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吴正洋
【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21世纪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尤其是学校教育,身体素质属于非智力因素,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体育课 教学 身心健康教育
体育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全方位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同时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启迪他们的爱国意识,塑造健康人格,促进社会化。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从素质教育的基点出发,通过指导学生体验和掌握体育运动的本质和基本方法,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体育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因此我们应结合学校体育的特点来实施体育教学工作,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长。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才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这是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应研究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学校体育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如长跑,球类运动,游戏活动,这之中要消耗学生的体能,学生要克服各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困难。学校体育教育过程相对于文化课堂更容易暴露学生的个性,教师易于捕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因此,我们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各学科的自身优势。“学校体育应树立心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以,学校体育不仅要培养体魄健康的学生,更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一、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要求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必须有健全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在业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现状,尤其对于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氛围中,增强集体凝聚力。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现自我,学会理解和认可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和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这些得体而又切合实际的方法,都给学生以很大的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规范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课是学校进行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按照班级授课制形式,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恰当的比喻,精练的语言,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来揭示动作技术之间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教学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理论课在室内讲授,如:让学生玩叫号起立、组字游戏、传小球等游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就算雨天也有室内体育课的天地。内容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各运动项目的运动规则、技术与战术分析等。实践课在运动场训练,内容包括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体育课的教学应主要抓好备课和上课两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穿插适当的游戏,如:短跑接力赛、单脚接力赛、运球比赛等等。这样就能成功上好一节体育课。
体育课在表现形式上虽不像文化课那样复杂和明确,但内容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体育课的突出特点是体力、智力与趣味相结合。教师备课应该是备教材、备学生、备示范动作、备场地器材等。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准备、进行、结束三部分。教师应该按照规范要求写好教案,体育教师应在遵照教学大纲,了解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体育知识教学和体育训练方面对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兴趣与注意一样,也有它的不稳定性,学生听不懂,学习就没有兴趣,学生是渴求表扬和奖励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点滴进步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老师及时肯定、表扬,他就会受到鼓舞,学习热情、兴趣也会随之而高涨,在课堂上肯定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有一次,我上支撑跳跃课,有几个内向又胆小的女生,害怕跳不过去,又怕伤到自己,很紧张。在我耐心地鼓励,认真讲解动作要领,说服帮助保护下,试跳几次,终于成功了。对于他们的表现当场给予表扬鼓励,达到了表扬鼓励的目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你动口我动手,我动口你动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一堂课45分钟不算长,按理说很容易就过去了,可是事情往往是复杂的,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穿插笑话、讲故事、玩小游戏等,让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生动起来。学生的精神就会随之振奋。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如:在进行短跑测验时,对一些确实身体素质差或身体矮小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明确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只是身体素质和先天条件造成的,要正确面对客观条件,正视不足,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差距。另外,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要身体健康了,做什么事情都好办,只要我们努力付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学生的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失衡心理也得到了有意识调整。
体育教学中可以用不同时间来开展竞赛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如:拔河比赛、接力跑、投篮比赛、开运动会等。这样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耐心能力和健康向上的心态,使本来单调枯燥的教学活动沉浸在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氛围中,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认识,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现代社会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我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教师只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才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小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2]《课堂素质教育手册》,九州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淤尖中学)
【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21世纪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尤其是学校教育,身体素质属于非智力因素,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体育课 教学 身心健康教育
体育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全方位的,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同时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启迪他们的爱国意识,塑造健康人格,促进社会化。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从素质教育的基点出发,通过指导学生体验和掌握体育运动的本质和基本方法,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体育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因此我们应结合学校体育的特点来实施体育教学工作,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成长。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才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这是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应研究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学校体育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如长跑,球类运动,游戏活动,这之中要消耗学生的体能,学生要克服各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困难。学校体育教育过程相对于文化课堂更容易暴露学生的个性,教师易于捕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因此,我们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各学科的自身优势。“学校体育应树立心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所以,学校体育不仅要培养体魄健康的学生,更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一、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要求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必须有健全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在业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现状,尤其对于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氛围中,增强集体凝聚力。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现自我,学会理解和认可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和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这些得体而又切合实际的方法,都给学生以很大的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规范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课是学校进行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按照班级授课制形式,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恰当的比喻,精练的语言,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来揭示动作技术之间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教学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理论课在室内讲授,如:让学生玩叫号起立、组字游戏、传小球等游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就算雨天也有室内体育课的天地。内容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各运动项目的运动规则、技术与战术分析等。实践课在运动场训练,内容包括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体育课的教学应主要抓好备课和上课两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穿插适当的游戏,如:短跑接力赛、单脚接力赛、运球比赛等等。这样就能成功上好一节体育课。
体育课在表现形式上虽不像文化课那样复杂和明确,但内容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体育课的突出特点是体力、智力与趣味相结合。教师备课应该是备教材、备学生、备示范动作、备场地器材等。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准备、进行、结束三部分。教师应该按照规范要求写好教案,体育教师应在遵照教学大纲,了解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体育知识教学和体育训练方面对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兴趣与注意一样,也有它的不稳定性,学生听不懂,学习就没有兴趣,学生是渴求表扬和奖励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点滴进步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老师及时肯定、表扬,他就会受到鼓舞,学习热情、兴趣也会随之而高涨,在课堂上肯定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有一次,我上支撑跳跃课,有几个内向又胆小的女生,害怕跳不过去,又怕伤到自己,很紧张。在我耐心地鼓励,认真讲解动作要领,说服帮助保护下,试跳几次,终于成功了。对于他们的表现当场给予表扬鼓励,达到了表扬鼓励的目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你动口我动手,我动口你动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一堂课45分钟不算长,按理说很容易就过去了,可是事情往往是复杂的,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穿插笑话、讲故事、玩小游戏等,让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生动起来。学生的精神就会随之振奋。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如:在进行短跑测验时,对一些确实身体素质差或身体矮小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明确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只是身体素质和先天条件造成的,要正确面对客观条件,正视不足,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差距。另外,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要身体健康了,做什么事情都好办,只要我们努力付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学生的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失衡心理也得到了有意识调整。
体育教学中可以用不同时间来开展竞赛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如:拔河比赛、接力跑、投篮比赛、开运动会等。这样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耐心能力和健康向上的心态,使本来单调枯燥的教学活动沉浸在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氛围中,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认识,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现代社会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我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教师只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才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小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2]《课堂素质教育手册》,九州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淤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