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张俊

    

    

    

    “有点新”系列论坛的主办者给我出了命题作文,让我讲讲“重新思考教师的专业能力”。其实,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园长,都经常会问自己,幼儿园教师究竟应该具有哪些专业能力?

    01 幼儿园教师无所不能还是只是个“带娃的”

    我想先从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性认知谈起。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文中说幼儿园教师无所不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会写、会跳、会唱、会画,还要会做PPT课件。这可能就是园长眼中理想的幼儿园教师形象吧。那么,家长眼中的幼儿园教师又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带娃的。很多时候,幼儿园教师就面临这样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园长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很多要求;另一方面,有的家长根本不觉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是专业的,他们觉得幼儿园教师就是带孩子的。这是一种巨大的反差。

    这种巨大的反差引发我们思考:幼儿园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种影响又表现在哪里?幼儿园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学历、什么样的专业能力来支撑?

    我们经常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如何优化学习的环境,如何丰富孩子的学习材料。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为此,幼儿园教师确实需要具有学科教学知识(PCK)。

    跟小学、中学教师不一样,幼儿园教师是一个“全科大夫”,“五大领域”要样样精通,不然就不能培养出完整儿童。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幼儿园教师好像确实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或知识结构。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他们确实也很关心孩子学到了什么,可是他们更在意的是什么呢?

    教师可能很在意成功的教学,可是这对孩子又有多大的影响呢?他将来会记得教师曾经组织过这样一项活动吗?那么对孩子來说,他能记得的又是什么呢?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老师最喜欢的是谁》。作者讲,他问小朋友们老师最喜欢谁,这些孩子纷纷自信满满地说:“老师最喜欢我。”他从孩子们的回答和眼神中看到了最好的教育的样子:每一个孩子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因为他得到了接纳。这样一种关系的建立,或者说这种情感上的支持,我相信未来可能都会对孩子有影响,这可能就是孩子能够记住的事情和感受。可是,这跟我们现在强调的学科教学知识似乎并没有多大关系。

    我想跟大家讲一个我们幼儿园保育员的故事。有一个插班到我们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这个孩子对环境的适应比较慢,家长说他上小班的时候哭了好几个月。他中班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显然也是不太能够适应的。其中有一点就是他想上厕所时显得特别焦虑,因为我们幼儿园的小便池大多跟他原来幼儿园的不一样,没有扶手,他觉得不安全,就不肯小便。这怎么得了?保育员就接他到同一楼层另一个班级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的小便池跟他们班的是不一样的。就这样,只要他想小便,这位保育员就得带他到那个活动室,一直坚持了很长时间,这个孩子才肯在自己班活动室的小便池里小便。

    也许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位保育员难道不是在帮助这个孩子建立一种安全感吗?这个孩子毕业时,他的家长也感受到孩子在我们幼儿园两年来的变化,因为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活泼。

    所以我在想,如果说这也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种影响,那么它跟教师的能力又有多大关系呢?我们究竟要什么样的教师,是要有教师资格证,要有本科或者研究生文凭,还是要什么?

    2018年,我带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去北京日日新幼儿园参访学习。园长大车老师说他们招教师是不分专业、不分学校的,他们招教师只强调一条标准,眼睛要有光。然后我就回应他说,其实我们幼儿园选教师的标准就是要会笑。

    不管“眼睛有光”,还是“脸上有笑”,我想它们有内在的相通之处,就是专业知识虽然重要,但它可能不是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教师得有散发出光和热的能力,眼睛看得到孩子,能包容孩子可能无法让人接受的地方,能发现每一个孩子独特的亮点,能够跟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想这可能就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吧。

    02 幼儿园教师的两项基本能力:观察评估,实践反思

    幼儿教育没有那么复杂,从最基本的要求来说,不就是带娃吗?但是,带娃是怎么带的?是带着针去扎他,还是带着光和热去发现他、温暖他?我想这里体现的也是一种专业。

    所以我认为,当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并不一定要多高,首要的一点是,他的人生有没有梦想,他的人生感悟能力如何,他能不能跟孩子交流。

    我园刚刚入职的教师不是非常有专业自信,他们在孩子面前很无助,虽然都有文凭、有学历,但是他们发现学到的东西用不上,要用的都没有学过。所以我就在思考,怎么让他们有专业自信?

