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背景下班团干部领导力提升探究:基于和谐管理视角
阎永兴
摘 要 班团一体化是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提升集体活力的关键举措。班团干部领导力在集体凝聚力、向心力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借助和谐管理理论,通过分析班团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调动人积极性的和则以及规范工作流程的谐则为出发点,强调双规则的机制耦合以及班委团支委的协同一致,提出了基于影响力、内在控制点的个性特征、管理技能的班团干部领导力提升路径,为班团一体化等组织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一体化 班团干部 领导力 和谐管理
0前言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活动、交流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班委会是根据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立的,主要负责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属于行政管理机构。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与广大学生团体保持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肩负着团结教育青年学生的重任。团支委是在团委领导下开展团的各项工作,服务于广大团员的组织机构。在高校中,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共青团员,为了便于教育管理服务,班级和团支部往往建在一起,但是由于工作职责不清等原因会出现班强团弱等现象。
班团一体化是指班委会、团支委在统一的体系机制下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为实现统一的目标而努力。班团一体化对班团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身份上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书兼任班长,自身以及班团委整体的领导合力的有效性更是影响班团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和谐管理是基于中国本土学者的研究而形成的一个基于整体性、以问题为导向处理不确定性的理论。包括和谐主题、能动演化的和则、优化设计的谐则、耦合等共同实现管理目标。本文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班团干部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一体化中班团干部的领导力提升路径。
1班团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任务识别不明确
班团干部是老师和同学之间上传下达的桥梁。更多时候,他们是以任务为导向,完成老师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班团干部在接到相关任务后,以复制转发为主要形式,缺乏对任务需完成的条件要求、上交规则、目标养成等统一的认识。单一的传达可能造成班级同学对任务的理解不清,甚至曲解(黄媛媛,2016),形成不满情绪,最终影响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同渠道、不同班干部把接收到信息一并转发班级组织,容易出现消息覆盖、信息冗余等,往往一个任务还未解释清楚,下一个任务又迅速出现。
不明确任务要求,会使得班团干部缺少系统规划,不能整体把握实施过程,出现无法解答同学疑问、偏离目标要求等情况,是班团干部管理问题、班级同学凝聚力下降等现象的根源,是班团干部降低对自己要求的直接体现。
1.2分工协作不主动
分工协作是班团一体化得以进行的保障。一体化要求班委在团支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团支委主要负责思想引领,班委是班级事务执行机构。但实践中往往发现,班委职责越位导致团支委职能弱化、成员无事可做等问题(黎春虹,解笑,2015)。边界的模糊使得相关任务严重缺乏分工,班长或团支书一头独大,其他成员借口推诿,学生干部无向心力,进而扩散至班级。更有甚者,觉得个别任务只是个别干部的事,班团委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同,任务下发前没有主动商讨,强制盲目。
不主动分工协作一方面会阻碍任务进度效率、预期效果,班团干部力不从心或无所事事,不利于学生干部自身的成长锻炼,造成个别干部过早退出以及影响相互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无法发挥班团干部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普通学生对学生干部不好的刻板印象,进而造成不服从管理阻碍班级的团结发展。
1.3反馈总结不及时
反馈总结是班团干部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目标的完成并不等于管理过程或能力锻炼的完成,反馈总结是很多班团干部工作中忽视的方面,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或者只追求结果,过程匆忙草率,上交材料后皆大欢喜。大学的活动大部分是以学年为单位循环进行,并且基本以材料上交型、活动比赛型等为主,因此任务之间有很多共性规律。
班团干部事后反思总结的不及时,会让下次类似活动的发生缺乏参考指导。尤其对于犯过的错误,会重复性出现,恶性循环使得任务完成大打折扣,同学信任和热情逐渐减退。班团干部反而觉得出力不讨好,双方都处于不满意状态,不利于学生干部自身能力的积累提升。
2班团干部领导力提升路径
有效领导力是解决组织问题,保证组织高效运转的有力措施。借助分析班团干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和谐管理的领导力提升路径(如图1)。当班团干部接到任务时,首先要对任务进行识别判断,对班级建设、同学发展等有哪些效用(庞馥珊,2017),即本文的和谐管理主题。如果未发现,则返回任务本身继续探索。确定主题后,班团委成员要开会讨论,借助和则和谐则(尚玉钒等,2008),明确任务分工、主要负责人等。成员以及方法之间相互配合,在影响力、内在控制点的个性特征、管理技能三方面達成耦合,保证最终目标的完成,最后进行总结,对整个和谐管理过程反馈强化,对以后类似的工作路径不断进行优化迭代。
2.1和则
