制,二年级同学的“活水”有限,需要教师来“修渠”,不断“引水”。
(1)立足表达形式,实施“1+X”模式
教学《找春天》时,补充教学《笋芽儿》。请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春天来临时其他事物的特点及变化后,教师又补充了诗歌《春的消息》。出示诗歌内容后,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去寻找诗中春的意象,“风”“雏菊”“绿苞”……一一从学生们口中走进课堂。本课我采取从诵读中感悟的策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春天到来时人们的惊奇、欣喜、享受、雀跃。“摇”“漂”等动词拟人化的处理,让诗意的语言中更添童真,读来美不胜收,于学生而言,是又一次美好的寻春之旅。这一课结束的时候,再来仿写时,就有同学写出了“笋芽儿一个劲儿地往上钻,那是春天的牙齿吧?”这样贴切又有诗意的句子。
(2)立足人文主题,实施“1+X”模式
北京大学编写的《语文素养读本》充分体现了经典性、可读性和语文性的结合。二年级下册配套的是《巧克力和咖啡树》。在进行《羿射九日》的教学时,我选择补充与课文主题相同的《桃太郎》。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想象创作出来的英雄形象,他勇敢,富有献身精神。在课堂教学后段,我便让学生通过研读文中相关的句子去充分感受他的美好品质。《桃太郎》是日本的民间故事,极强的故事性也让学生读得兴趣盎然。学生读完后再将两个人物形象进行对比,他们身上都具备善良、勇敢、坚毅的品质,通过阅读、提取、筛选,让学生“求同”,学生们不难发现英雄人物的共同点是具有高尚的品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一定能够有所提高。
(3)立足思维方式,实施“1+X”模式
在教学《玲玲的画》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我带领学生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中《运动会》一节。高桥君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可是他却包揽了他所参加的所有项目的冠军,甚至成为人人心中想要超越的标杆。在学生初读之后我便抛出问题:高桥君参加了哪些项目,又是怎样夺冠的呢?学生很快便找到,是因为他能“飕飕地钻过去”“噌噌地跑起来”,当大家还在“鲤鱼肚子”里钻的时候,费劲地一级级上阶梯的时候,他早已越过了下一个障碍,这时他的腿短完全就变成了优势,最后他获得了冠军。讲到此处,正当学生们也为高桥君的夺冠拍手叫好时,我抛出另一个问题:高桥君能夺冠和玲玲的画得到一等奖一样,都是因为生活中有一个爱他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齐声回答:“小林校长!”这时我便顺势总结,正是因为有了“爸爸”和小林校长这样有爱和智慧的人,坏事也不那么可怕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积极面对,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三、实施“1+X”模式的效果
由于“1+X”模式是课堂上的课外拓展阅读,在学习时有教师的指导,效果要好于课下的自我阅读,自实施以来主要效果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观察生活的意識。
3.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4.打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5.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学会更加细腻地表达情感。
6.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
以二年级下册第八课《彩色的梦》的教学为例,课后要求仿照诗的第二小节或第三小节,想象画面,写一节小诗。同学们在学习时很快发现这一小节中色彩词语十分丰富,而且调动了视觉和听觉两个感官,而意象也是按照从大地到天空的顺序依次来展现的。赏析到这里,同学们跃跃欲试,你一句、我一句,参与度极高,很快就合作完成大量诗作片段,在此摘录同学们仿照第三小节当堂完成的两小节作品。
学生作品其一:
夏季的田野绿油油的,
小青蛙们开始工作了,
一起呱呱呱呱捉害虫啦!
来一只,惩罚一只,
荷花姑娘笑了,
禾苗弟弟长大了,
越长——越高!
学生作品其二:
在漆黑的夜空里,
星星们手拉着手,
请月亮留下光芒。
在繁华的城市上空,
月亮请地上的星星们一起跳舞,
越跳——越欢!
这些课堂的生成让我惊喜!我觉得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不只要有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只要有课外的补充,更重要、更值得探究的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碰撞的思维火花,这些“火花”才是让课堂丰富起来的灵魂所在。这些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储备与认知生成的表达,不正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吗?换个角度说,也正是这些“火花”带来的绚烂与愉悦,才会让孩子更加向往语文的世界,丰富语文课堂才有意义。
总之,“1+X” 联读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叠加课外阅读内容,它应该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通过这种模式对教材的重构,使得阅读内容结构化、系统化,同时使得课外阅读课内化。它真正让学生通过扩大阅读储备、发现阅读关联,去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