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天地宽
张文波
【摘要】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作文教学应摒弃耗时费力且低效的传统模式,探索更新更科学的高效方法,让教学走进更深更广的天地。笔者总结出几点有效的教学方式:一、专题教学,训练实际操作;二、创设情境,拓宽学生视野;三、日常训练,培养作文习惯;四、体裁求新,提高学生兴趣;五、改革评价,树立学生信心。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法;效果
传统的写作课,走的无非就是“分析题目—讲写作要求—念范文”的老路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这些教法已是相当陈旧落后了。我们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无论教龄长短,都应广泛地吸取最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方式,结合自己的经验,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保持与时俱进。笔者研究了许多文献资料,对当今流行的一些较好较科学的作文教学方式进行了吸收和改造,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在教学上取得了较理想的
效果,下面把有代表性的方法加以罗列,以供大家探讨。
一、专题教学,训练实际操作
一堂跟着教材而走的传统作文指导课,看上去很全面,实际上很笼统,貌似什么都讲,但其实什么也没讲清楚,无论是作文观念还是写作技巧,没有一样能落到实处。而我们唯一的依据——课本,却缺乏系统的作文指导和训练。故不少有经验的老师早就抛弃了这些做法,转而实行专题教学,即化宏观为微观,在每堂作文教学课中都有所侧重,重点解决一个问题,锻炼一种能力。如有的老师根据作文的总体要求和课本例文的特点,自创一种体系,把作文的要求分为若干专题,这节课专门讲(练)审题,下一节专门讲(练)拟题,再下来就是立意、构思、起承转合、修辞、表达方式、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细节描写、借景抒情、文章修改、考场快速作文技巧等等,这些实用知识在每次训练中得以突出和强化,学生感觉学到了真东西,无论在平常写作还是应考中都能得到实际运用。
二、创设情境,拓宽学生视野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情境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教师精心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利用自己活跃的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并将其扩展和深化,效果是明显的。笔者认为作文教学情境可分为课堂情境和生活情境两部分。
1.课堂情境:它既指教师设计的课堂作文活动(即第一课堂),又指在学生中开展的与写作有关的第二课堂活动。课内活动内容和学期教学计划紧密相扣,如有的教师设计联想专题训练,有的开展研究性作文活动,有的搞作文游戏,诸如“裁衣服活动”“机器人画画”“课堂写生”“成语游戏”“小小邮电局”“本班新闻联播”“作文题目‘地毯式轰炸”“一鸡三吃与千篇一律”“一种题材两种写法”“词语联成篇”“课堂哑剧”“老师也下水”等新课堂情境层出不穷。
第二课堂情境就更丰富多彩了,除了语文课要求的课外阅读外,学校的文学社、广播站,班级举行的演讲赛、辩论会、主题班会,学校举行的体育比赛、电影欣赏、联欢晚会等,都是写作的课堂,教师应充分运用和指导。
2.生活情境:是指学生在校外发生的与写作有关的活动。它和课堂情境一起构成了大语文教学的立体课堂。“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有经验的老师除了要求学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建议他们大量接触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其他媒体资源,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我特别推荐学生收看有关时事、政论性的电视节目,如中央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广东卫视的“社会纵横”,广东珠江台的“今日关注”,南方卫视的“今日一线”等,这些节目报道的人和事都具有丰富的内涵、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若学生能从中充分汲取养分,品评感悟,何愁作文空洞无物、观点陈旧!另外,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大自然去,到生活实践中去,如游览本地名胜、考察本地历史、到工厂农村参加生产实践、采访当地发生的热点事件等,也能通过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和感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写作服务。
三、日常训练,培养作文习惯
