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的云南少数民族基层干部人事管理创新

    郭颖梅+杨剑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干部占到全省干部数量的三分之一,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民族地区的稳定繁荣。干部庸懒不作为的实质是胜任力不足的表现,引入管理者胜任力理论,通过问卷调查、会议研讨、行为事件访谈,以乡科级少数民族年轻干部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工作能力、知识素质、心理品质三个角度,提出基层民族干部的核心胜任力要素,构建基层民族年轻干部的通用胜任力模型。结合当前云南少数民族干部人事管理的现状,从干部选拔、培训、绩效考评三个方面提出基于胜任力的少数民族年轻干部人事管理的创新构想。

    〔关键词〕胜任力;少数民族;干部;人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3-0024-04

    一、引言

    云南省地处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干部占到全省干部数量的三分之一。少数年轻民族干部作为公共管理者,代表政府行使公共管理的责任,是稀缺的人力资源。公共管理的多元性、政治性、公共性的特点,决定了公共管理者扮演着与一般管理者不同的角色。目前以智能知识测试为主体的干部选聘制度、以知识建构为导向的传统培训制度,制约着少数民族年轻干部的胜任能力提升,影响其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展现出高绩效水平。

    为什么有的干部会履职不称职?为什么有的干部为官不作为?为什么有的干部业绩平庸、作风懒散?这些干部问题清单背后揭示的是一个共性主题——胜任力不足!本文引入管理者胜任力模型,以乡科级少数民族年轻干部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云南少数民族基层干部人事管理的创新,对研究民族地区干部执政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胜任力的内涵与发展

    胜任力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泰勒(Taylor)所倡导的“管理胜任特征运动”,直到1970年,由被称为“胜任特征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于1973年发表了《测验胜任特征而非测验智力》,“胜任特征”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国内学者一般把“胜任力”与“胜任特征”两个概念混用,不再具体区别,本文统称胜任力。按照Spencer(1993)的观点,“胜任力是能将某一项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特征,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胜任力作为一种新兴的素质观或能力论,是强调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自我概念、价值观和特质的综合。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最初应用于营利性组织,并开发出不同职能、层级的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并据此成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的依据。近年胜任力研究对象逐渐由营利性组织向非营利性组织中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转移。目前,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荷兰、日本等国都各自制定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公务员胜任力模型。国家行政学院胡月星等人结合中国实际,开发了国家公务员胜任特征及模型的相关研究。

    三、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项目组于2014年4月8日、2014年10月20日,分两批次对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和云南民族大学干部学院举办的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培训班学员进行了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会议研讨方式收集117名受训学员对培训管理工作的评价及建议,通过与16名学员采用一对一行为事件访谈,结合专家意见收集少数民族年轻干部的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为构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干部培训创新提供基础。

    (一)调研资料设计

    1.收集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特征要素

    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力是鉴别干部在任职中绩效优劣的品质、能力、知识要素的综合,也是改变传统干部甄选、培训的重要依据。围绕少数民族干部的胜任力调研,项目组采用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典型方法: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和专家意见法三种方法。根据调研对象,探索以正科级为主体的基层少数民族干部胜任力特征要素。

    项目组以国家人事部于 200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中提出公务员的9项通用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为基础,结合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编制了《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力培训调查表》。该调查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采取选择题型设计了8个问题,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教育程度、职位类型、职位类别、工作性质、任职地区;第二部分是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力构成要素的重要程度测评,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Likert scale)形式测试年轻干部对胜任力要素的重要程度认知,测试题目由工作能力、知识素质心理品质三个模块共计32个题目组成;最后一部分设计了3道半开放性问题,验证少数民族干部胜任力要素的构成及补充。

    2. 评价受训干部的核心胜任力

    项目组采用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的典型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编制《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少数民族年轻干部的行为事件访谈提纲》,以一种行为回顾式探测技术,收集16名受训学员任职中的正负面关键事件,再对其胜任力作出相应的评价。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项目组对回收的115份有效问卷,应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生成云南农村干部胜任力要素调查.sav文件。

