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沙盘游戏个案纪实
吕雯
〔关键词〕沙盘游戏;心理咨询;辅导个案
一、童童的基本情况
童童,男,9岁,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的性格非常急躁,暴力倾向较严重。自小学入学以来,因为各种原因,童童打过同学、学长、学弟,甚至还打过老师。其打人方式也是轻重不同,有时是拳脚相加,有时会拿工具伤害他人。有一次在课堂上,当老师批评他的错误时,他愤怒地冲着这位年长的老师吼叫,并想抬桌子,令这位老师的心脏病发作。他没有要好的小伙伴,存在严重的学习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等。
童童的家里有生父、继母和他三人。童童说他从来没见过爷爷奶奶,因为在童童父亲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就去世了,爸爸是跟着他的另一个奶奶长大的。童童也没有见过亲生妈妈,听爸爸说妈妈死了。童童不喜欢现在的继母,他告诉我他很少叫她“妈妈”。在一次咨询中,童童告诉我他的继母什么都不做,只看电视,衣服也不给他洗,晚饭都要爸爸下班回家做。谈话过程中,他的表情很木讷,甚至是面无表情,让我感觉童童已经对此习以为常。童童父亲信奉的教育方式是棍棒教育,而且较严厉。当童童犯了错误时,第二天往往能从他的身上看到许多青紫的地方。据了解,童童的继母好像也不喜欢他,对他的教育方式往往也是“打”。有一次,童童给我看了大腿根处的青紫,告诉我这是他继母掐的。还有一次,童童晚上九点了仍未回家,快十点的时候我和他爸爸在学校附近找到了他。当童童到家时,我和他的爸爸正在通话,忽然就听到电话另一边的童童哭了,隐隐约约还能听到女人呵斥的声音和“啪啪”声。当我询问时,他爸爸告诉我童童妈妈正在教育他。
在辅导过程中,童童爸爸虽有时仍会采取“打”的教育方式,但程度和频率有所降低,而且懂得了说理教育。但童童的家庭氛围整体变化并不大,主要原因在于童童爸爸对于童童与他继母之间的关系调和效果欠佳。
二、童童的沙盘游戏纪实
我先后多次邀请童童制作了沙盘,每一次的沙盘,总能在其中看到童童的所思所想。现选取四次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
(一)童童的第一次沙盘:2013年4月19日
童童第一次制作沙盘的时候略显兴奋。当我向他说完沙盘游戏的指导语时,他立刻拿起了飞机,看了我一眼,见我没有拒绝的意思,便将飞机放在了沙盘里。接下来的沙盘制作中,每当童童选择完沙具,准备摆放的时候,总会不停地看我,似乎要从我的表情中看出我的同意与否。这让我突然觉得有些心疼,一个9岁的小孩子竟如此习惯“察言观色”。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童童会不时地自言自语。
沙盘制作完后,童童这样讲解他的沙盘(见图1):“我是美国的一个士兵。我们在打仗,我要维护世界和平。这些飞机和坦克都是我们的,这些是冲锋兵。”这时,我询问了关于推土车和挖掘车的作用。童童说:“这些车也是打仗用的,它们可以直接压过去,压死敌人。”而对于沙盘右上角的区域,童童说那是研究所,当我问他那是研究什么的地方时,他思考了很长时间也说不出,但告诉我这是为打仗研究的。在最后起名字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世界和平。”
图1 第一次沙盘:世界和平
【辅导教师的感受】
1.童童缺乏安全感。在沙盘制作过程中,他会不断地看我,仿佛在寻求我对他的肯定,或从我脸上看出我对他这一操作同意与否,以便调整他的沙盘。
2.在制作过程中,童童会自言自语,经询问,他在讲述双方交战的状况。出现这种现象,一种可能是因为他比较紧张,导致内心能量无法释放,所以通过自言自语来释放能量,缓解紧张感或是焦虑感;一种可能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倾吐的对象,表达的需要未得到满足,长时间缺乏倾诉对象,表达的愿望就会变得很强烈,进而造成自言自语。
3.这个沙盘的题目为“世界和平”,从童童的角度出发,和平是要不停地打仗才能维持的,这里存在一种观念上的矛盾。除去认知发展的原因,我认为也显示出了童童有较强的攻击性和自我防御的意识。
(二)童童的第二次沙盘:2013年4月26日
第二次沙盘,童童依然表现得非常兴奋。制作过程中,他还是会不停地观察我,猜测我对他所摆沙具的态度。制作完毕后,童童这样对作品(见图2)进行了讲述:“这个男孩本来是在这里坐着看书的,突然想起去书店买书,于是去了书店。后面这个房子是他的家。这架飞机是他的,是为了飞去美国看他(后侧的男性人物)比赛的。我是一名守门员,在美国和他踢球。”
图2 第二次沙盘:世界大开发
这次沙盘中,有两个区域特别值得关注。
图3 区域一(A)
图4 区域一(B)
