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队伍”的乡村家校

    陈治禄 黄永腾 黄慧娟 廖华 蔡文

    【摘要】为了普及家庭教育知识,防城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立足基层、强化服务,尝试探索普及家教知识的模式,创建了家教“三支队伍”。一是专家服务队,由滩营乡乐于奉献的在职教师和发挥余热的退休教师组成;二是家长榜样队,是从滩营乡教子有方、育子有法的学生家长中选拔组成;三是学生点赞队,由少先队“小志愿者”组成。中心援助,学校实施,共同为家教服务,合谋、合步、合力,共同开展各种活动,一年就初见成效。

    【关键词】“三支队伍”?乡村家校?家教服务

    可能有人要这样疑问:“通常学校有校长、主任、老师,三支队伍的乡村家校从来没有过,是不是念错了题目?有这样的疑问也难怪,防城港市电视台报道了滩营乡“三支队伍”的乡村家校消息后,引起大家对“三支队伍”的学校进行议论。好奇的人说:“它是个怪学校,世界都没有,可以申报吉尼斯记录了”;怀疑的人说:“这样的学校不可能有,这是文章炒作”。滩营乡的家长群众却淡定地说:“真有这样的学校,就办在我们乡村里头,它越办越好”。

    我们怎样会在十万大山脚下的防城区滩营乡办“三支队伍”的乡村家校呢?话得从2014年11月说起。当月20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庭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在防城区滩营乡中心小学揭牌,计划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路子。可是,我们的探索之路并不容易。

    一、活动背景:“三支队伍”的乡村家校创建,做足了本土文章

    像滩营这样的乡村学校普遍存在儿童“隔代教”“依赖学校教”或“没法教”的现象,家教缺失的现状需要改善。

    我清楚记得,为了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有一次我们特意从东北请来了家教专家办讲座。当时,一个老奶奶自始至终听得很认真,下课了,我就来一个调查问:“讲得好吗,有什么收获”?她用方言说:“我的儿子不在家,我是来顶开会的,我一句都听不懂,我是讲‘哎的。”我当时既感动又感慨,请外地专家有利有弊,专家们除了吃住还要几千块的课酬。一年能請几次?针对这样的现状,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立足基层、强化服务,尝试探索普及家教知识的模式,创建了家教“三支队伍”。一是专家服务队,由滩营乡乐于奉献的在职教师和发挥余热的退休教师组成;二是家长榜样队,是从滩营乡教子有方、育子有法的学生家长中选拔组成;三是学生点赞队,由少先队“小志愿者”组成。

    队伍有了,但在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惑与困难也不少。我们挂了牌子,腾了房子,组建了领导班子,搬来了桌子,可是如何开展家教服务却缺少法子。因为建“家庭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属首次,没见过,也没做过,也没有机会出去学习过。在迷惑、束手无策的时候,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注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思想,同时得到了市妇联和各级领导的精心指导,增强了市妇儿中心和乡村家长学校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中心援助,学校实施,共同为家教服务,我们合谋、合步、合力,共同开展各种活动。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就把计划订好,一个月就做好了各种准备,一年就初见成效。

    二、活动做法:“三支队伍”活动深入人心,贴基层,接地气

    我们“三支队伍”来自本地、立足本土、服务本乡,用本地经验、本地专家、本村榜样,让家长看得见、摸得着,感到可信、可学。“三支队伍”有分工有合作,共同为家教工作服务。

    (一)“随喊随到”专家服务队

    这支队伍,我们称为土专家。土专家不土,他们都是当地有名气、有本事的教育专家,他们容易与百姓沟通,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愿望,每每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他们随喊随到,不喊也到,因为他们乐于奉献,不图报酬。例如,我们的许老,原县委副书记,89岁高龄,但他还主动请缨到村屯到学校为孩子们讲革命的故事、讲家教、家风。刚出院不久的余热队员李圩春拄着拐杖也要来参加“家圩”活动。

    专家采用“请进来”“走下去”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请进来”,就是把家长请进来参观学校、倾听他们对学校的意见。把榜样队请进来召开家长榜样经验介绍会,介绍他们科学育子方法。原来的家长会就是老师讲家长听,现在我们改为“家圩”主题会,以“三支队伍”为主线,以“圩”的形式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思考、共同参与。4个市场20多个摊点,让家长根据各自所需有目标地分享、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走下去”就是深入学校、村屯调研,到村屯去开家庭教育讲座、讲解家风小故事、播放最美家庭精彩视频、现场解答家教难题。去年5月,我们走进与钦州交界的立高村,奉献队的冯副校长组织先到的家长观看最美家庭精彩视频,在学生中调查家庭教育情况;我在教室与家长开讨论、交流、讲课;市少先队总顾问黄老校长在乒乓球台前搭起了“好爸好妈点赞台”,倾听孩子心声。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迟迟不肯离开,反复问:什么时候再来?