    1.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项目组所收集的《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力培训调查表》,对试卷分维度进行可靠性Cronbach's Alpha系数检测,克隆巴赫系数在0.728-0.936之间,说明本问卷的信度良好。

    2. 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调查样本的频数统计

    项目组于2014年4月、2014年10月分两批次对云南农村干部和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研讨,共计发放117份问卷,回收115份有效问卷。参与调研的少数民族干部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云南省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调查样本

    基本情况统计表

    变 ?量类 ? 别问卷数(份)百分比(%)任职

    地区大理2622.6楚雄2925.6临沧3026.1丽江3026.1性别男性9784.3女性1815.7年龄30岁以下

    (含30岁)21.730岁~35岁

    (含35岁)3933.935岁~40岁

    (含40岁)7161.740岁以上32.6教育

    程度大专及以下32.6本科4942.6硕士6052.2博士32.6工作

    年限3年~5年

    (含5年)32.65年~8年

    (含8年)2622.68年~10年

    (含10年)3026.110年~15年

    (含15年)4135.715年以上1513.0行政

    级别正处级10.9副处级1916.5正科级9179.1副科级32.6科员10.9职位

    类型正职7666.1副职3227.8一般干部76.1工作

    性质党务2824.3行政6253.9党务兼行政1311.3其他1210.5(备注:根据《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力培训调查表》问卷资料整理)

    通过问卷调查样本的统计,调查样本集中在来自大理、楚雄、临沧、丽江四个地州的少数民族干部;本科及以上的群体占总调查样本的97.4%;样本年龄在35岁至40岁之间最多,占61.7%,其次是30岁至35岁之间的,占33.9%,符合年轻干部的年龄结构;35.7%的样本工作年限在10年至15年之间,79.1%的样本行政级别属于正科级,16.5%属于副处级干部;53.9%的样本属于行政岗位性质,24.3%属于党务性质;男性干部占总调查样本的84.3%。简言之,受调查样本结构符合云南省少数基层民族干部的一般特征。

    (三)调查问卷的显著性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交叉分析,发现尽管年龄、工作时间、职务类型、工作性质等存在差异,但通过各统计变量差异与胜任力的工作能力、知识素质、心理品质进行交叉比较,差异不显著,大部分胜任特征的重要程度排序及频数统计等呈现出整体共性的判断。其中,正副职对主动性、自信心、创新能力、领导科学四项特征的重要度评分略有差异,这主要与职责重心差异相关。

    四、少数民族基层干部胜任力通用模型的构建 通过对调研资料分析整理,归纳提炼出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力不足的五个突出表现:依法行政能力须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是短板、信息整合能力被忽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待提升、主动创新精神依然缺乏。

    项目组根据国家人事部颁布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世界多国广泛通用的由Hay/McBer公司1996年版《分级素质词典胜任力分级素质词典》(通用素质部分)、部分省市人事部门颁布的公务员胜任力结构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力培训调查表》提出云南省少数民族干部胜任力的工作能力、知识素质、心理品质三个模块共计32项要素的胜任力初步结构。其中工作能力包括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14项;知识素质包括法律法规知识、政策知识等8项;心理品质包括主动性、自信心等10项要素。如表2所示。

    

    一是胜任力的工作能力要素结构。通过对问卷胜任力要素重要程度排序和频数统计分析,见图1少数民族干部胜任力工作能力要素频数统计柱形图。结合行为事件访谈和专家意见,提炼出云南少数民族年轻干部的6项工作能力核心要素: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执行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学习能力。

    图1云南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力工作能力

    要素频数统计柱形图

    二是胜任力的知识要素结构。通过对问卷胜任力要素重要程度排序和频数统计分析,结合行为事件访谈,提炼出云南少数民族年轻干部4项核心知识素质:法律知识、政策知识、经济管理知识、领导科学。

