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人际交往在艺体活动中的运用

    张逸

    摘要: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目的也比较单纯,但可塑性较大。根据现代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特征,在小学教育中以艺体活动为载体拓宽小学生人际交往范围,以艺体活动为手段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艺体活动为抓手改善小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一些不良心理。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小学生能够在艺体活动中端正人际交往态度,学会人际交往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 ?人际交往 ?艺体活动。

    “人之初也,不能无群。”现代人格发展理论认为,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对于未来成长的各个阶段也将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新课标实施以后,艺体活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比重加大,为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養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在艺体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针对小学生人际交往有别于成年人的特征,正确引导小学生人际交往行为,是帮助小学生形成优良个性品质的基本保证。

    一、现代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小学生人际交往处于感性、自发的初级阶段。现代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虽然较之过去更趋于开放,但在交往范围、交往能力、交往心理以及交往方式等方面均有别于成年人。

    1.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比较简单

    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和对象相对有限,基本上局限在学校和家庭之内。交往对象因此也被限定在三类人员之内;一是家庭成员(含家长和亲戚),二是老师,三是同伴(含同学和社区同伴)。人际交往基本上就是这三种类型——家庭交往、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交往类型比较简单,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难以产生其他的交往类型。

    2.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不平等现象

    在以上三种交往类型中,家庭交往与师生交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平等性。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成年人(家长和老师)往往将初具独立意识的小学生当作孩童看待,对他们的日常起居倍加呵护,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也免不了以“大人”的口吻进行教育甚至训斥。这种教育和爱护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平等交往的心理暗示。其后果是成年人与小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代沟”出现,相互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仅保持在必要的事务层面,如向家长提出衣食住行的需求、向老师请教学习问题等。小学生与成年人的交往呈现出典型的依附性、崇拜性特征。

    3.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狭小

    与成人之间的实际交往相对减少,意味着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再度收窄,同伴成为小学生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因此,与同伴交往就成了小学生培养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的性格培养和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生与同伴交往,最初一般基于同住一个小区、同在一个学校等地域共同性,选择性不大。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对交往对象逐渐有了倾向性的选择,如倾向与兴趣一致、性格相似的同伴交往。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都很乐意选择与学习成绩比自己好的同伴交往。

    4.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偏弱

    因为交往范围狭小、交往活动较少、交往经验不足,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低是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交往技能缺失、表达能力有限、不懂得如何在新的交往群体中正确认识自己接纳他人等。国内大中城市的一些小学借鉴我国学者马建青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测量表的测试结果也显示,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小学艺体活动应当以提升小学生人际交往水平为目标,围绕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进行组织和设计。

    二、以艺体活动为载体,拓宽小学生人际交往范围

    小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提升,取决于一定的人际交往范围。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逐渐扩大,人际交往的水平就会不断地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说,拓宽人际交往范围的途径就是参加更多的交往活动,因而形式多样的艺体活动是拓宽小学生人际交往范围的重要载体。

    1.增设更多的艺体活动课程

    欧美教育界普遍认为,小学阶段“玩比学习更重要”,因而在这一阶段更应该重视体育和艺术课程的设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学生艺体活动的开展,跟数学、语文同等重要,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小学生的体能,艺术活动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形式多样的艺体活动中,鼓励小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大胆表现自己,在同伴面前充分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提高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2.拓展艺体活动的外部环境

    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学校,联合社会力量开展艺体活动,如参加校外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等。让小学生跳出原来的生活圈,主动进入不同于以往的社会生活,在不同以往的交往平台上找到新的交往对象,构建新的人际关系。

    3.设计协同完成的艺体课程

    设计更多与同伴、老师、家长协同完成的艺体课程,在课程活动中改善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状态。与同伴协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交往技巧,拓展交往的深度;与老师协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家长协同,有利于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促进家庭交往的“代际”平衡。

    三、以艺体活动为手段,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艺体活动应当结合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进行精心设计。只要内容设计合理,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就可以在艺体活动的学习和训练中得到提高。

    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角度出发,小学艺体活动的内容设计应着眼于以下目标:(1)增进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2)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3)通过活动检视小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和互动状态;(4)指导小学生如何敞开心扉,主动接纳和肯定其他同学;(5)教会小学生如何信任和尊重他人。

    艺体活动的内容设计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素质水平,坚持以下原则。(1)多样化原则。艺体活动的内容必须丰富多样,以照顾小学生情感波动性大和兴趣易变的特点。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由心理、情感、兴趣以及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构成,只有内容丰富多样的艺体活动才能保证他们处于持续学习和训练的状态,增强活动的整体效果。(2)快乐原则。良好的人际交往取决于良好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因此在艺体活动内容的设计中,要以快乐为导向,结合小学生的童真和天性,使他们在充满快乐的活动环境中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3)安全原则。小学生好动,在对艺体活动有着强烈参与欲望的情况下,往往安全意识极弱,自我防护能力差,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又容易诱发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因而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必须要贯彻安全优先的原则,以保证各项艺体活动的顺利进行。(4)交互原则。小学生人际交往中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希望其他同学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支持自己,但接纳和喜欢是相互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交互原则。艺体活动的课程设计中,应当偏重如何接纳他人、肯定他人的内容,鼓励小学生对于同伴以及其他愿意交往的对象,采取主动的态度,敞开心扉,真诚地支持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他们。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也是同样的道理,同样也可以在艺体活动的内容设计中予以体现。

    四、以艺体活动为抓手,改善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小学生人际交往与成年人一样存在一些不良心理。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咨询中心一项有61000份样本量的调查表明, 小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占42%,远远高于学习方面的问题(占27%)。

    小学生人際交往的不良心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与陌生人交往有心理障碍。有些小学生缺乏与陌生人交往的勇气,在有陌生人的场合中有怯懦心理;即使在与同伴、老师的交往中也缺乏自信,不主动,不敢表达,不善于表达。(2)情绪自控能力较差。有些小学生在与人交往中难以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也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爱发脾气,经常与同伴发生人际交往冲突,不能接纳同伴也不被同伴接纳。(3)以自我为中心。有些相对优秀的学生有自负心理,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欣赏别人,不善于变通,不愿妥协,情况严重的还喜欢抬杠,甚至钻牛角尖。(4)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目的与功利性。有些小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总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同伴进行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一定的“势利”心理。

    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既有社会大环境如成年人人际交往恶劣风气的影响,也有家庭小环境如溺爱的影响。从根本上消除这些不良心理或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以艺体活动为抓手,在艺体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创设交往氛围,可以纠正小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这些不良心理。

    首先,班级活动中强调团结合作,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交往热情。组织郊游、登山、歌唱比赛等文艺体育活动,为小学生提供多方交往和团队合作的机会,提升他们交往的热情,培养他们互助友爱的精神。

    其次,设计明确的主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艺体活动。每个艺体活动均设计明确的主题,比如针对与同伴的交往组织以“热爱小伙伴”为主题的文艺活动,针对与家长的交往组织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体育比赛活动,针对与老师的交往组织以“我来当老师”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通过这些具有明确主题的艺体活动创设人际交往的良好氛围,培养小学生们的人际交往技巧。

    最后,注重艺体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针对小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以及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艺体活动。如在艺体活动设计中增加游戏的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游戏的氛围中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学会与人合作。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目的也比较单纯,但可塑性较大。人际交往的态度决定人际交往的行为,不同的人际交往行为产生的人际关系也大不相同。结合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特征,把握小学艺体活动的基本方向,在艺体活动的内容设计和形式创设上不断创新,可以从一个相当重要的层面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有效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责任编辑:黄大灿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