    幼儿教育就是要顺应孩子的天性,然后引导他发展。孩子喜欢的就让他去做,当然不仅仅是让他做做而已,教师要想到如何通过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有所发展。

    教育就是教师跟孩子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这个谁不会呢?所以说,幼儿教育的真谛可能就在那些看上去很平凡的生活、很简单的道理中。

    因此,我想,做幼儿园教师也没有那么难吧。教师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要促进孩子的发展,就一定要看到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同时还能从中发掘教育的价值,这就需要有观察和评估的能力。教师要能够看到孩子的兴趣、需要、问题,能够对孩子现在所处的状况、水平有所评估,理解了他,再来思考如何给予他支持。这一切可能就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发生的。当然,它的实际效果如何,有没有促进孩子的发展,孩子有没有获得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

    前段时间,我跟我园教师谈评估,其实对于评估,我相信很多教师心里是拒绝的。为什么?因为在教师看来,这是加给他们的一种额外负担:我不折不扣教了孩子,你让我做评估,那你是不相信我吗?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园从开园起就非常重视评估和教学的结合,可是怎样才能让教师理解评估的重要性呢?那时,我们请南京师范大学的郭良菁教授来讲课。郭老师用一句话就把这个问题点明了,她说其实评估不是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它是帮助教师减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通过评估,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而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越了解、越熟悉,师幼之间的沟通就越容易。我想这就是通过评估给教师减负的意义所在。

    很多园长说,他们的老师也做了很多观察,不是不会观察,而是不会分析。确实,我也看到很多教师写的观察记录,但我看不下去。我不知道园长们有没有真的去看,如果真的去看了,可能也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教师们也在分析,他们怎么分析的呢?就是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跟《指南》挂上钩,就是分析,我觉得这很别扭。

    难道非要有《指南》才能读懂孩子吗?并不是。一个保姆都知道孩子哭意味着什么,不同的哭声又有不同的意义,这不就是观察和评估吗?为什么我们看到孩子的行为,会觉得束手无策呢?可能我们忘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本能。

    读懂孩子有什么难的呢?不要把孩子看得那么复杂,其实孩子是非常简单的,他的高兴和不高兴都是写在脸上的,他怎么想也会说出来的。我相信只要教师愿意跟孩子交朋友,孩子都是愿意跟教师交朋友的。

    我非常喜欢大车老师,虽然我们在北京交流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说的很多话我都记得,比如他说,我们不迷信理论,我们坚持用常识去思考。我觉得现在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丢掉的东西,就是常识。他们被各种各样的套路所限制,却忘了自己作为一个人,本来就有理解别人的愿望,有理解别人的能力。

    我在幼儿园里跟老师们讲,幼儿园教师的能力我只说两条,一条是观察评估,另一条是实践反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教师好像丧失了思考的能力。有的教师可能会说,只要不让我动脑筋,让我干什么都行。但是,在我们幼儿园恰恰相反,你可以什么都不干,但是你得想清楚。

    我们平时做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反思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这样做。可是,当我们作为教师来到教育现场时,我们却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種能力,我猜想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把是非价值标准都拱手让给那些有话语权的专家了。

    一次,我们区的领导跟一些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来看我们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园长和教师们就跟我说:“为什么你们的老师那么敢说。在我们幼儿园,年轻老师,甚至很多资深老师,可能也不是那么敢说。”他们还说:“我们的教研活动,经常是为了一个问题,大家要争一个是非对错,但最后谁也不知道谁说的是对的,因此就不了了之。”

    我觉得他们反映的问题会让我们产生很多思考。我们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要鼓励每个人说,特别是让弱势的人说,所以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作为园长都坐在最后。我们要让教师知道,实践是没有对错的,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人讲的都可以帮助他人去思考,但不是一个答案。如果没有了思考能力,我们作为教师离带娃的保姆也就越来越近了。

    03 如何成为更专业的幼儿园教师

    我前面讲了教师要观察和理解儿童,当然这只是底线。要成为一名更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掌握学科教学知识真的很重要。要知道儿童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儿童的发展进程究竟是怎样的,儿童当前又处在这个发展进程中的什么位置,这是需要一个专业的框架帮教师来定位的。

    我们幼儿园做了什么事情呢?首先,我们形成了一个观察评估指引,这是帮助教师解读儿童的“坐标系”。我们把《指南》中五大领域的32条目标精简为25个发展的关切点,然后把点串成了线。

