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分发挥战略科技人才在江苏省聚力创新推进高质发展中作用的建议

两院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科技力量,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重大责任,强调要以系统化思维加快聚力创新步伐,深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在新征程上打造江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如何更好地汇聚并充分发挥国内外战略科技人才的作用,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推进创新创业不断攀登高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战略科技人才引育现状
(一)战略科技人才队伍逐步扩大
截至目前,江苏省两院院士总数103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6人、工程院院士57人,位居全国省份院士数量第一,基本覆盖全省重点产业发展相关的所有学科领域,落户江苏省的诺贝尔奖得主14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54人。
(二)人才协同创新成效不断凸显
2017年,江苏省已建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68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59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10家。企业院士工作站成为促进院士高端人才与企业和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全省生物医药、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领域企业开展合作,构建了一批研发中心和应用创新中心。
(三)人才政策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从战略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保障机制等方面,江苏省先后出台科技创新“40条”、人才新政“26条”等政策措施,为发挥战略科技人才主体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
二、战略科技人才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科技人才有效供给规模有待提升
江苏省战略科技人才分布不均衡,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的战略科技人才缺乏,2017年新增院士工作站中只有30%左右分布在新兴产业中。同时,全省产业发展和引才聚才精准对接不足,使得战略科技人才入驻尚未能充分展现自身价值,实现价值增值。
(二)战略科技人才长效合作机制有待健全
江苏省企业与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团队建立合作时间较短,具体项目的合作协议时间最长只有5年左右,同时与战略科技人才的发展动态跟踪和联络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团队的长效合作机制尚不够健全。
(三)战略科技人才发展政策环境有待完善
目前,江苏省关于战略科技人才的政策抓局部、重短期的相对较多,尚未完全形成整体联动、互为支撑的系统政策体系。全省战略科技人才顺畅流动体系尚不够成熟,缺乏专门的战略科技人才流动协调机构,同时忽视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性,战略科技人才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体制性障碍较为突出。
三、充分发挥战略科技人才作用的建议
(一)加强战略科技人才引育工作組织领导
加强顶层设计。建议由江苏省主要领导牵头,省人才办、科技厅、人社厅、经信委、财政厅和省科协等相关部门组成省战略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省级战略科技人才引育专项资金,优先保障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团队的引进和事业发展费用,推进战略科技人才开展跨界融合创新和国际合作创新。建设省战略科技人才风采馆,展示省战略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进一步优化院士工作站运行机制,建议成立省院士联谊会,开展全省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协同攻关。安排专门的省战略科技人才联络员,强化定期联络服务。统筹布局战略科技人才重点引育领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战略目标,针对全省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重点领域,包括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网联车路协同、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领域,强化与国内外战略科技人才合作,构建一批国际性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在统筹考虑现有布局和对外科技合作总体部署基础上,鼓励以江苏省战略科技人才为主发起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吸引海外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参与。建议每年评审立项资助10个重大研发计划项目,每个项目资助经费3000万~5000万元,由江苏省战略科技人才牵头,与国内外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组建团队合作申请。构建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特色小镇。以江宁开发区诺奖小镇为借鉴,在无锡生命科技产业、南京通讯与网络产业、镇江航空航天产业、苏州纳米技术产业、张家港再制造与智能制造产业、泰州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特色小镇。
(二)搭建战略科技人才协同创新高端平台
打造战略科技人才跨界融合创新研发平台。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基础上,强化在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下一代信息网络、区块链、智能网联汽车等具有新技术含量领域搭建一批跨界融合创新研发平台,开展江苏省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协同攻关。鼓励各类战略科技人才设立海外创新研究机构、海外院士工作站或科学家工作站,通过远程在线指导、离岸创新孵化等多种方式共享全球智力资源,打造跨境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海外战略科技人才资源。推进战略科技人才高端智库建设。组织建设一批由江苏省战略科技人才领衔,国内外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深度参与,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新型智库,优先保障充足便捷的科研场地,不受行政级别、事业编制、岗位设置、工资总额限制。充分发挥战略科技人才的创新领军作用,关注前沿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对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计划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设立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咨询专家委员会,安排专项经费,由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牵头组织,对战略科技人才领衔的高端新型智库建设进行立项支持。深化战略科技人才协同创新合作交流平台建设。积极用好大院大所合作对接大会、无锡世界博览会、南京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软博会、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智造江苏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平台,加强江苏省战略科技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江苏省战略科技人才高峰论坛,坚持“双向流动,互利共赢”的交流合作原则,建立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智库的交流合作机制。
(三)健全战略科技人才作用发挥长效机制
实施国际通行的工作体制。实施战略科技人才全权负责制,发挥战略科技人才主体能动作用,对战略科技人才实施“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绿色通道,赋予战略科技人才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实施外部中长期考核机制,对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团队采取外部第三方国际同行评估为主、用人单位年度自评为辅的评估考核模式。探索建立战略科技人才计划的社会化管理制度,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才计划的规划研究、评估监管,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作用,形成公开、透明、高效的人才资助机制。对获得支持的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团队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建立国际通行的财务管理机制等,允许战略科技人才及其核心团队成员将在苏的薪酬收入、成果转化收益等合法收入汇至境外。建立新型学术出国审批机制。放宽战略科技人才出国(境)招才引智审批限制,授予战略科技人才学术出国自主权,建立行政助理制度,对批次数、团组人数、在外停留天数,根据实際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将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团队从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健全知识成果保护机制。设立战略科技人才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战略科技人才在专利申请、授权、保护、维权援助、运营转化等方面提供定制服务,支持知识成果转化增值,战略科技人才领衔开展项目研究并将相应成果在本省落地转化的,成果转化单位可将70%以上的成果转化收益用于领衔人及其创新团队、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报酬和奖励。
(四)优化保障战略科技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完善战略科技人才落户绿色通道。优先推荐战略科技人才及其直系亲属、核心团队成员及其直系亲属申办加入、恢复中国国籍和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战略科技人才及其家属、核心团队成员及其家属可以直接办理在苏户籍。完善住房机制。综合发挥用人单位、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方作用,实施战略科技人才安居工程,采取购房补贴、租房补贴、人才公寓等多种形式系统解决战略科技人才在苏工作期间的长期稳定居住需求。完善医疗服务及家属待遇。统筹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畅通战略科技人才就医“绿色通道”。设立战略科技人才定点医院,建立战略科技人才健康档案,优先给战略科技人才配备家庭医生。允许战略科技人才及其核心团队成员使用支持资金购买商业养老和商业医疗保险,战略科技人才及其核心团队成员的配偶,参照享受商业医疗保险待遇。优先保障战略科技人才及其核心团队成员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就读需求。
(建议人:张 骏 张建云 缪昌文 王广基 顾晓松 戚 湧)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