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盟”实现食品专业人才“订单式”培养的策略探讨

袁江兰 康旭 程晓
[摘 要]高校食品专业应用性很强,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岗位多样。以“校企联盟”为着眼点,针对食品专业新兴人才的“订单式”培养的策略展开研究。“校企联盟”提出的背景和发展阶段具有自己的规律。实现长效“校企联盟”需采取八个联用策略。
[关键词]校企联盟;订单式培养;策略;食品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37-02
“校企联盟”是指学校和企业达成协议,企业为学校提供经费、工程实践条件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科研团队和平台等服务,并与企业友好协作共同培养工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而达成互利共赢的一种新的协作方式。
一、“校企联盟”提出的背景
根据调查数据,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需要加强实践能力和工程科技能力的培养。[1]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缺少产业界的参与,缺少来自用户的导引,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1]国内食品企业也普遍认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比较缺乏,导致在工作中不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由此看出,高校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食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但是政府、学校都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近年来一直在寻求解决之道,《省教育厅关于申报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应声而起。
湖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其培养目标的核心是通过“3+1”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食品及相关行业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中“3+1”培养模式的关键是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有针对性地完成1年的实践学习。这种培养模式是实现“订单式”培养的保障,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但是在企业学习阶段,由于校企合作不畅,往往导致培养流于形式,因此如何达成有效的“校企联盟”从而实现“订单式”培养,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校企合作的体系并不完善,在合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在食品专业新兴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本课题组针对“校企联盟”实现的策略展开探讨。
二、“校企联盟”发展的阶段性
根据合作的密切程度,“校企联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相识。企业因为生产中的问题寻求学校的帮助,二者通过初步接触交流达成共识,建立合作的框架式协议。第二阶段,相知。企业将需要技术攻关的课题以立项的方式交给学校并提供一定的项目经费,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课题攻关,或派出教师和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以企业为实践基地,以学校的科研平台为保障,进行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最后企业利用学校的研究成果和人才改进生产。第三阶段,相依。通过前期合作的成果,校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打下基础。学校提供专利、技术和人才,企业以学校为依托,负责生产和销售,提供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条件,吸纳学校培养的优秀人才,企业所得利益与学校共享,从而有助于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
三、“校企联盟”实施的策略
(一)政府指导,政策引导,引发“校企联盟”
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应有完善的政策使企业和高校趋向于合作,有一定频率的政府行为促成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事实上,在校企合作方面,高校的合作意识很强,而企业的热情不够,这不仅仅是企业合作发展的意识比较滞后,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科学理念不完善的原因,而且也和政府的宏观导向有关。在地方政府层面上,尚缺乏完善的政策与法规支持,缺乏财政支持;在国家层面上,对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措施不力,多数校企合作由于缺乏法律、制度的有效监控而流于形式。[2]要想切实有效地保证校企合作的实施,政府的政策导向、行为引导和法制监管将发挥“校企联盟”孵化器的作用。
(二)高校助力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提高企业“校企联盟”的意识
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还缺乏热情是导致合作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少数企业也尝试和高校合作以期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难题,但是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特点导致他们对高校的期望值小于实际值,因此合作的深度受阻。如果要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学校在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中,应放低身价,让企业尝到合作带来的甜头。高校也要积极致力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帮助企业进行管理和规划,助力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培养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坚定企业“校企联盟”的意识与决心。
(三)专职教师到企业,巩固“校企联盟”
业内普遍认为教师的工程科技能力对培养学生工程和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没有在工业部门工作过的教师占52.2%,工作1-5年的占26.1%,工作5年以上的占17.4%。[1]因此高校专职教师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很有必要。近几年,湖北工业大学每年都举行青年博士下企业的活动,服务期为1至2年。这样一方面培养锻炼了专职教师,使他们更好地从事专业教学,另一方面对培养和巩固“校企联盟”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校企文化交流,夯实“校企联盟”
经常邀请知名公司企业的高层领导及人事、技术管理部门的人员到学院授课、办讲座及进行学术交流,介绍企业的现状、发展动态、技术需求及人才要求等情况,聘请部分企业的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人员作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到学院为本专业学生讲课,同本专业教师一起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修订和完善。
(五)校企基地建设,推进“校企联盟”
在湖北工业大学与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实习、研发和就业基地。在校内建设有“湖北省魔芋工程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食品及微生物研发推广中心”、“湖北省食品发酵工程中心”。另外,还有多个工程教学研究平台,这些都对“校企联盟”的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优秀学生选拔,从根本上落实“校企联盟”
本着对企业负责和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的原则,参与“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立志服务于企业的优秀学生,毕业后真正能符合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做实事并有能力解决企业难题,因此学校通过严格选拔挑选学生并引入淘汰和竞争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有了优秀人才做保障,企业在用人过程中对高校产生进一步的信任感,对高校培养的人才也更加有信心,更乐于接受高校人才,因此也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实现“订单式”培养奠定了基础。
(七)“双导师制”培养,使“校企联盟”长效化
为了建立有效的“校企联盟”,在人才培养阶段,就应积极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前,校企合作之所以还不够畅通,主要是相互之间还缺乏足够的信任。所以,对于高校而言,要首先努力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这需要从整个培养体系的每一个环节入手。
首先利用校企之间的科研合作,积极争取一些有远见卓识、有较高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的企业家、管理者和高级工程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担任学生导师,让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结果产生责任感,和高校一条心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企业兼职导师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依靠学校轻工办学特点和优势,瞄准食品行业主要的合作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借鉴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合作企业的共性和特点,与主要合作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
高校对企业兼职导师的作用要予以积极认同。主要从几个方面体现这种认同:1.形式到位。学校正式为企业“教育基地”挂牌,为导师颁发聘任证书,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权利。2.对兼职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应付出相应的报酬。3.对人才培养成果显著的兼职导师要及时表彰,并给予进一步的鼓励政策。
(八)“订单式”培养,促进“校企联盟”的三赢
食品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预测,到2020年左右,食品工业将成为我国就业人数和产值最大的产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但是食品企业产品种类多,规模不一,同一企业内有各种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对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如果能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完全对接,将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发展,并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样,在校企联盟的框架下,制订“订单式”培养方案并有效实施,可以达到三赢的效果。
“订单式”培养在一些高职学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系与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培养人才,在大三学生中选定一批优秀学生,由校、企、学生三方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学校在培养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知识、职业规划等内容,同时,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调整技能教学的内容。[3]湖北省拥有一大批食品生产企业,其中很多为支柱性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与湖北工业大学有各种层次的合作关系,需要大批食品专业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订单式”培养将更好地为企业培养符合行业需求、适应企业需求和不同岗位需求的人才。
[ 注 释 ]
[1] 陈克复.谈人才需求与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于轻工食品领域的讨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5-8.
[2] 耿建暖,于建军.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77-80.
[3] 周向辉,李哲斌.食品专业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探索[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97-98.
[责任编辑:钟 岚]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