    例如,健康领域第一个发展的关切点就是情绪的辨识和调节能力。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他得知道孩子从小班到大班情绪辨识和调节能力是怎么发展的。我们向教师描述这样一个发展进程:从被动地对情景做出情绪反应,到意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能够逐渐用语言或不过激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再到能够针对情绪产生的原因来做自我调节,进而使情绪体验越来越复杂和精细。这是教师心里必须清楚的一条线。有了这一条线,教师对孩子就很容易观察清楚了:一个哭闹的孩子处在什么发展阶段,一个哭闹但是会讲原因的孩子处在什么阶段,一个善于去调节自己情绪的孩子又处在什么阶段。

    基于这样的发展进程,我们还让教师了解孩子进步的台阶。这不是由专家单向提供给教师的,而是专家和教师共同确定的。我们不是自上而下,而是上下贯通,也就是说孩子的行为是教师们在日常观察过程当中记录下来的,它验证我们的理论框架,并且帮助我们更好地修改和完善这个理论框架。我们的观察评估指引也是动态的,是不断改变的,这是我们在帮助教师做观察评估方面做的工作。

    其次,我们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思考是人的本能,但是要让这种思考变成专业的思考,前提就是要给教师专业的自主权。这个专业自主权不仅是权利,也是责任。

    所以在我们幼儿园,有两句话已经成为口头禅。一句是“你做的,你说了算”。专家不是挡箭牌,不是专家讲应该怎么样做,教师就怎么样做。所以,我们当着专家的面跟教师讲,专家讲的你听懂了就去做,没有听懂就不要做,因为你要对你做的事情负责。第二句是“不问对错,只问思考”。做错了没有关系,我们更在意的是这个错误能带给你一些什么样的思考,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收获。说实在的,我们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非常多,这是大家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我们的幼儿园课程也是班本化课程,每个班级都有课程决策的权力,但前提也是教师要会思考。教师对每个星期的教学计划都要进行思考,要基于上个星期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存在的问题来决定这个星期课程的重点。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写的,都是干货,都不是抄来的,都要是自己想出来的。

    我们还有一句话,“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其实,这是在我们的教师缺乏专业自信,不能驾驭自己“课堂”的时候,我们给的缓兵之计。

    教师活动组织得不太好没有关系,生活即课程。教师没有教学技巧,没有关系,我们从发展教师的观察和评估能力开始做起。教师看到了孩子,看到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到了孩子的问题,就找到了教育的可能性,这就是课程。

    每次教师讲述课程故事,我都要向大家“灵魂三问”:儿童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有一天,有一位教师给我发信息:“张老师,你老问这三个问题,可是我不知道你为什么问这三个问题,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其实,我也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我说让我想一想吧。其实这三个问题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的。我们要思考儿童在哪里,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搞清楚课程里有没有儿童,儿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不是课程的发起者。我们要思考学习在哪里,就是要看见儿童的学习,看见他的经验和体验,还有成长。我们还要思考课程在哪里,这其实就是要去反思自己为儿童所做的事情及其效果。

    看了我们幼儿园前段时间推送的《运动会的思考》一文后,我非常感动。我把最后一段“老师们想说的话”截出来给大家看。

    这场运动会的主角是孩子们,他们是策划,是导演,是参赛运动员,老师所做的是给予孩子支持和引导。孩子们得知要举行运动会时,就鼓足了劲去准备。有很多孩子去挑战自己一开始觉得很难的项目,比如脚绕球、跳长绳。他们通过这次运动会了解到了各种有趣好玩的民间体育游戏,增强了对运动的热情。我们一直在思考:儿童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细细看来,从运动会前的准备,到运动会正式开展,孩子的成长不是只体现在健康领域,而是体现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社会领域:怎样看待和准备自己报名的项目,设计的班服没有入选怎么办,比赛没有得到第一名怎么办,怎么和别人合作做一件事情,自己可以为班级做哪些事情……这些都是孩子人生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这次运动会,孩子们能生长出更多的能量,这些能量关乎勇气,更关乎成长。

    我们的老师把运动会的每个环节都变成了孩子自己想、自己做的事情,他们看到的运动会不仅仅是运动会,还有孩子健康、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我真的看到我们老师的思想在闪光,我真的很为他们骄傲,因为我们的老师会思考,而且他们的思考真的很专业。

    04 在专业能力之外,幼儿园教师还要有什么

    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我讲完了,接下来是命题外的内容:能力之外是什么?

