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行动中开展课题研究
徐万山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说:我们整天忙着备课、上课、改作业,哪有时间搞课题研究啊!事实上,中小学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像教育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那样,用大量专门的时间去搞课题研究,而是要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即在教育行动中开展课题研究。这不仅是中小学教师应有的教育研究策略,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课题研究方法,即教育行动研究法。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教育行动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由教育实践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合作,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探索教育规律、寻求教育策略方法的教育科学研究方式。它将教育研究的人文学科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对教育行动的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
“为教育行动而研究”是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教育实践的最佳方法和最优策略,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育行动的研究”是说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是对教育教学行动本身的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是说研究的情境是真实的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不断改进教育行动的过程。“由教育行动者研究”是说研究的主体是教育行动者自身,而不是其他“局外人”。
比如“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其研究的特点主要是:第一,为了寻找“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相关行动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第二,主要是对“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这一教育行动进行研究,而不是对相关理论进行探究;第三,在“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行动中开展研究,而不是脱离实践行动,仅仅查一些资料、做一些思辨而已;第四,主要由申报课题的农村小学班主任、相关教师实施研究,他们既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同时也是改进相关行动的研究者。
此外,教育行动研究具有螺旋式递进的循环结构,这一轮的结束恰是下一轮的开始,如此往复,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育行动因此而日趋完善和有效,教育实践也将由此产生更加丰富多样的成果。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操作要点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对其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四阶段行动研究模式”(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六步骤行动研究模式”(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八环节教育行动研究模式”(回顾诊断→筛选问题→分析原因→优选理论→拟定设计→实施行动→效果监控→审查反思)。这里仅结合课题实例,就“八环节教育行动研究模式”的操作程序作一简单说明。
(一)回顾诊断
“回顾诊断”是指作为研究者的教师,以批判性的、自我反省的形式,对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现实进行反思与评判。这种内省、批判性的分析过程,是查找和分析教育问题的过程,有助于改变盲目接受教育理论和传统经验的习惯。比如,某中学语文教研组对本学科期末考试成绩不满意,想要通过行动研究解决问题,那就需要对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回顾与诊断,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筛选问题
“筛选问题”是对学校或班级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进而确定一定时期内需要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筛选问题是行动研究的基础,要注意民主与合作,倡导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和科研人员之间、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研究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代表性和研究价值。仍以某中学开展改进语文教学的行动研究为例,在认真查找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教研组成员必须对问题进行分类、提炼,并从中选出一个急需解决、能够解决的关键问题,将其作为研究的课题。
(三)分析原因
确定在一段时间内需要集中研究的问题之后,就需要认真分析这一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然后才有可能“对因下药”,而不是“对症下药”,这是优选教育理论、采取适当行动、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比如某语文教研组确定了将要研究的问题,那他们就需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到底是教学设计的问题,还是课堂组织的问题,抑或是课后辅导没跟上,等等。
(四)优选理论
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后,就要科学“用药”了。要从众多的教育理论中寻找最合适的教育科学理论或者他人的成功经验,作为研究、解决“自身”问题的指导思想。优选理论可以为解决筛选出的问题提供科学指导和操作规范,保证行动研究的正确性。比如,假如上述教研组认为问题的原因出在“教学设计”环节,那就要认真学习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指导。
(五)拟定设计
“拟定设计”即制定出行动研究的具体目的、研究假设、研究对象或范围、研究方法及步骤等。同时应该认识到,行动研究必须是自己能够做到的,拟定设计要与学校要求相协调,研究过程不能干扰学校的正常活动,而且所开展的研究行动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测量出相关结果。比如上述教研组,在“拟定设计”环节就要在语文教研员或其他有关研究人员的参与指导下,认真制订改进语文教学设计详细的行动计划。如果是已经批准立项的课题,就要对研究过程作进一步细化,制订出更加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六)实施行动
“实施行动”即在教育理论工作者、教科研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按照拟定的研究设计,创造性地选用自己优选出的教育理论,尝试解决筛选出的具体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行动”是研究行动,而不是一般的工作行动,尽管其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完全一致,但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务必要有强烈的“研究”意识,要更加有意识地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并注意观察“行动”带来的变化。
(七)效果监控
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观察和记录,注意收集相关数据和事实材料,同时又要关注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行动策略,以补救研究偏差,使行动研究更加有效。在实施操作中,“效果监控”与“实施行动”相伴而行。没有监控的行动容易出错,而不能及时“纠偏”的行动则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导致与研究的初衷相背离。
(八)总结反思
中小学教师开展的教育课题行动研究,一般以一个学期为研究周期。学期结束后,研究者需要对这一周期研究行动的过程和效果做出总结和反思,为下个学期(周期)的研究行动作准备。比如前述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行动研究,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后,研究者(教研组)要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进行认真总结,概括、提炼出“有效语文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这便是这一研究周期的课题研究成果。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应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合作原则。
行动研究的第一要义是实践。中小学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成果要经过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经过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成长实践的检验。
教育行动研究成果价值的高低,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看其能否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能否有效改进教育教学,能否真正提高办学质量,是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科学性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前提。在教育行动研究中,诊断问题要科学,分析原因要科学,选择理论要科学,研究设计要科学,实施过程要科学,提炼成果要科学,研究者要努力实现教育行动经验与科学的统一。
参与教育行动研究的人员,必须以平等的身份开展合作,做到争鸣不争锋,辩论不辩解,批评不批判;要深入观察、静心思考,杜绝任何成员的浮躁和虚巧,杜绝以感情代替理智,以主观代替客观,以臆断代替事实。