和则是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建立组织成员之间、成员与组织之间的沟通信任,在组织管理不能实施监督控制时,组织成员也能够在环境的动态变化中主动采取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措施。因此和则主要是以规范人的言语行为,协调人际关系,激发成员的自主性,强调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和则是班团一体化的人力基础。首先班团干部之间要形成合力,每个人都能够承担职责要求的任务分工,同时干部之间还要沟通交流,互帮互助,相互学习,正向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任务完成以及班级建设献言献策,贡献力量。此外,在个性化逐渐突出的情况下,还要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打破互联网络阻碍,加强同学之间的情感互动,建立温馨有爱的集体氛围,让每一个人,尤其是困难时感受到人文关怀。由此形成良性的组织环境,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即使面对复杂多变的任务要求,班团干部之间集思广益,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在乐观向上以及组织感召力的带动下共同完成目标。
2.2谐则
谐则是指资源优化配置,流程规范合理,制度井然有序,以结构化设计建构思想,事先安排的过程。以主要领导为工作中心,通过明确职责权力,制定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来指导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和谐主题的设定下,体现组织的价值导向以及整体规划。
谐则是班团一体化的制度保障。规范的流程和工作方法能够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一体化对班委、团支委以及每个干部进行了清晰的职责划分,在任务驱动的前提下,两委要尽早讨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分析资源,做好分工,制定计划,提醒大家协调好个人事务与集体安排,并按照流程按部就班实施。还要监督流程完成效果,避免机械化地执行,当遇到突发情况或路径偏移时,要及时调整控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更新。还可以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班团干部以及同学的集体荣誉感。
2.3机制耦合
没有耦合就会割裂和则与谐则的关系,造成资源浪费,只有双规则的相互协同,才能发挥和谐管理的作用,各要素之间协调配合,达到人尽其事,人事合一,形成整体一致性。最终在影响力、内在控制点的个性特征、管理技能三个方面提升班团干部的有效领导力(王大刚等,2009),进而促进班委和团支委之间的耦合,以聚力实现班集体和谐建设。
2.3.1影响力
影响力包括判断力和个人魅力。一方面,班团干部要能够根据任务准确判断出和谐主题,将任务合并转化后分配到班级,以最大的便利服务同学。而准确和谐主题的判断不仅能够让同学了解到任务的相关信息,也是和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班团干部要认真落实每次任务,透过任务展现个人实力、感召力,拒绝利用职位之便谋一己私利或者为某些同学滥用职权,有失学生干部公信力。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应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先锋榜样,带动身边同学不断进步。
2.3.2内在控制点的个性特征
指的是通过自身努力信任自己的能力可以胜任周围环境。基本上班团干部的产生都是在入学初自主竞选产生,说明最初对自己有一定的信心。但随着学年深入,有些学生干部以学习、不公平等选择主动退出,当初的热情荡然无存。不论遇到任何困难挑战,任何环境变化,学生干部都应该有能力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转换思路、交流经验等途径找到突破口,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解决的问题上,而不是个人情绪上。此外,这份信任也需要建立在班主任(辅导员)与班团干部之间。班主任(辅导员)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干部有能力完成任务,勇于释放权力,给予学生干部最大的施展空间。
2.3.3管理技能
管理技能的提升是领导力发挥的基石。班团干部要通过与同级之间、突出的高年级等学生干部的交流取长补短,解答困惑,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另外,还要在平时工作中不断思考总结,延续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历练。除了干部自身的学习努力外,学校应该为其提供平台机会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比如邀请相关专业领域优秀的、有经验的学生工作领导或同学,以讲座、沙龙等形式开展互动,让学生干部对如推优评奖等固定流程有清晰的认知,对突发状况有应急的处理等。
3总结展望
班团干部的领导力和工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集体建设。胜任的班团干部凭借自己的有效管理,班级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成为每一个人留恋和回忆的载体;相反,则如同一盘散沙,成为逃避的借口。学生干部自身的主动学习、扩充知识和能力的边界固然重要,学校和老师更应该为其加强引导,答疑解惑,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给以肯定,以适当的方式指出其缺点和不足,让学生干部在并驱争先的环境下学习成长,日臻完善。
班团一体化不仅仅是学生干部职位上的兼任,更是对其有效领导力的要求。团支委通过关注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在活动中强化团员意识,扭转群体性淡化趋势;班委通过活动任务的实施执行,维护学生权益,团结班级成员。只有两委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借助调动人员积极性为主的和则以及提前制定工作流程的谐则的螺旋耦合,才能更好解决一体化中班团干部存在的问题。但领导力养成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干部自身、学校、老师等多方渠道协同,逐步建构学生干部主体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強迎难信心,为领导力提升奠定基础,为班团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为辅导员项目:基于一体化运行的班团争先创优项目运行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媛媛.新形势下高效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3):84-87.
[2] 黎春虹,解笑.心理契约理论对班团组织自我管理的启示[J].管理观察,2015(30):131-135.
[3] 庞馥珊.浅谈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7(12):286-287.
[4] 尚玉钒,席酉民,宋合义.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领导行为有效性研究[J].管理学家,2008,1(02):113-119.
[5] 王大刚,席酉民,何方.基于中国公司情境的和谐管理领导力研究[J].管理学报,2009,6(04):42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