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的一点思考
杨零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也是一种管理模式。本文以合肥市兴园学校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小组为例,从为何要构建互助小组、怎样建构,以及带来的变化和思考四个角度,浅谈构建学习互助小组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习小组 ?评价方式 ?成长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上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实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在这样一个知识共享的时代,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更加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语文课标就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长久发展和终身学习有巨大的意义。这些都提醒着我们现在的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一、构建学习小组的背景
1.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够
到了小学四年级,笔者在上课过程中发现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同学,其他的同学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哪怕鼓励其中的某些同学回答,但效果仍然不明显。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积极性缺乏,作为课堂中的主人的意识淡薄,只习惯于被动地听,少了思考和质疑。
2.教材的变化
本学期四年级语文统一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版语文课本。这本语文教材与原来苏教版语文教材相比,单元进行了深度的整合,目标意识更强,每一单元前面都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简短地介绍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如四年级小学语文第二单元前面的插图是用书本排成的一个大大的问号,插图下面有两点关于本单元的学习指导:一是在阅读中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二是写一个人,把印象最深的方面写出来。这样编写让单元目标更明确。不仅如此,在这一单元每一篇课文标题的下面、正文的旁边和课后习题都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学会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方面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种种变化都在提醒老师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理念,创新上课方式,精选授课内容,创造合作学习的条件和氛围等。
3.信息技术的更新
今年学校给班级任课教师每人配了一台平板电脑,学生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有了平板电脑,老师在课堂上行走更自由,视野也更开阔,课堂讲解互动性更强,可进行对比讲解,及时纠错。
二、构建学习小组的做法
基于以上背景,我校四年级几个班开始尝试组建学习小组。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1.改变座位形式
四人为一小组,班级一般可以分成十组或者十一组。一组四个同学,四张桌子并一起,后面的两张桌子不变,原来前面的两张桌子头对头和后面的两张并在一起。每一个星期,一三组、二四组调换位置。这样保证每位学生座位的多样性和公平性。
2.搭配小组人员
为了促使组内成员互助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在搭配小组成员时采取了如下方式:男女搭配,性格活泼的和性格内向的搭配,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搭配,纪律性好的学生与自觉性差的学生搭配,积极主动的学生和被动的学生搭配等。目的是尽量保证每组成员具有相当的竞争力,通过组与组的竞争合作达到促进全体进步的目标。随着小组成员的成长与变化,我们也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人员的调整。
3. 更新评价方式
為了适应小组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在评价方式上有所改变,原来我们的评价主要以学生作业、卫生打扫、考试成绩、遵规守纪、文明礼貌、帮助同学等方面作为考虑因素,对学生表现进行批评式表扬,但这样只重在评价个人,缺乏对集体的评价。组建学习小组后,我们采用评价个人和评价集体相结合的方式,并落实到课堂过程中。每天教师会选择一节课,在课程结束后以小黑板打分的方式让组长及时登记,再以在班会课公布一周五天每组得分的方式评选优秀组长和优秀学员。这种评价使组与组间竞争起来,使小组中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为组内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小组合作情况及时予以评价指导,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与此同时,这也转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原来是老师管学生,现在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改变授课方式
学生的座位形式改变了,学习方式变化了,这些变化都促使老师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教师上课时的站位。教师需要走入学习小组中,通过观察,去发现、去关注,发扬小组合作过程中好的想法做法,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小组运行方式。除此之外,教师需要调整传统的教学设计,在设计时尤其要考虑所讨论问题的难易、课前预习资料的收集与布置、讨论过程中的分工等。
5.确定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必然有讨论的环节。在讨论时,组内首先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先自主再合作,最后还有交流和讨论,代表发言或者组内成员轮流发言。每位成员必须遵守规则,在其他组发言时,停止讨论,静静地听。在听的过程中,严禁插话或举手,在别人说完后才可进行补充,否则失去回答的机会。
三、成长变化
通过构建学习小组这种形式,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更积极、更主动。良好的合作学习让班级收获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学生的自律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绝大多数时候,不再是单纯的依靠老师管,组长的责任意识得到培养,组员的积极性、荣誉感得到提升。为了小组的荣耀,一些平时不愿举手的同学,也更有胆量积极发言。更有个别平时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同学,成了课堂的主人。在班会课上,大家根据得分和平时的观察积极推选优秀组长、优秀学员,大家不仅关注本组还关注到其他组。优秀组长的做法和优秀学员的成长全班同学都有目共睹,一般来说都是全班一致通过,确定人选。在分享获奖感言时,其他组的组长和组员学习了优秀组长的管理方法和优秀学员的做法,都渴望着自己能成为下一个优秀组长、优秀学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渐渐感受到自己以及小组的种种变化,有些同学更有责任心了,有些同学学习更主动了,有些同学更愿意主动思考了,还有一些同学学会主动与人合作了。
四、问题与打算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只在四年级进行试点,推动者主要是个别班主任和主科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未参与进来,整个合作学习方式的氛围营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培养,还需要老师在过程中予以细致的指导和完善。同时,此种方式是否适应所有的学科和所有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有待实践证明。
构建学习小组,倡导互帮互助,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通过优秀组长和优秀组员带动小组进步,目前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至于能否给小组更多的合作机会,如在复习阶段也采用这种小组合作形式,通过分工合作,互帮互助,互相督促,相互检查,更好地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和积极性,促进小组进行更亲密的合作,这还需要任课老师统筹规划、予以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