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不仅仅停留于有限的作文课堂,还应体现在平时的训练中。在我的教学中,日常训练包括下列几条:(1)口头作文——训练快速反应和思维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每天利用课前3至5分钟进行,话题由学生集体出,演讲前到老师处抽取。(2)随笔——培养写作情感,积累写作材料。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三篇随笔,其中两篇是生活笔记,另一篇是剪报评论,即把本周报纸上刊登热点事件、社会现象的文章剪下来粘贴在本子上,旁边再写上一两百字的感想和评论,老师每周对出色的文章进行点评。(3)建立“名言库”——积累道理论据。要求学生每天收集一句好的名言、警句或俗语、谚语等,认真抄好并记熟。一周交一次,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名言抄在小黑板上,每天一句,全班共享。(4)班级论坛——激发学生发表观点的欲望,锻炼辩论、说理的能力。所谓的班级论坛其实是我的一本班主任日记。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范围是我们身边的生活,如班上发生的事情,处理的情况,老师的想法、感触等,也有关于时事、社会、家长、心理健康等生活内容,日记每天一早放在教室让学生传看,同时让他们在后面随意发表简短言论,既可以是读后的感触,也可为自己辩解,还可以对学校、老师、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具名、匿名均可,“论坛”抓住了学生的心态,大受欢迎,学生的创作激情如同潮涌。(5)小作文——培养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小作文训练不定期,根据教材课文而定,如为《皇帝的新装》写续集、补充阿长去买《山海经》的情节、“狐假虎威”新编、仿写《我愿意是急流》、“假如我是海子”、“如果戈多来了”等等。(6)探究性作文——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分析、提炼、表达、写作水平。探究活动主要分为准备阶段(确定目的、明确任务、确定探究的问题;制定活动的方案;分工等)、实施探究阶段(通过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搜集、调查、实验、整理、交流、讨论、成文等)、总结评价阶段(评论、修改、定稿等)。探究活动每学期一至两次,并采取出版班级杂志、帮助学生向外投稿等方式进行拓展深化。以上日常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积累素材、喜欢动笔的好习惯。
四、体裁求新,提高学生兴趣
随着课改的深入,传统的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已不再独领风骚,仿写、诗歌欣赏与创作、口语交际已成为高考必考内容,因此中学作文的教学内容应与时代接轨,增添新的元素。只有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提高。
体裁上的标新立异,不是为了在表面上迎合学生口味,它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写作能力。如有的老师设计的“一句话作文”,它训练的是语言形式、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的完美结合,如语言中的微雕艺术,体现出语言的无穷魅力。再如影评的写作,它不仅锻炼了论说能力,还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选材和提炼能力等,对电影这项综合艺术也会有初步的了解。根据笔者搜集,近年来作文课堂上出现的新体裁训练有如下一些:合同、书信、短信、家长会发言稿等等。这些新体裁的渗入,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广度和深度,使其变得丰富、有趣、实在。
五、改革评价,树立学生信心
常规的作文评价方式基本上是教师全批全改,改错别字和病句,再评分、写评语。这种单向的评价方式被逐渐摒弃,取而代之的是选评、面改、专题评、学生互评、自评、课堂口头评改、网上评改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这些新方式完全符合新课标中“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精神,既减轻了老师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教师精心设计评价方案,让学生参与评价,最大的好处是可让学生明白评价的标准,了解作文评改的要求,从而在写作上有意识地朝这个标准去努力。这里要提出的是,文章评改后的延续机制很重要。教师应及时对作品和学生的评改进行表扬,并让学生充分吸收评价意见后进行修改,对佳作要重点点评和奖励,同时编印成册,共同欣赏。还要利用各种渠道将优秀作品向外推荐,如发到网上、向校内外的报刊投稿等,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更强的信心,这才是评价改革的精髓。
在教改波澜的推动下,新的作文教法可谓百花齐放,各放异彩,各种崭新的理论也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鉴于篇幅,无法一一推介。总而言之,作文教学的天地是越来越宽了,愿每一个老师都去探索和创造,掌握科学的方法,在新时代的作文教学中开创出一片片更新更广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