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可缺少悲悯情怀

毛荣富
2015年元旦前夕,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30多个鲜活的生命骤然离世。以后的几天里,有市民络绎到陈毅广场默哀并献上鲜花。有位老者流着眼泪对记者说:“多年轻的生命啊!”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报上登了一篇题为《城市的表情》的报道,称这些市民为“爱心人士”。其实,与其说他们怀有“爱心”,还不如说是一种“悲悯情怀”。
悲悯就是悲伤、哀怜。北大教授曹文轩说,悲悯就是当一个人处在一种悲剧性的境况中,另一个人面对着,心灵忽然受到触动,然后生出同情、怜惜、恻隐或是扶持与援助的欲望。
“悲悯”一词以前很少提及,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其实,悲悯是温暖人间的薪火,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两千多年前,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在山中碰到一位老妇人正在哭被老虎吃掉的丈夫和儿子,原来是一家人缴不起苛捐杂税而躲进深山,但最终仍逃不脱家破人亡的噩运。孔子非常同情老妇人的遭遇,感叹“苛政猛于虎”。这既有对统治者残暴的愤恨,同时还饱含浓烈的恻隐悲悯之情。
白居易的悲悯情怀为世人称道。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时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他目睹农民割麦、拾麦的情景,写下了《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最后他发出愧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在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发出的慨叹让他的灵魂至今都在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教师,尤应以一颗悲悯之心善待学生。
老实说,为师之初,我内心并不喜欢这一职业,而是想去当一名记者。但有件小事改变了我。——一个女孩在作文中向我倾诉了她生活中的不幸遭遇,纸上还留着斑斑泪痕。读之,我心潮难平,悲悯之情顿生,便提笔写道:“在台风和暴雨肆虐之时,水田里的秧苗满目狼藉,奄奄待毙,可是几天之后,它们就都笔直地挺起腰杆,一片生机。幼时在家乡常常目睹的这一情景启迪了我,增强了我面对苦难和不幸的抗争意识。风风雨雨不仅磨砺了我的意志,而且使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后来女孩告诉我,正是我的这番话,让她重振了精神。想不到,对学生的一次悲悯,使我看到了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学生需要教师的知识传授,更需要对其心灵的关爱。
相对教师而言,学生是弱势群体,而所谓的“差生”就更是“弱势”了。说起他们,可以列举其种种不是,要喜爱这样的学生,也许很难。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些所谓的“差生”,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应试教育中受害最深的群体。他们生性好动,却得每天在教室里坐着。这样的枯坐,有多少成年人能够坚持?回家还有大量的作业要做,真是不堪重负。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潜在的兴趣和特长,但在分数的硬性标准面前,一切都只能被扼杀了。他们读书未必没有好学生用功,承受的心理压力却比成绩好的学生大得多,可是不仅得不到疏导,反而要承受鄙视的目光。在应试的体制下,他们是“优秀生”的陪衬,甚至被视为“累赘”,调皮的天性和叛逆的个性往往使他们动辄得咎,挨训、受罚便成了家常便饭。想到这些,我们难道不该对他们产生悲悯之心吗?有位教师说,学生表现最差的时候,往往是最需要教师关心的时候,这句话可谓深得吾心。
有次我读到了下面这则鲁迅轶事,对我触动很大。
鲁迅先生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教员的时候,一次在教室做氢气燃烧的实验,忘了带火柴,出门去取火柴时告诉学生不要动收好的氢气,否则混入空气,在燃烧时会发生爆炸。但是当他取了火柴回来一点火,居然爆炸了,鲁迅先生手上的鲜血溅满了袖口和点名簿。这时他才发现前面两个位子空着,原来坐在这里的学生趁他出去的时候偷偷放进了空气,然后躲到后面去了。此时,鲁迅既没有发火,也没有责备学生。素以个性刚强和言辞犀利著称的鲁迅先生竟是如此对待伤害了自己的人,真有点出人意料。其实,他在这里表现出来的对尚未懂事的学生的宽容,正是一种悲悯情怀。不难想见,那两名学生日后一定会对自己的恶作剧行为深感自责。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
在鲁迅的作品中,更浸透着悲悯之情。他对下层社会的人们如阿Q、闰土、祥林嫂、华老拴等寄予深深的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个“哀”就是怜悯、同情。他笔下的夏瑜在狱中还向红眼睛阿义宣传“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的道理,挨了阿义的打,还说他“可怜”。年轻时读鲁迅的《药》,总觉得夏瑜有点迂,但是我终于感悟出他的心是悲悯、仁慈、伟大的。作为一名革命者,他在精神上有了一种俯瞰苍生的高度,一种人性的至善,一种若愚的大智。鲁迅先生善待恶作剧的学生也正是体现了他内心的悲悯和博大。作为教师,我们也许少不了愤怒和哀叹,但不可缺少慈善怜悯之心;也许我们难免世俗之气,但也不能丧失对精神高度的一点追求。悲悯,实在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有时,教师对学生的慈悯之心足以影响其一生。1961年夏天,我参加高中升学考试,那天下午考作文,因家中无人,午休睡过了头,满头大汗地跑到学校已经迟到了,这时等候在校门口的老校长见了我,不仅让我参加了考试,还帮我擦去了头上的汗,叫我不要紧张。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就不会让我进考场了。至今我还对这位老校长心怀感激,如果他拒绝我入场考试,我的人生道路就将完全改变。每每想及此事,就觉得应以悲悯之心待人,尤其是还不懂事的孩子。记得有位同事曾不无得意地讲述在一次高考监考时,如何从窥伺到守候再到抓获作弊者的过程,似乎面对的是一名惯犯。其实这位同事在发现学生有作弊企图时,完全可以用某种暗示的方法打消学生的这一念头,这样就不至于让这名学生因一次过错而毁了一生。
想起最近《南方周末》讲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个四年级的小学生,特别喜欢逆向思维。一次,老师出了一个《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作文题,全班所有的同学都按照老师的思路写作文,而这个学生却别出心裁地写了一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文章说哪个虫子如果早起了,就可能被鸟吃掉。老师大怒,说他哗众取宠,标新立异。这个学生不服,当场站起来激烈地反驳老师。老师怒不可遏,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连续说一百遍“我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这个学生觉得太没面子,偷偷拿出身上藏的拉炮在桌子底下一拉,“砰”的一声,把大家吓得不轻。为此,学校开除了他。
三十多年后,这个连小学也没有读完的学生,成为闻名全国的童话大王。他是中国作家获国际版权创意金奖的第一人,而且获得了“中华慈善楷模奖”。这个人,就是郑渊洁。
不知他当年的老师会作何感想。那时的郑渊洁就有个性,能独立思考,说明他是个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这位教师未能看出这一点,不去爱护他、关心他也就算了,对他进行一点批评也可以理解,但不该下语武断,做法粗暴,伤害其自尊心。特别是当他后来写了深刻检查,并给每个教师都鞠了三个躬,还是要开除他,就不免过分了。
当学生冒犯,甚至是伤害了自己时,我们教师不妨学学鲁迅的做法,大度一点,宽容对方。师爱历来被视为师德的核心,爱学生,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其实我们不妨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有点悲悯同情之心,可容忍处且容忍,该宽容时就宽容。也许这更符合实际,也容易做到。
即使是冒犯自己的学生也不与之计较,宽大为怀,这才是教师应有的修养和胸怀。
(责 编 莫 荻)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