(责 编 子 君)
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说:我们整天忙着备课、上课、改作业,哪有时间搞课题研究啊!事实上,中小学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像教育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那样,用大量专门的时间去搞课题研究,而是要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即在教育行动中开展课题研究。这不仅是中小学教师应有的教育研究策略,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课题研究方法,即教育行动研究法。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教育行动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由教育实践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合作,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探索教育规律、寻求教育策略方法的教育科学研究方式。它将教育研究的人文学科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对教育行动的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
“为教育行动而研究”是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教育实践的最佳方法和最优策略,以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育行动的研究”是说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是对教育教学行动本身的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是说研究的情境是真实的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不断改进教育行动的过程。“由教育行动者研究”是说研究的主体是教育行动者自身,而不是其他“局外人”。
比如“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其研究的特点主要是:第一,为了寻找“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相关行动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第二,主要是对“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这一教育行动进行研究,而不是对相关理论进行探究;第三,在“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行动中开展研究,而不是脱离实践行动,仅仅查一些资料、做一些思辨而已;第四,主要由申报课题的农村小学班主任、相关教师实施研究,他们既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同时也是改进相关行动的研究者。
此外,教育行动研究具有螺旋式递进的循环结构,这一轮的结束恰是下一轮的开始,如此往复,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育行动因此而日趋完善和有效,教育实践也将由此产生更加丰富多样的成果。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操作要点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对其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四阶段行动研究模式”(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六步骤行动研究模式”(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八环节教育行动研究模式”(回顾诊断→筛选问题→分析原因→优选理论→拟定设计→实施行动→效果监控→审查反思)。这里仅结合课题实例,就“八环节教育行动研究模式”的操作程序作一简单说明。
(一)回顾诊断
“回顾诊断”是指作为研究者的教师,以批判性的、自我反省的形式,对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现实进行反思与评判。这种内省、批判性的分析过程,是查找和分析教育问题的过程,有助于改变盲目接受教育理论和传统经验的习惯。比如,某中学语文教研组对本学科期末考试成绩不满意,想要通过行动研究解决问题,那就需要对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回顾与诊断,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筛选问题
“筛选问题”是对学校或班级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进而确定一定时期内需要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筛选问题是行动研究的基础,要注意民主与合作,倡导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和科研人员之间、教师和学校领导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研究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代表性和研究价值。仍以某中学开展改进语文教学的行动研究为例,在认真查找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教研组成员必须对问题进行分类、提炼,并从中选出一个急需解决、能够解决的关键问题,将其作为研究的课题。
(三)分析原因
确定在一段时间内需要集中研究的问题之后,就需要认真分析这一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然后才有可能“对因下药”,而不是“对症下药”,这是优选教育理论、采取适当行动、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比如某语文教研组确定了将要研究的问题,那他们就需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到底是教学设计的问题,还是课堂组织的问题,抑或是课后辅导没跟上,等等。
(四)优选理论
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后,就要科学“用药”了。要从众多的教育理论中寻找最合适的教育科学理论或者他人的成功经验,作为研究、解决“自身”问题的指导思想。优选理论可以为解决筛选出的问题提供科学指导和操作规范,保证行动研究的正确性。比如,假如上述教研组认为问题的原因出在“教学设计”环节,那就要认真学习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指导。
(五)拟定设计
“拟定设计”即制定出行动研究的具体目的、研究假设、研究对象或范围、研究方法及步骤等。同时应该认识到,行动研究必须是自己能够做到的,拟定设计要与学校要求相协调,研究过程不能干扰学校的正常活动,而且所开展的研究行动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测量出相关结果。比如上述教研组,在“拟定设计”环节就要在语文教研员或其他有关研究人员的参与指导下,认真制订改进语文教学设计详细的行动计划。如果是已经批准立项的课题,就要对研究过程作进一步细化,制订出更加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六)实施行动
“实施行动”即在教育理论工作者、教科研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按照拟定的研究设计,创造性地选用自己优选出的教育理论,尝试解决筛选出的具体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行动”是研究行动,而不是一般的工作行动,尽管其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完全一致,但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务必要有强烈的“研究”意识,要更加有意识地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并注意观察“行动”带来的变化。
(七)效果监控
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观察和记录,注意收集相关数据和事实材料,同时又要关注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行动策略,以补救研究偏差,使行动研究更加有效。在实施操作中,“效果监控”与“实施行动”相伴而行。没有监控的行动容易出错,而不能及时“纠偏”的行动则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导致与研究的初衷相背离。
(八)总结反思
中小学教师开展的教育课题行动研究,一般以一个学期为研究周期。学期结束后,研究者需要对这一周期研究行动的过程和效果做出总结和反思,为下个学期(周期)的研究行动作准备。比如前述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行动研究,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后,研究者(教研组)要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进行认真总结,概括、提炼出“有效语文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这便是这一研究周期的课题研究成果。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应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合作原则。
行动研究的第一要义是实践。中小学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成果要经过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经过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成长实践的检验。
教育行动研究成果价值的高低,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看其能否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能否有效改进教育教学,能否真正提高办学质量,是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科学性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前提。在教育行动研究中,诊断问题要科学,分析原因要科学,选择理论要科学,研究设计要科学,实施过程要科学,提炼成果要科学,研究者要努力实现教育行动经验与科学的统一。
参与教育行动研究的人员,必须以平等的身份开展合作,做到争鸣不争锋,辩论不辩解,批评不批判;要深入观察、静心思考,杜绝任何成员的浮躁和虚巧,杜绝以感情代替理智,以主观代替客观,以臆断代替事实。
(责 编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