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感受引人入胜
盛悦
【内容摘要】教育就是引导,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体会到行动和创造的愉悦,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创设情境的目的,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情境创设 生活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从社会发展与学生自主成长相统一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加强思想引导。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教育就是引导,是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要达到上述目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体会到行动和创造的愉悦,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要把这些难懂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乐于学习,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期达到激发学生热情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情境的几点要求
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目标等具体情况,我认为新课标下教学情境的创设需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全体学生的认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完全相同,学生接触到的知识还很有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景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特别强调从生活现象中理解、运用知识,课本内容的设计也更多地结合了生活的知识,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好证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既有利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2.创设的情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更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中,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要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举个简单的例子,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做出选择,在提出问题时,还应该向学生提问选择的理由,让学生不是单纯的判断,还要学会去分析、思考,平时养成动脑分析问题的好习惯。而且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愿意说,也有话可说。比如在讲解礼仪时,如果只简单创立几个礼仪情境,达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但是如果能设个问题:在尼克松第一次访华中,谁率先伸出的手臂?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了解礼仪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3.创设的情境要结合学习的目标
学习情境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离,相互之间是要有联系的、有关联的。
在讲解“责任的复杂性”时,不能只简单的创立几个责任的情境,让学生理解责任的复杂性,还要让学生学会对责任进行具体分析。可以运用一个故事,如“海因茨为了救妻子而偷药”的故事,提出问题:①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②如果海因茨不爱他的妻子,他应该为她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③假定要死的人不是海因茨的妻子而是个陌生人,海因茨应该为陌生人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不该?④(如果你赞成为陌生人偷药)假定快要死的是海因茨宠爱的一只动物,他应该为救这只宠物去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不该?⑤为什么人们应当尽一切努力去搭救另一个人的生命?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行吗?⑥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那样做在道德上是错的吗?为什么错了或者没错?⑦为什么人们一般都应该尽其所能避免犯法,无论什么情况都该如此?⑧怎样把这一点与海因茨的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中理解责任的复杂性。
思想品德有很多较抽象的知识,如果学生不理解,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不能准确运用,还容易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排斥。如果能运用几个情境把一整框很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一步步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并准确掌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能做到灵活地运用,也能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所选用的情境要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吸引学生的兴趣,在一起探讨、关注身边的生活中学到知识。
二、如何创设情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选用:
1.贴近日常生活,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有很多是较抽象的知识,如果学生不理解,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不能准确运用知识,还容易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排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选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其中可以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事件和以及自身经验来呈现学习情景。如在讲授竞争合作时,就可以从学校中找出有哪些竞争,竞争的存在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也可以从学校中来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意说。
2.关注时事热点问题
现在不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中高考中的考点都要求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生活等热点话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最近发生的时事热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在课堂情境中。如讲解“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共同努力、共度难关。”的知识点时,可以以9·11后美国人为国分忧的做法,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时韩国人为国家捐出个人的金项链等为例来讲解,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全面理解这个知识点。在讲解“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可以与“5·12”汶川地震后全国各地积极踊跃的献血为例。让学生养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身边发生的事情,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习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3.从故事中分析问题,从漫画中创设情境
有些知识点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容易找到相关的情境,这时就要从一些故事中来创立情境、分析问题。如在讲解科教兴国时,可以以日本二战后复苏的原因为例,也可以“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为例讲解。
创立情境时,也可以运用一些漫画,比如在讲解“难报三春晖”时,可以用一幅漫画“儿子对妈妈说:今天是母亲节,您歇歇,明天再洗。”为例,学生一笑过后会有所反思。这样既能做到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教学中学到知识。
三、总结
思想品德课程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于每时每刻,最重要的是如何以思想品德课程的眼光去挖掘典型事件和案例,如何以思想品德课程的视角去赋予它们课程资源的意义。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创设情境的目的,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和社会成长的主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
【内容摘要】教育就是引导,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体会到行动和创造的愉悦,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创设情境的目的,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情境创设 生活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从社会发展与学生自主成长相统一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加强思想引导。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教育就是引导,是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要达到上述目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体会到行动和创造的愉悦,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要把这些难懂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乐于学习,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期达到激发学生热情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情境的几点要求
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目标等具体情况,我认为新课标下教学情境的创设需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全体学生的认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完全相同,学生接触到的知识还很有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景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特别强调从生活现象中理解、运用知识,课本内容的设计也更多地结合了生活的知识,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好证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既有利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2.创设的情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更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中,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要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举个简单的例子,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做出选择,在提出问题时,还应该向学生提问选择的理由,让学生不是单纯的判断,还要学会去分析、思考,平时养成动脑分析问题的好习惯。而且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愿意说,也有话可说。比如在讲解礼仪时,如果只简单创立几个礼仪情境,达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但是如果能设个问题:在尼克松第一次访华中,谁率先伸出的手臂?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了解礼仪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3.创设的情境要结合学习的目标
学习情境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离,相互之间是要有联系的、有关联的。
在讲解“责任的复杂性”时,不能只简单的创立几个责任的情境,让学生理解责任的复杂性,还要让学生学会对责任进行具体分析。可以运用一个故事,如“海因茨为了救妻子而偷药”的故事,提出问题:①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②如果海因茨不爱他的妻子,他应该为她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③假定要死的人不是海因茨的妻子而是个陌生人,海因茨应该为陌生人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不该?④(如果你赞成为陌生人偷药)假定快要死的是海因茨宠爱的一只动物,他应该为救这只宠物去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不该?⑤为什么人们应当尽一切努力去搭救另一个人的生命?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行吗?⑥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那样做在道德上是错的吗?为什么错了或者没错?⑦为什么人们一般都应该尽其所能避免犯法,无论什么情况都该如此?⑧怎样把这一点与海因茨的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中理解责任的复杂性。
思想品德有很多较抽象的知识,如果学生不理解,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不能准确运用,还容易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排斥。如果能运用几个情境把一整框很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一步步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并准确掌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能做到灵活地运用,也能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所选用的情境要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吸引学生的兴趣,在一起探讨、关注身边的生活中学到知识。
二、如何创设情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情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选用:
1.贴近日常生活,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有很多是较抽象的知识,如果学生不理解,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不能准确运用知识,还容易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排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选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其中可以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事件和以及自身经验来呈现学习情景。如在讲授竞争合作时,就可以从学校中找出有哪些竞争,竞争的存在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也可以从学校中来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意说。
2.关注时事热点问题
现在不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中高考中的考点都要求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生活等热点话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最近发生的时事热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在课堂情境中。如讲解“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共同努力、共度难关。”的知识点时,可以以9·11后美国人为国分忧的做法,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时韩国人为国家捐出个人的金项链等为例来讲解,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全面理解这个知识点。在讲解“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可以与“5·12”汶川地震后全国各地积极踊跃的献血为例。让学生养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身边发生的事情,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习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3.从故事中分析问题,从漫画中创设情境
有些知识点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容易找到相关的情境,这时就要从一些故事中来创立情境、分析问题。如在讲解科教兴国时,可以以日本二战后复苏的原因为例,也可以“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为例讲解。
创立情境时,也可以运用一些漫画,比如在讲解“难报三春晖”时,可以用一幅漫画“儿子对妈妈说:今天是母亲节,您歇歇,明天再洗。”为例,学生一笑过后会有所反思。这样既能做到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教学中学到知识。
三、总结
思想品德课程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于每时每刻,最重要的是如何以思想品德课程的眼光去挖掘典型事件和案例,如何以思想品德课程的视角去赋予它们课程资源的意义。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创设情境的目的,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和社会成长的主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