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张传英
当前,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古典诗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更以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学生不断地解读、诠释、探究与品鉴等。其中,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着的精粹语言等更成为培养学生高品位的文学语言素养不可替代的教学资源。下面,我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借鉴古典诗词文本培养学生诗意语言素养的具体方法。
一、以文学关怀为起点,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语言素养
教学古典诗词,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在初语教学中,文学关怀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继之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综合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其中,提高学生高品位的文学语言素养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因为,无论我们在与人面对面交际或者采用书面形式与人沟通交流等,作为第一印象的语言素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其法: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会、模拟招聘面试活动等,引导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深切体味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现能力、语言应变能力等的重要性,全面认知培养语言素养的重要性。
其次, 要引导学生明白: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途径虽然很多,但是,学习和借鉴古典诗词文本中的精美语言是一条又快又好的捷径。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最精美凝练、意蕴丰富、优美动听、深蕴着我们的祖先人生智慧和丰富情感的语言。通过品读、鉴赏、借鉴古典诗词语言,学生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其文学修养与语言素养。其法: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品鉴古典诗词中诸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千古佳句。由此引导学生深刻感知古典诗词语言的精美简洁与意蕴丰富,深刻认识到古典诗词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巨大作用。
二、以诵读为途径,逐渐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吟。”可见,诵读是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更是学生积累文学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学古典诗词时,应引导学生以浅吟低唱为本,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品味,在熟读中成诵,在诵读中品出文本的情趣与韵味,品出作者情感的激昂豪壮或委婉含蓄,品出画面的精美或壮美,品出作者的喜怒与哀乐,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继之,在诵读中“润物细无声”地积累诗意般的文学语言,培养丰富、精美的语言素养。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既是一首壮美豪放的边塞诗,又是一首奇丽无比的异域风情诗,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名家配乐朗诵音画视频供学生听读,也可以播放以北国冬天壮丽雪景为主题的图片或风光片供学生观赏,当然也可让有幸游览过北国冬天雪景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北国冬天壮丽雪景的无比热爱与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在朗读中想象北国冬天雪景的奇丽,在朗读中体味作者在“雪满天山路”的“轮台东门”送别友人武判官时“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如此,学生就会与作者心通其意,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的情思完全融入文本所蕴含着的壮美意境与精美语言之中。如此,学生则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语言,培养了高品位的文学语言素养。
三、以读写结合为依托,持续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以读写结合为依托,是持续提高学生高品位文学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要善于捕捉与把握读写结合的链接点,为学生搭建读写结合的平台,指导学生在古典诗词的读写训练中有机积累文学语言,提升语言素养。
《诗经·蒹葭》是一首脍炙人口、有着多层审美意蕴的朦胧诗。教学时,可以以文本中主人公的艺术形象为话题,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选角度谈谈自己对诗歌主人公执着的爱情及对“伊人”苦苦求索终不可得而又无怨无悔的精神进行恰如其分的点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篇兼具景美、情美与哲理美的古典诗词。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其千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进行艺术点评;李清照的《武陵春》堪称闺怨词之巅峰之作。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此前学过的古典诗词中描写“愁”的名言名句进行比较赏析。如此,持续不断地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随堂读写结合训练,学生定能在反复的语言运用中,不断激活语言积淀,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继之培养高品位的文学语言素养。
虽然,培养和提升学生高品位的文学语言素养任重道远,但只要教师能够持之以恒地对此问题加以密切关注并付诸行动,那么,借鉴古典诗词文本中的精美语言资源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高品位文学语言素养,定会让我们获得别样的精彩并收获惊人的成果。
(作者单位: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