对于区域一,童童这样讲解:“这个女孩被蛇吓哭了,一个大人拿着工具把这条蛇叉死了(图3)。一个小丑看到女孩哭了,就过去逗她笑(图4)。”
图5 区域二
对于区域二,童童说:“这个男人(十字架上的男人)犯了罪,他要受到惩罚,这个人拿着枪正要打死他(图5)。”
在刚刚制作完沙盘的调整阶段,童童将几乎所有的沙具都进行了调整,最后给沙盘起名为“世界大开发”。对于这个名字,我很好奇,询问他时,童童告诉我:“因为这里人很多,房子也很多。”
【辅导教师的感受】
1.童童还是和第一次一样,刚开始的时候会不停地观察我,寻求老师的认可。可见他十分渴望他人对他表示肯定,这样会让他有一定的安全感和自我肯定。同时也显现出童童略比同龄儿童成熟之处:与成人的交往中,童童会察言观色。
2.结合童童的家庭情况,观察女孩与蛇的区域,显现出他极度缺乏安全感,非常想要得到大人们的关心和保护。因此,童童过激行为的养成不排除他潜意识中的认可。
3.童童认为犯了罪(错)必须要受到惩罚,哪怕是生命的代价。一方面,受认知上的发展性制约,他尚不理解“生命”;另一方面,这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他的经历使他形成了这样的观念。
4.这次沙盘的调整阶段,童童调整了多处,而且同一个沙具重复调整了多次,由此我认为,童童虽然稳定性较差,但他也是一个追求“最好”的孩子。
(三)童童的第四次沙盘:2013年5月14日
这次沙盘,我为他拟定了主题:“学校生活”。童童听后想了一会儿,点头答应了。
这是童童对作品的讲述:“这是学校,我是这个穿绿衣服的小人儿(见图6),我在认真听课。这两个人因为没有好好听讲,被老师打了手心,正捂着脸哭呢。这两(艘)船是救他们用的。(我询问他为什么要救他们)因为学校旁边有河,有船就不会淹死了。这两个球员在踢球。(我问他为什么在铁轨上踢球)他们现在不踢了,因为火车来了,他们就分开站在两边了。这是医院,这个人自己捅了自己一刀。(我问为什么)因为他和爸妈生气了。这个人(浑身缠布的人)是被火烧伤的(见图7)。这个人(打吊瓶的人)快好了。(我询问为什么生病了)因为他跳楼了,他跟老板要钱,要不到就跳楼了。这里是我家。”我指着钢琴询问他:“喜欢钢琴?”童童笑着点点头。“以前学过吗?会弹吗?”“幼儿园学过,一个美国人教我的。”
图6 第四次沙盘一
图7 第四次沙盘二
【辅导教师的感受】
1.这次沙盘治疗,我发现童童在制作过程中看我的次数越来越少,只有在选择了一个他认为可能会被人批评的沙具时,他才会拿着沙具看我一眼。这次,他只在选择身穿蓝裤子的人、身旁有一摊鲜血的病人和钢琴时看了看我。他其实挺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和态度。
2.童童的社会角色较清晰,能够明确地在各个场所设置相对应的
人物。
3.看到他指着认真听讲的孩子说这是他时,我有些发愣。其实童童存在较严重的学习问题。他的学习由于一、二年级时的松懈,基础并不扎实,三年级的功课他学得有些吃力,所以他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但他却是沙盘中学生里最认真的一个,这不禁让我感受到,童童在内心深处非常希望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
4.童童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单一。沙盘中的人物(三个病人)都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选择了伤害自己,而童童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矛盾时也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伤害别人,二是伤害自己。
5.童童非常调皮,我们学校附近有河和铁路,他经常会下河或爬铁轨,可以说是屡教不改。在这次沙盘中,他在学校附近摆了河和铁路,而且都有了应对的措施:船、火车来了站两侧。这就可以解释他总会去河道玩耍、爬铁轨的行为了,因为他不认为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他的意识里有解决的方法。
(四)童童的第五次沙盘:2013年5月23日
童童讲述这个作品(见图8):“(指着绿色屋顶的房子)这是我家,我在帮助这个扛木头的老大爷。旁边的这三对人在打架,因为这三个人(右侧)要打劫他们,他们三个(左侧)不愿意,就掏出家伙和他们打了起来。”
“这三对人在吵架。这个男的因为偷了钱,这个女的在打他。(我问他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他们是母子。这一对是夫妻,因为男的喝了酒,不承认,女的就骂他了。这是一对母子,这个女的勾引别人的老公,这个男的正在说她。”
图8 第五次沙盘:我的家
