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利用大数据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

近日,民政部印发《“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运用大数据技术筛查互联网上非法社会组织信息,为打击非法社会组织提供具体线索。
据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非法社会组织与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执法部门既找不到“庙”,也找不到“方丈”和其他“和尚”,还有不少非法社会组织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活动,线下固定活动地点很隐蔽,导致民政部门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打击存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等问题。为此,今年4月到12月,民政部联合公安部开展集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目的是通过集中整治,去“存量”,遏“增量”,实现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治理效果。
据统计,今年2月以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已陆续公布6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共计300余个,取缔、劝散非法社会组织1800多个。此前民政部在公布的六批名单中,都提到名单中的组织为“涉嫌非法社會组织”,“为获得取缔非法社会组织的有力证据,欢迎社会各界提供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的有关活动线索”等。这些表述说明,民政部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所掌握的事实和证据毕竟有限,有时不足以达到“取缔”的标准,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发挥互联网信息传播优势,便于社会上的知情人、受害者投诉举报,从而更及时地曝光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及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依托民政门户网站及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公开,优化全国社会组织数据统一查询服务,实现社会组织基本信息、年检/年报信息、信用信息、行政许可与处罚信息等数据一网通查。要打通与国内主流搜索引擎、新媒体服务商的数据接口,在搜索结果、服务列表中标识合法社会组织信息,拦截屏蔽非法社会组织信息,支持互联网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社会组织查询服务,以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说,非法社会组织活动具有隐蔽性、随机性、分散性等特点,因此,打击整治的根本目的是要以“惩”促“防”、以“惩”促“治”,既要立足当前,取缔一批非法社会组织,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社会震慑效应,又要着眼长远,加快完善举报投诉、公开曝光等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的法治环境。
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工作,通过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完善社会组织网上投诉举报机制,实现举报信息和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系统自动对接,将有望提升打击整治效果。民政部称,下一步将开发全国社会组织执法监察系统,推进各级民政部门信息共享,并为部门间综合监管和联合惩戒提供支撑。同时,充分发挥各地多级预警网络的监督作用,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捕捉、分析研判社会组织重大活动信息和非法社会组织信息,通过早发现、早排查、早处理,及时消除隐患。
(转载自: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809/18/t20180918_30335548.shtml,转载日期:2018年9月20日)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