    三是胜任力的心理品质要素结构。通过对问卷胜任力要素重要程度排序和频数统计分析,结合行为事件访谈和专家意见,云南少数民族年轻干部的胜任力心理品质要素提炼为5项核心要素:廉洁奉公、责任心、诚信正直、务实精神、大局意识。

    项目组探索性提出正科级云南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力的通用模型指标体系,见表2云南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力模型修正表所示。由6项工作能力、4项知识素质、5项心理品质要素构成的云南少数民族年轻干部的胜任力模型,包括基准性和鉴别性胜任力。由于所处行业、组织规模、管理层级的差异,没有具体刻画不同岗位的年轻干部胜任力的具体结构及其权重,呈现的是胜任力构成要素通用指标。

    

    表2云南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力通用模型修正表

    项目调研前初拟胜任力要素调研后提炼的胜任力

    三级要素心理

    品质主动性、自信心、成就动机、服务精神、大局意识、责任心、坚韧、诚实正直、务实精神、廉洁奉公(10项)廉洁奉公、诚信正直(2项)责任心、大局意识(2项)务实精神(1项)工作

    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公共事务能力、创新能力、计划能力、执行力、时间管理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决策能力(14项)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执行力(3项)沟通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2项)学习能力(1项)知识

    素质法律法规知识、政策知识、行政党务知识、经济管理知识、民族知识、领导科学、公共管理知识、业务知识(8项)政策知识、法律知识(2项)经济管理知识(1项)领导科学(1项) 五、基于胜任力的少数民族年轻干部人事管理创新设想

    一是建立以胜任力模型为依据的干部选拔制度。健全完善现有的少数民族年轻干部的选拨、提升制度,避免出现“以考定音”、“高分低能”的用人误区,改进竞争性干部选拔制度。根据干部履职胜任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构建不同层级、行业、岗位的民族干部的胜任力模型(包括核心要素及权重),以工作能力要求、知识素质、心理品质综合考察拟任职者,从中择优录取。

    二是构建以胜任力提升为导向的干部培训管理制度。承担干部培训的各类机构及组织,要系统思维、科学统筹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管理工作,做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以胜任力提升为内核,形成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订——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四个环节组成的系统培训管理。围绕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胜任力标准,从组织、岗位、个人三结合分析培训需求,整合资源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注重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管控,实施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的四级培训评估。

    三是干部绩效考评制度补充胜任力适配度评价。在现有干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根据事先开发的少数民族干部胜任力模型,引入360度评价方法,发放干部胜任力适配度调查表,收集来自干部自己、上级、下属、同级、服务对象等多重评价主体对民族干部胜任力核心指标实施评价。以干部所任岗位的标准胜任力为标杆,对比干部实际胜任力各项指标,计算各胜任力指标的差值,分析理想与实际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计算干部岗位胜任力适配度。评价结果既可以作为干部培训需求的来源,也可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后续干部提拔晋升、流动配置的依据。少数民族年轻干部胜任力的应用要与干部的选拨、培养、考评、激励机制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优势,也体现了未来干部人事管理的创新方向。

    〔参考文献〕

    〔1〕胡星月.领导人才测评〔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2〕〔3〕胡月星.国家公务员胜任特征及其通用框架体系研究〔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6).

    〔4〕〔5〕扶启飞.基于胜任力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培训需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1).

    〔6〕〔7〕王登峰,崔红.中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胜任特征与跨文化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8〕〔9〕宋国学.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模式〔J〕.心理科学进展.2010,(1).

    〔10〕贾应生.胜任力模型在员工选拔和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11〕〔12〕王路辉,祝小宁.我国公务员胜任力模型应用障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1).

    〔13〕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00-2020)〔Z〕,2010.

    【责任编辑:石本惠】党政研究20153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