在这次的沙盘最后的调整阶段,童童又一次大量调整了沙具。他令三对正在打架的人物更加相对,并且是极其严格的一对一的阵列,而且非常细致地将警车下面的沙滩又抚平了一些,最后命名为“我的家”。
【辅导教师的感受】
这次出现的人物很多,但除了他和那位扛木头的老大爷,其余的人物都存在矛盾关系。三对吵架的母子、夫妻,与童童家的实际情况很相似。但在沙盘中,这三对人物却离他的家很远,而且隔着河。他的房子附近十分漂亮,有花有草,他说他的房子只有他自己住。这让我意识到应该近期内联系童童的家长,了解一下他们家最近的情况。
三、个案讨论
沙盘治疗的效果可以通过来访者的沙盘作品和沙盘制作过程中的心理反应来评估,也可以通过考察来访者在生活中的改变进行评估。通过上述沙盘治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童童虽仍有较强的自我防御意识和攻击性,但对比治疗前,他外显的控制性行为变多了,这是一个令人欣悦的进步。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找到了多处可以帮助、引导童童转变的渠道及方法。
(一)家校合力
童童的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及其家长定期交流,及时了解童童的表现和变化。整个治疗过程中,童童的父亲很配合。但由于隐私,他并没有谈及童童继母的事情,而且也对于缓解童童和他继母之间的关系表示出了无奈。我们无法深入他的家庭,但我们可以影响童童父亲的观念和行为,循序渐进,毕竟童童父亲的积极配合让我们充满希望。
(二)群体约束力
对于童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一点,既然童童有归属意识和示好的潜意识,我们可以引导他建立或参与一个社交群体(同伴群体),并指导他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一些问题。同伴的认可会在儿童的成长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样也可令童童树立起自信心和求善心。
(三)情绪调控能力
对于童童外显控制性行为的增多,我们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仍表现出的带有攻击性的潜意识。我们需要重点培养童童的情绪调控能力,增强他面对消极情绪时的应对能力,指导他掌握一定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自己的烦恼。
我坚信,通过长期的家、校、生三方的合作,童童会成为他理想中的好学生,会有可以给予他安全感的人,也会有一个他自己喜欢的能够爱护他的“避风港”。
【专家点评】
心理教师在沙盘游戏中营造了“自由与保护的空间”,让来访的学生敞开心扉,通过摆放沙具,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再现出来,实现意识与无意识的连接,开始了自己内心治愈的过程。心理教师的无条件接纳,就像母亲包容孩子一样,使学生获得支持和探索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激发了学生内心自愈的力量,实现自我治愈。心理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能与学生共情,通过挖掘激发学生积极的正能量,使学生的内心不断地得到滋养,整合意识与无意识,促进学生自性的成长和心性的发展。
但沙盘游戏初期,心理老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阶段,可以选择安全的、积极的角度和沙具开始,这样更有利于信任关系的建立。心理教师在进行对话时,很多是从理性的角度来谈,沙盘游戏应该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是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更有利于心理能量的流动和释放,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另外,在改进措施方面,重点是家庭关系的改善,所以建议要做亲子沙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
点评人:张海霞,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局教研员。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锦苑学校,济南,250033)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