    参访我们幼儿园或者参加我们教研活动的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的老师为什么那么敢讲,为什么那么会想,为什么那么能说,为什么那么积极地写观察记录?我特别感到骄傲的是,直至现在,我们幼儿园仍然没有要求教师每个月必须写几篇观察日记。那么,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勤于观察、主动思考的秘密究竟在哪里,他们的工作热情究竟从哪里来?我一直在想,怎样能唤起我们教师对于幼教工作的热情。

    说实在的,幼儿园教师报酬不高,工作又很辛苦,可究竟是什么吸引他们留在这个岗位上,甚至工作一辈子?

    两年多前影响全国的那次虐童事件发生后,当时有很多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对我启发最大的是旅美学者陈鲁老师的观点。她让我看到其实有比爱更加能吸引我们教师终身从教的东西,那就是对儿童的好奇,就是儿童身上那种发展性的变化,这些东西能够让我们教师看到生命的力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如果你选择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你的生命就跟孩子的生命捆绑在一起了,你的生活跟工作是不可能分开的。我经常跟我们的老师这样讲,你过什么样的生活,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你对生活的态度、你的梦想,也是会传导给孩子的。

    在我们幼儿园,我非常强调教师的“三观”,即儿童观、教育观、生活观。儿童观、教育观不用多讲,书上讲了很多,但是生活观恰恰是我们过去在教师培养中忽略的。而我們生活的方向、我们生活的体验、我们生活的感受,是跟自己的工作和工作对象密切相关的。

    如果让我来回答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从哪里来,那我会说从孩子那里来。跟孩子在一起多好玩,看到孩子的成长多有意思。我们教师能够从孩子身上吸取很多积极的力量。

    我们幼儿园的管理可能是一种无为的管理。例如,教师发表论文,幼儿园不给奖励;教师完成的项目在外面得了奖,幼儿园不给奖励;教师组织公开教学活动,幼儿园也不给奖励……我们教师得到的奖励来自哪里?来自孩子!所以,我们教师工作的意义以及成长的秘密就在于我们和孩子共享生活、共同成长。其实,我们有些老师也还是大孩子,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也在成长,怎么让他们获得成长的力量?不是园长给他们灌心灵鸡汤,而是孩子让他们找到成长的方向和动力。

    我园的主题活动“田老师的草坪婚礼”在网上很火,我真的不想让它太火,因为这会让人产生误解。我们真的不想标新立异,所以我希望大家看到这个案例的背后其实就是老师和孩子在共享生活、共同成长。

    我们这个班为什么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因为孩子们关注到老师去拍婚纱照了,要结婚了,有小朋友就说:“我想看着田老师结婚。”这句话触动了田老师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这背后是什么?就是我们幼儿园的师幼关系,就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跟孩子的共同生活。老师愿意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而孩子也愿意融入老师的生活,这不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样子吗?!

    一次教研活动中,小二班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小二班进门的一面墙就挂了每个孩子的全家福,这是小班孩子入园初期最大的安慰所在。老师还在全班小朋友来的那一天,拍了一张班级的全家福挂在墙上,让孩子知道“家”不仅是自己的三口之家,我们小二班也是一个“家”。教师运动会开完了,该班老师把教师们参加运动会时拍摄的全家福也贴在了班级全家福的旁边,告诉孩子这代表我们鹤琴幼儿园这个“家”。

    去过我们幼儿园的教师都知道,我们这里的环境比较简陋,因为我们不主张教师加班做这方面的事情,我们要把教师的时间主要用在观察孩子,跟孩子共同生活、分享生活上。但是,我们并不是不创设环境,我们的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创设环境,如果孩子不能跟教师创设的环境互动,教师做得再辛苦都是白做的。孩子不感兴趣的、跟孩子生活无关的、只是给大人看的东西,我们一律不做。孩子真的很关注环境,因为这是属于他们自己小天地。小二班老师放的视频,让我非常感动。我觉得“跟孩子们是在一起的”已经成为我们老师核心的价值观了。

    究竟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问题既简单又复杂。几年前我参访了日本的一所幼儿园。当时我是新园长,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于是我就问该园园长,你们怎么培养教师。他说他们没有培养教师,教师就是在工作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当时我觉得他是在敷衍我。

    现在,很多幼儿园教师到我们这里来参访,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发自内心地说,我们没有培养教师,教师就是通过跟孩子共同生活,实现这样一种不知不觉的成长的。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给教师空间、给教师权利,让教师去发现他自己潜在的力量,看见自己的未来。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因为他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他看到了孩子,他看见了孩子,他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培养孩子和促进孩子的成长。

    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所以,我们教师是不是在做一件最最幸福的工作呢?!

    (根据“有点新”2019儿童深度学习论坛上的演讲整理,略有删改。)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