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马小改
2014年5月,我主持申报了基础教育教学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学段逐步推进策略的研究》,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对课外读物没有对电视感兴趣。电视形象直观的画面,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丢下作业便看电视,哪里还顾得上去读课外书?
对阅读材料良莠不分。玄幻小说、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极大,甚至还盛行一种“口袋书”,色情、暴力成分很多,字体又特别小,这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急功近利。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错误地认为提高作文能力就是要多看作文书,在方法选择上也较偏重于“好词好句的摘录”,忽视了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文史、科普类书籍更少人问津。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总目标提到,我们的儿童应该成为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孩子。基于此,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呵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呢?
一、诱发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们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能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孩子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最重要的内在动力,而阅读兴趣则是需要我们有意识地予以培养的。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后,就会在浩瀚的书海中快乐遨游。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读书热情。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材中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要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独坐敬亭山》,要向学生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大家去学习作者的其他诗篇;学了《李时珍》,要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会大大增强。
文学联系艺术,让阅读与多种资源相融合。文学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许多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可引领学生用图画来表现故事内容和人物,为作品中的场景、人物设计造型,编写剧本,设计台词,配乐,表演片段等。如:在阅读丰子恺的文学作品时学生们总忍不住想看看他笔下的画,也想跟着学一学、画一画,学习他描摹事物的方法;学完《月光曲》之后,因为有了故事的承载,再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更有感觉,学生就愿意去收集欣赏有关的乐曲。对《城南旧事》《夏洛的网》和古典四大名著,可以建议学生去观赏根据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比较它们和文学作品的异同。
开展活动,推动阅读更深入。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收不到实效。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当老师讲完故事,再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样,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我们要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魅力。也可以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使之延伸发展,以此来推动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广泛荐书,逐步提高阅读能力。鲁迅先生曾寄语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更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促使学生博览群书。
二、指导读书方法
我们现在常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才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利用“课外阅读课”这一阵地,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方法,为孩子持续有效的阅读导航。
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制订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合理使用工具书。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对于一些并不影响继续阅读的字词,学生可以通过猜测跳读,或者联系上下文、看书中插图的方式来理解字词的意思,有时则必须去查工具书。当然,工具书不仅包括字典、词典,还有百科全书、语法知识手册、年鉴、名录、地图等,这些工具书在小学阶段也都会有所涉猎,在适当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
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画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注意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领悟阅读要求。阅读要求: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读书时要不懂就问,善于思考;读书要和“说话” “作文”紧密结合;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三、为读书留下脚印
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读书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经常写读书笔记,可以增强记忆,积累知识,更好地理解、领会书中的基本观点,提高分析和总结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笔记的内容,掌握做好阅读笔记的方法。
阅读笔记的内容指导。指导学生摘记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阅读笔记的方法指导。1.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2.心得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
此外,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很多研究表明,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儿童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变得丰富,思想更加深刻。孩子们从小就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最适合他们的书,积累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这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