    三曲村的亲子穿越活动,通过点赞“我爸我妈、教子有方、家规展示”等环节,让家庭从中感受了欢乐,收获了亲情,普及了法律知识,提升了父母家教水平;“随喊随到”专家服务队夜访奇龙组活动,不仅吸引了奇龙组学生及其家长,就连周边的村民也赶来了。

    (二)“教子有方”的家长榜样队

    我们通过老师、家长的推荐,家校的考核确定家长的榜样,他们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科学家教,弘扬良好家风。确定家长的榜样后我们家校领导到榜样所在的村屯为他们举办“家庭荣誉时刻”会,榜样家庭的全体成员上台领奖,带上“教子有方”的绶带、发布获奖感言、拍摄荣誉时刻照,这些都引来了村民的羡慕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榜样的作用在此刻开始发光。他们走入学校在升旗仪式上给孩子们讲述父母的心声,进教室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他们与专家服务队一起入村屯,在家庭教育讲座会上介绍科学育子经验。外出务工的黄谟栋家庭,长期坚持“家事大家说”的家庭民主会,形成了良好的民主家风;乡村基层干部钱亮文家庭“老少一齐来”育子做法,使家里老少关系十分融洽。这些家长在活动中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子方法,从而激励更多的家庭重视家庭教育。经过一年多时间,每一个村都树起了榜样,自己的村里有了家教学习的标杆。

    (三)“好爸好妈好孩子”点赞队

    别看孩子年纪小,宣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队课展示”寻找家规、宣传家规,“旗下讲话”,点赞“好爸好妈”,还专门编写快板词来点赞家校,创作了“五好家庭赞美歌”,用童谣歌唱好家庭、好家风。这些“有声宣传”的活动,生动、活跃,极有吸引力。“墙上板报”宣传身边家教榜样,“专栏剪贴”点赞本地典型,时装模特点赞队宣传家教文化。这种“无声宣传”的形式灵活多样,效果显著。每一次点赞,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点赞队本身都有新的收获。

    “三支队伍”家校办校3年多,做出了成绩,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广西《成长》杂志刊登了办校事迹;防城港电视台播放了“专家服务进村入户?普及家教知识有新招”的新闻;防城港新闻网发表题为“发挥‘三支队伍力量?创新家庭教育模式”防城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创建研究实验基地探索乡村家庭教育新模式侧记。市妇联在自治区妇联创新成果展上汇报“三支队伍”创新经验,得到自治区妇联领导和姐妹城市的肯定。“三支队伍”家圩活动盛况在中国妇女报上得到大篇幅宣传报道。

    三、活动效果:“三支队伍”的工作点石成金,成果丰硕

    (一)可观的数据

    截止2018年6月10日止,家校领导班子专门研究家教工作23次,“随喊随到”专家服务队有11名成员,授课30多次,进村屯45次,进家庭400多户,进家庭服务专家达162人次,听家教讲座的家长多达8000多人次,覆盖13个村屯和全乡所有的学校。家长榜样15人,做到校校、村村有榜样。利用旗下讲话点赞16人次,快板点赞8次,集会点赞21次;拍摄家教视频4部,收集家规612条,印发宣传资料约69000份,发放家教书籍、育儿手册约3000多册。

    (二)可喜的转变

    1.校风有了新气象。戴红领巾不用检查,个个队员都有上进心。上课不用点名,没有人无故缺席。纪律不用组织,队员自觉遵守。作业不用登记,每个队员对学习都负责。清洁不用轮值,没有人将纸屑果皮乱丢。烦恼不用愁心,队员之间互助友善。家长会,大家积极参加。老师家访,家长非常高兴。廖校长感慨地说:“老师们工作更主动了,勤快多了”。“家圩”活动可以说是全民动员,20几个摊位,1000多人的家圩,还有自治区、市区各级领导、各兄弟学校200多人的观摩团,每个老师都必须独挡一面,这样高的规格、这样大的场面,如此开放的活动,不说一个农村学校,就是放在城镇学校里也有难度。学校执行总指挥蔡书记说:“这次活动我们的老师得到的锻炼最多,经过这一次,以后要承办什么活动我们都不怕了”。确实,没有好的风气、没有一个团结的集体,要承办这么大的活动是有困难的。

    2.家风有了新提升。过去家长怕老师,不敢接听老师的电话,现在主动要求老师家访,主动参加活动。服务队为了帮助上课不听课、回家不写作业、家里不听话、学习成绩差的小卖部里的小良同学,几次走进他们的小卖部,旁边有个阿姨眼红了说:“你们到他们家这么多次,还没有到我们家,他们家很优秀吗?”我们下村屯回来的路上,有个老奶奶在路边站着,当我们的服务队走到她身边,她问:“你们什么时间可以去我家?”立高小学的胡新新家致富创业刚起步,新建的养猪场让全家老小忙得不可开交,新改建的房子还来不及做简单的装修,但她的妈妈挤时间主动地给老师写信。四年级的新新在没有脚的桌子上不但完成作业还主动练起书法;四一班的小烨的家长积极参加乡村家长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家风有转变,教子有办法。小烨同学说:“以前哥哥不听话,被吊在树上打,现在我爸爸妈妈常叫我们一起看怎么学习等家庭教育的电视”。在滩营乡里更多的家庭重视家教,更多的家长把学习家教知识当成了最时髦的事情。

