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黄建长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许多课文都涉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材的编订过程中,之所以加入中华传统文化,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小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也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主要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使他们肩负起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基于此,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
1. 学校缺乏相应的重视。经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大部分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学采用忽视的态度,而且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知识也没有足够的储备,所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在一些教育资源落后的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紧缺,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也未得到传承。
2. 教学方式过于落后。现阶段教学方式机械呆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准确认知。部分地区没有良好的教学方式,也无法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因为教育资源稀缺,学生们只能通过书本了解传统文化,但教材内容有限,无法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教材排版枯燥,无法激起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了解课外资源,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 改善教育观念。改革应从教育者开始。旧的教学理念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改变教育观念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学校和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传统文化,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同时教师的传统文化水平也需要提高。学校应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督促教师学习,提高传统文化的教学质量。
2. 丰富教学手段。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单调的教学方式效果不佳,教师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例如学习唐诗《望庐山瀑布》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瀑布的画面,让学生们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国家重视教育发展,为教育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可以在班级中放置一些有趣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书等,孩子们在阅读故事书的同时就能自主学习传统文化,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家中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指导。老师可以给家长提一些课下学习传统文化的建议,例如参加古乐器辅导班,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计划,完成傳统文化的学习。
小学时期是学习最重要的时期,学习习惯和方式都在这时形成,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针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们应该迅速找到解决方案,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阚敬艳. 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创新与应用[J]. 才智,2016, 7(25):98.
[2] 李容. 小学语文“开放式”看图写话——论写作能力的培养[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191+193.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