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型”班级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朱晓
摘 要:轻松舒适的环境可以缓解幼儿的情绪,减轻陌生感,加快幼儿的适应能力。笔者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尝试从资源库建设、区域环境创设等方面,创设良好的“家庭型”班级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式氛围”,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型班级; 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5?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4-088-001
“家庭型”班级有三大内涵:一是兄弟姐妹式的伙伴交往,二是亲子般的师生关系,三是自主管理与主动发展的班级生活。幼儿是班级大家庭的一员,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教师应竭尽所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多方积极性,为幼儿创设适合的班级环境。一个安全、舒适、有吸引力,且设计良好的环境,能帮助幼儿较快适应新一阶段的生活。这样的环境能支持教师预设的目标,并且让教师有办法去观察幼儿,用正向的方式与他们互动。
一、收集东、收集西——创设丰富化、立体化、层次化的材料区环境
我们在走廊里开设材料区,用打印纸盒子创意拼搭成储物格,师幼一起将收集到的材料分门别类,并为材料设计标记。这是除了幼儿园资源库(一级)、年级组资源库(二级)以外的班级的三级资源库。班级里的资源库,与年级组、幼儿园的资源库构成立体式的丰富的资源中心,幼儿在活动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逐层取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材料使用、方便材料收集与整理、避免材料的浪费,我们和幼儿一起商讨材料使用的公约。大家在活动中能遵守大家公认的约定,保证材料区的正常秩序,从而更好地发挥材料区的作用与价值。
二、我快乐、我创造——创设游戏化、多样化、班本化的区域环境
班级区域的分布坚持动静分离,既有适当隔断,又方便幼儿走动交往等原则,将活动室分割成多个小空间,这对于想要探索、做东西、实验和想要进行自己有兴趣的事的幼儿来说,是非常理想的。每个区域一次容纳少数几位小朋友,符合幼儿比较喜欢处于小型团体的需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自由自在、轻松愉悦,就像在“家”里一样。在预设的游戏区的基础上,我们将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发展需求,适当生成游戏内容,尤其是角色区游戏。
1.巧预设——合理布局室内区域游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室内区域我们开设了音乐区、语言区、生活区等多个区域。
音乐区靠近教学电脑和钢琴的位置。我们尝试投放更多的生活材料,比如用废旧的锅碗瓢盆制作的乐器、可供敲打的瓶瓶罐罐等。师幼一起讨论制定观赏节目的注意事项,并用图文形式呈现在墙面上,起到随时提醒的作用。幼儿自主设计节目标记,制作可活动性节目单,根据每次讨论,决定节目顺序或者更换感兴趣的内容;还将数学领域内容渗透其中,设计观影票,鼓励幼儿对号入座。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语言区投放幼儿自制的借书卡,开展读书漂流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每本书附有一张记录表,幼儿如果喜欢这本书,就在表格里用自己的方式“点赞”,每个月根据点赞的数量,评选“最受欢迎图书”。另外,由于图书损坏率高,大家一起讨论阅读公约,并开辟了“图书修补”区,鼓励幼儿动手修补图书。一些无法修补的图书放在“出版社”,供幼儿剪贴,自制画报、滚筒故事或故事书,或者提供给美工区使用。
2.促生成——自主构建走廊角色区游戏
(1)立足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拓展深化原有的游戏内容。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们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原有的角色区内容。《指南》提出:“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我们收集大量生活材料,如废旧锅碗、电磁炉、衣服、鞋子、手机电话等等。幼儿相互商量角色、做各种自己喜欢的食物、打扮自己、穿成人的衣服扮演角色、照顾娃娃等等,角色区的活动内容也自然而然就丰富起来,幼儿间的互动也增强了。
我們将一些生活技能,比如叠衣服等也巧妙地融入娃娃家游戏,提供步骤图,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与体验,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与自我服务意识。
(2)结合主题开展与兴趣需求,支持生成自发的游戏活动。我们在走廊设置“留白”区,摆放一些闲置的桌椅柜子等,走廊资源库中投放盒子、瓶罐等生活材料和废旧材料,供给幼儿生成新游戏时使用。
幼儿在游戏时想到出去野餐,可是没有地方买东西,于是幼儿打算成立“卖场”,从“留白区”挑选了“卖场”需要的柜子,讨论收集了茶叶罐、饮料瓶、喜糖盒、牙膏盒等一系列幼儿觉得适合放在“卖场”的材料,临时“卖场”就开起来了。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生成与逐渐丰富角色游戏内容的过程中,幼儿亲身参与,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提升经验、激发创造性,增进了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增强了各个区域之间的交流、互动与整合。
三、亲自然、爱观察——创设净化、绿化、美化、活动化的自然角环境
我们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到自然角种植与饲养活动中来。幼儿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种植或者饲养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基本的种植技能、了解动植物的特点、观察其生长变化等等。亲子一起用文字、照片、绘画等多种方式做好记录。幼儿参与度大大提升,他们在种植、饲养、观察、记录活动中与动植物亲密互动,亲身体验,自主探究。
环境的力量不容小觑,教师应努力整合多方资源、运用多种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尝试和幼儿一起创设“会说话”的立体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型”游戏氛围。同时,教师应敏锐地觉察幼儿的需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分析反思,对班级环境创设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进,创设能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充分发挥环境拥有的独特教育价值,让幼儿与环境自然“对话”、快乐游戏,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