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

徐玉斌+詹美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利用现代媒体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共同行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在现代媒体的推动和融合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存在着资金、技术、师资等诸多困难。农村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农村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体现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收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2003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课程改革息息相关,它关系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的教育体系的形成,因而学校教育必须也必然实现信息化。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工程。
(一)配备多媒体教室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当今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之一。在传统的教室里,教师主要靠语言和一些简单的教具来讲解,把很多时间浪费在板书和擦黑板上,师生双方都感到紧张、疲劳而且效率不高。在多媒体教室里,教师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和实物展示台等设备,随心所欲地运用画面、文字、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也可以运用板书、教材、图表、图片等常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可显示在大屏幕上,彻底摆脱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
(二)建立校园网
近年来,我国校园网建设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仅在中小学就有近6000所学校建设了校园网。他们为中小学内部实现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提供了较好的范例。校园网的建立使教师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利用网络办公大大节约了各种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教师和家长的互动变得更加容易和及时。
(三)建成网络教室
网络教室是集成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其系统基础主要由课件制作工具、实时互动课堂、课件点播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网关构成,它既能呈现出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又能提供各类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网络教室为农村中小学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通过远程音视频授课,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视野更加开阔,学习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四)配置远程教学设备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教学现场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播放优质课堂教学实况,直接将最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引进农村课堂,可使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加快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同时,对于一些缺少体音美教师的农村学校,使用远程教育能够使学生学习这些课程,丰富农村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缩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距。
二、当前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校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
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信息素养不高,认为信息技术可有可无,“以考试成绩论学校教学质量” “以升学率高低论学校教学水平”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不少人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以为信息技术离农村还很遥远,师生学无所用。学校领导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没有起到引领作用,以致学校没有制定长远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重视不够。
(二)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由于信息化建设在农村还不完善,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欠缺,对学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感到力不从心。一是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不达标,如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中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极少,绝大部分是从社会上招聘而来,他们的理论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水平与专业教师相差较大,“管理”行为大多只是局限于计算机的日常保管与软件的整理,很少有人会维修。二是多数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只会简单地打字、排版,谈不上熟练应用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进行教学。能够制作课件的教师更是极少数,且制作水平不高。三是缺乏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起不到引领作用。
(三)教学信息化设备闲置
有些学校学生每周只上一节微机课,教师在微机课上主要采取演示模式,以教师操作为主,强大的网络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并未得到合理开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其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而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性学习、协作学习就更谈不上了。一些学校投资购置的信息化设备虽然功能齐全,但较少用于教育教学,部分设备仅供领导或个别教师作为一般上网工具使用,不能与因特网构成一个网络共享资源系统,难以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如何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及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很多校长不用再为学校的基础建设和设备而发愁,开始更多地把精力用在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上。然而,有些教师对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感受不深,故步自封,满足现状,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式和习惯,穿新鞋走老路,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不高。不少校长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为教师职业发展动力不足的新问题苦恼不已。“内生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这是从哲学的角度阐述了内因是发展的决定因素。同理,坚定的职业动力既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是学校的核心力量,学校的发展靠的正是教师的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曾运用自主研究的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模型,对全国11个省23个区县185所中小学的5900名教师和8所师范大学的589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农村教师留守农村意愿不强,有64.7%的教师最初来农村是被动性因素所致,主动性因素仅占28.4%。城镇教师不太愿意到农村交流,65%的教师有过流动的经历,“向上流动率”为67.3%,“向下流动率”为4.5%,“平行流动率”为28.2%。向上流动以村屯和乡镇教师为主,城镇教师的向下流动率非常低。城镇教师有77%不愿意交流到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即使提高工资仍然有52.4%的城镇教师不愿意交流。此外,农村教师职业对师范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吸引力也不高,仅有38%的在校大学生表示愿意当农村教师。由此可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愈加凸显,愿意留教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与需求严重不符,这使得农村教育与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由于缺乏职业动力,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合理的职业规划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始终处于瓶颈,无法突破,难以有效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因此,推动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需要激发广大农村教师的内在职业动力。
为此,必须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进得来”并且“留得住”的激励机制。如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并依据农村学校的边远艰苦程度实行阶梯式生活补助政策。日本、尼泊尔等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对偏远地区教师增加补贴是激励教师的有效办法。一旦农村教师具有足够的内在职业动力,愿意在农村学校任教,那么,他们面对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必定会积极投身其中,并且会主动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栏责编 子 君)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