    3.村风有了新改观。以前关心钱财,现在关心人才。村里玩牌赌钱的少了,讨论孩子的学习、成长的多了;周末父母、孩子各玩各的少了,一起去看老人、参加各种亲子活动、到科技图书馆的多了。三年级的小张说:“我爸以前就是饮、饮、饮,抽(烟)、抽、抽,现在我爸不但戒了烟酒还每晚检查我的作业;夫妻鹅肉饭店的老板3关饭店门,全家参加乡村家长学校组织活动。他们的子女在学习、活动、生活中都有很大的进步。家长更关注学校的发展,过去发邀请函也很少家长来学校,现在家长主动捐钱、捐物与师生一起搞汇演、庆六一。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密切了,就说学校门口连接公路的那段路吧,坑坑洼洼,下雨泥泞,老师学生卷起裤脚深一脚浅一脚的,学校要求、政府出面、村委劝说,10多年了,老百姓就是不让铺。办乡村家校以来,家长们多次走进学校、走进教室,今年初这一带的群众派来代表主动要求:“你们赶紧把这段路铺了吧”。

    (三)可赞的突破

    1.家长会听家教讲座的家长参与率创新高。过去开家长会有50%的家长参加已经不错,去年以来每场都在90%以上。5月的“家圩”活动,全校432名家长,到会的竟有481名,有父母一起来的,还有加上爷爷、奶奶全家都来的。6月8日,我们服务队同时走进龙头石和三麦村,三麦小学有53名学生,预先校长就和专家打好预防针说:“估计今天会有20名家长到来。”结果大大出乎意料,那天来了43名家长。

    2.结束村级学校不开家长会的历史。过去害怕家长没有空,不来开会,所以只有中心校开家长会。创办乡村家校后,“三支队伍”走遍了全乡13个村屯15个学校,每场结束,家长主动上来握手,围着专家问这问那,迟迟不肯离开。这样的家长会、这样的讲座,村级学校更需要。

    3.学校在教学、德育等工作中有突破。自从建立了“家庭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创办了“乡村家长学校”以来,全乡各个方面慢慢起了变化。过去少先队顾问团来到学校检查工作,学校领导在门口还说: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现在转变成其他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的榜样。区少先队现场会在我们学校召开、四规教育经验在区市两级研讨会上宣读,教师、学生参加优质课、少先队说课等各种比赛,多次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教学成绩获区市奖励。

    四、“三支队伍”特性明显,易于普及推广

    一是本土性。“三支队伍”来自本地、立足本土、服务本乡,用本地经验、本地专家、本村榜样,让家长看得见、摸得着,感到可信、可学。

    二是紧密性。服务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榜样队;榜样队最终目的是培养后一代,培育更多的好孩子;点赞队宣扬服务队和榜样队,让更多的人参与服务队,涌现更多的榜样。三支隊伍紧密结合,良性循环。

    三是灵活性。在不同的地区讲不同的主题适应各地的需要,让群众听得更入耳,在农村讲浅一点的如何做好榜样;在城区讲高深一些的怎样沟通、倾听;留守儿童多的地方讲怎样做好隔代教育。到不同的地区就使用当地的语言来讲课交流,亲切、听得懂、接地气。榜样队就是本村的村民,他们时间灵活掌握、地方容易选择,劳动休息时他们可以说说,晚上乘凉与邻居讲讲,随时随地起作用。点赞队宣传身边家教榜样,点赞本地典型,形式灵活多样,效果显著。

    四是创造性。队伍有特色,本土专家、本地榜样、本校学生,就是三支轻骑兵;课堂有特点,弹性的课堂,“走下去”“请进来”,随时随地、高低皆宜。方法特别,专家可讲、家长可讲、学生也讲,家教大家说、育子众言堂最受家长欢迎。

    五是普及性。条件不高,场地设备与学校合用,没有特别的要求;规模不大,“三支队伍”主要来源老师、学生和家长,对于学校来说,就是我们日常教学、德育工作得其中一部分;专家不缺,关工委的五老、学校热心的在职老师、愿意奉献余热的退休老师都有不少;经费不多,三支队伍中有两支是免费服务,只有专家队需要一点补助;操作不难,升旗仪式的3分钟点赞、家长会中榜样的现身说法、专家服务队走下村屯往家长集中处一站,家教课堂就可以开始;效果不错,我们的家校规模很小,但做出的成绩不少,创建经验登上报纸,下村屯的服务上了电视。

    五、未来展望

    1.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三个注重”重要指示精神。

    2.继续巩固、改进、发展、创新“三支队伍”家教模式。

    3.广泛开展服务到人、点赞到家、榜样到村的“三到”活动实践。

    今后,我们还要虚心地向先进地区学习,努力把“三支队伍”的乡村家校办得更好。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