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陈玉华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教育的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早已淘汰于時代的洪流中。现代社会对于人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的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心理学研究小学6-10周岁的学生正是思维方式形成、表达能力形成的绝佳期。因此,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指导、课下延学三步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以语文课为例浅谈一下我的做法。
【关键词】 语文;学习方法;思考
一、课前学会预习、学会质疑
预习是我们学校培养孩子的十种好习惯之一。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就要从预习习惯开始培养。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例如:一年级语文课,教师明天要讲《春夏秋冬》一课,孩子回去需要预习什么?有的教师只说今天回去预习《春夏秋冬》。可是学生不会预习,大多数的学生只会读一遍,有的同学甚至因为预习作业无法检查而忽略它。为了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我将预习作业具体化——为学生设计预习清单:
1. 初读课文,画一画。用(?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问题,没解决的不懂的在书中标记,明天上课学会。
2. 填空、说一说。我在课文中共找到(? ?)个生字,其中我之前认识的是(? ?)。我是在(? ?)见过,我会读(? ?),会写(? ?),会组词(? ?)。记忆小妙招是(? ?)。不认识(? ?)在课堂上学会。
一年级正是孩子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预习清单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预习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家长帮忙,留守生和潜能生可以和好学生分在一组,让好学生带动他们,也可以和老师一组,教师带一个学生预习,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师在上新课前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进行梳理,并在新课中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一定要总结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表扬孩子、激励起学生喜欢预习的积极性,养成预习的习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这是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坚持的。在预习习惯基本形成后,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小组长帮助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全班一起进步。
二、课上研究学法、学会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上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想要达到三维目标,课堂上就要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 教会学生表达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有表达的欲望,但无法正确的表达,经常是说了半天,却抓不住重点。所以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时,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教会学生如何表达。例如新课生字学习“花”字时,让学生用上面教师设计的预习清单2回答问题,一个学生回答:我预习课文《春夏秋冬》中共找到(7)个生字,我之前认识的是(花)。我是在(我家花店的名字叫“芳草花卉”)认识的。“花”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花是植物,下面化与读音有关系。我会读(huā),会写(花),会组词(花卉)。记忆妙招是印象法(排版印在脑子里)。看看学生表达的多么完整。
其他学生在听他回答问题时,也学会了“花”这个生字,学会学习生字的方法。教师用清单法不仅教会学生预习,还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了表达的思路。因为之前有预习,所以学生能表达得很流畅。在低年龄段教学时,我常采用这样的填空说话法,降低了表达的难度,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表达,不讲废话,还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不爱说话的学生学会表达。
2. 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小学语文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识字,小学阶段需要掌握3000个汉字,识字也伴随着人的一生。小学的语文课中识字课要占三分之一,大部分老师采用在课上范写、学生练写和组词的方法教学,但是效果并不好,学生能记住的不多,最后还是靠“烂笔头”记住的。我在教学生识字方面也翻看了许多专家的著作,做了许多尝试。
在识字教学方面我是这样做的:让孩子通过预习掌握一部分,再通过课上同学们识字妙招学习一部分。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掌握的要比单纯听老师讲得到的要牢固得多。
另一方面,我鼓励学生给识字妙招起名字,看谁起的好,奖励小红花,并在全班推广,这样学生就学会很多识字方法,课上交流时,哪个字用哪种方法更好记,学生思考得多了,自然就掌握了。
我们的学生和家长都很有智慧,我总结的识字方法有:印象法、形声字记忆法、联想法(横戌、点戍、戊中空)、编顺口溜法(一口咬掉牛尾巴:告),还有学生喜欢的猜字谜法等等。
2. 教会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视频和图片辅助教学是我常用的方法。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地上霜”这一句诗人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月光满地的景象,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教师可以根据诗意出示一幅画,让学生看图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诗意,并感受到“明月光”与“地上霜”的联系。让学生给这种学习方法起个名叫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法,这种方法对小学生理解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小学语文最常用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最常用的是模仿法,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模仿一边在书中做记号,在小组中向组员展示,读出情感、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标点,学会换气等。现在信息化手段不断进步,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找优秀的音频或视频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也能练习朗读。
除了课上展读,课下我们也要比着读。课上学习后,我会要求学生回家读给家长听,家长再帮学生录制朗读视频发送到班级的微信群中,帮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不光是古诗,课文也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每名同学选择一段课文,录制成视频与同学们分享。
4. 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能帮助孩子梳理一课、一单元、甚至是一本书讲的内容,学生又学到了有条理的归纳法。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也是学生查漏补缺的过程,语文学到了哪些生字、多音字、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技巧等都能得到及时的归纳与复习。
三、课后延伸学习、拓展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结构、接受能力、课堂学情把学生分三个层次。我把孩子分成三组:红花队、粉花队、黄花队。根据三种情况留分层次作业。
一是“红花队”(出色生):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出色,课堂学习任务很轻松就能掌握。课后作业就难一点,还可以范围更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查一下下篇课文的作者,找一找今天学的古诗完整版读一读等等。
二是“粉花队” (中等生):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好,课堂学习任务基本能掌握。课后作业应该偏重基础知识,可以在题型上多做变化,让学生尝试思考。
三是“黄花对” (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一般,课堂不能完全掌握知识、需要课后复习巩固。课后作业以课堂教学的部分为主,多练习,加深记忆。
对应学生分层的三个等次,作业也按三个层次划分:
1. 必做题(基础性作业):三队学生必做。主要针对黄花队学生而设计,作业内容主要是教材课后题和基础知识。作业量较少,难度较低,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作业内容基本可以通过教材就可以找到答案。这样使学困生有成就感,减轻他们的压力,体会成功的喜悦。
2. 理解题(能力性作业):红花队和粉花队学生必做,黄花队选做。针对中等生设计,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作业内容主要是能力提升部分,属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训练。中等难度,通过训练,使绝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认知能力提高。
3. 拓展题(提高性作业):红花学生必做,粉花选做。针对出色生设计,作业内容主要以综合性、拓展性、数量性为主,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拔高能力。
四、团隊合作学习 学会学习
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学生按红、粉、黄组成小组,每组3-6人。课堂讨论、互帮互带,学生表达的机会多了,生生交流,组与组形成竞争,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帮助学生时还能共同进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这种方法很实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这种方法转变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课前、课中、课后都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长成为主体帮助教师和同学进步。
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生就会擦出智慧的火花。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才能快乐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受益终生。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走向成熟,在表达中更加自信,每天积累一点点,最终成为一个智慧、勇敢、善于思考的人,长大后能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苗玲,周长安,郭朝英.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分析. 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2] 刘凤艳. 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 赤子,2015(14).
(责任编辑:陈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