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伪求真 弘扬个性

    谢 玲

    【摘要】新概念作文提倡:“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去关注、感受和体验生活。”表面说的是“生活”与“作文”是统一关系,实质上是在阐释“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关系。作文是学生人格的物化形态,有什么样的人品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品,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作文意境。作文实则反映做人之本,其中过程,是塑造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流动程序。因此,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要体现人性,做到人文合一。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做人

    回顾我们现今的作文教学现状,不禁令人忧心汗颜。重理论研究,轻阅读积累;重技法指导,轻生活感悟;重表面文章,轻修身育人。于是,或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或虚情假意,言非所言,更有抄袭应考之作,充斥于目,屡禁不止。记得前几年某省的一次高考作文是写自己的母亲,结果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情况:一考场竟出现了二三十篇写母亲死了怀念母亲的文章,甚至更有少数为师者为了对付“大考”,则鼓励学生去背记各种不同体裁的优秀作文,美其名曰“以不变应万变”。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应试文风,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实为急功近利的表现,他们忽视了最基本的出发点——以人为本。所谓作文,无非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传达所意,倾言所思,笔之所至,旨之所达。可以这样说,作文实则性情之文,反映做人之本。因此,做人与作文之间便有了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的渊源。

    一、作文的真实——做人的坦诚

    说到作文的真实,这恐怕是所有从教者的心病。也难怪,我们从来所倡导的作文都是积极、健康的一面,却很少提及到那些司空见惯的“假、丑、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作文中说假话、写假事的不良风气,甚至假话、假事也能赢得教师的表扬。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写人的无一缺点;写事的凭空编造;写景的乱夸一气。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作文中的写假话、说假事,相反却少见了作文中真实的一面。试想,作文本是反映我们鲜活生活的一扇窗口,这时我们却执意地“帮着”孩子去远离窗口,封闭窗口,其负面效应是不言而喻的。同样的道理,一个连真话都不敢讲的人,还有什么诚信、坦诚可言?

    二、作文的浮躁——做人的急功近利

    何为“浮躁”?一般指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因性情随便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轻浮与急躁。就小学生作文而讲,通常表现为作文中的错误迭出(如书写错别字、乱用词语、随意添漏标点符号,甚至是一篇作文下来只有一段),作文随意性强,习惯于草草收场,一般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不会去考虑作文的主题,高兴结束就结束,而不会顾及文章的整体性等等。正是因为作文中的这种长期浮躁,使得我们学生的作文质量难以迅速提升。这不仅仅与我们的作文教学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与我们怎样做人的意识关系甚紧。不知大家是否留意,老师们总喜欢夸赞表现好的孩子而漠视默默无闻的学生群体。学生呢,他们为了赢得教师的夸赞又不惜“重拳出击”——说些让老师高兴的话,编造出一个个近乎离奇的故事,甚至送起了礼品等等。即使我们的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也常常是教育“一阵风”,然后便束之高阁,而这又会带来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的无休的反弹。很长时间来,这样的“急功近利”害了不少学生。所以说,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不摆正心态,将来是非常危险的,这绝非是危言耸听!

    一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老师常说,只要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素材。这话似乎不无道理,名家名作不也有写凡人小事的嘛。这让我倍感自身的无助。我得承认自己的生活并不单调,可是往往临到写作总是碍于这个或者那个材料的塑造性不高而弃之不用,我深知倘若不‘编出个高尚的立意来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譬如看到雪花飘落,我满脑子想的是打雪仗的兴奋,堆雪人的愉悦,可落在纸上的却是雪花多么纯洁,人心应纯洁如雪。又如看到飞蛾扑火,我得写它执著,或是称赞它追求光明的勇气,其实我内心的感觉却是:‘这飞蛾真是个白痴!”

    这位学生的困惑在高中学生中相当普遍。虽然我们并不提倡脱离实际拔高材料的主旨。但古有“文以载道”,今有“文如其人”,更何况文章承担着宣传和教育的社会任务,作文教学中我们当然要求学生要有美的、健康的文章立意。问题是怎样引导学生去发掘生活意义,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受生活之美,不再为写作而虚构情感?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让学生先学做人再学作文。而“学做人”,首要的当然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积级的审美观。

    青少年时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审美意识日渐深化,个体自我意识的强化,兴趣与能力的发展,使之形成比较稳固的自我心理系统,出现独立的人格与审美个性。要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就必须注意辨析个体心理对审美观的影响,重视社会环境给健康审美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不忽视青少年自身存在的非意识性的趋同性。“个性心理”要解决的是人格问题;“社会环境”要解决的是免疫问题;“非意识趋同”要解决的是盲从问题。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审美”。假使青少年拥有高尚的人格,坚不可摧的免疫系统和清晰理智的是非辨别能力,他们就能最真实最深刻的发现、感悟生活的意义、生活的美,他们将欣然到生活之中采撷、提炼,流于笔端,化作优美的文字。

    教作文,不能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教做人。我们都知道,为文的根本在于育人,教文的过程就是在育人,教做人才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笔下有人。具体操作要求为:

    一、做人讲究一个“真”字,作文也讲究一个“真”字。陶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都要求学生们写真人真事真感受,可部分学生却学是一套,做是另一套。说到底,是我们这些当老师的给忽略了,学生们首先作为一个健康人应该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堂堂正正、踏踏实实的人,然后再表里如一地去展示自我(包括作文)。以做人为本,用作文促进做人,边作文边做人。

    二、做人讲究一个“情”字,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人非圣贤,孰能无情?无情无义,忘恩负义则为人所唾弃。生活里,作文一不小心便成了学业中加工的一件产品,或铺叙事实,或空发议论,看似结构严谨,实则不堪一击,在作文中很少融入作者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有肉无血的文章何以打动读者?做人有性有情,性情所至,笔墨所涂。因此,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生活是相类似的实体,感情是千差万别的个体。面对缤纷色彩的生活,学生渲染了主体色彩,作文中才存在一个活生生的“我”,才有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格。塑造这种感悟,表现这种情感,学生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千姿百态,“万水千山总是情”,“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做人讲究一个“理”字,作文也讲究一个“理”字。有理走遍天下,讲理的人其身必正,身正者必会展示出一切美好的品质:善良、同情、友爱、互助等。如此个性品质在作文中受到洗礼,就会使人格得以升华;把人性品质中不好的一面暴露出来(如暴力、凶狠、自私、缺乏同情心),在作文中受到洗礼,就能逐步改正。有理有节,我们要肯定学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来的自身缺点,并引导他们在作文修改中受到教育。努力使每一次作文成为学生做人的一次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让他们敞开心扉,抒写真情。

    我们倡导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就是要在作文的过程中体现人性,做好人文合一。同时,我们应该提醒学生:“物色之动,心亦焉”,为什么宇宙的生命运动能使人心荡神怡?因为你在用一颗纯净的心灵体验万物的美。你心无杂念,胸无杂质,自然率真,激情洋溢,你抒写人生的赞歌,生活也就会给予你慷慨的回赠。只要你真正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人生,你就不会在作文中“编”思想,而是用心灵在文章中“编织”理想、“编织”未来。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