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课堂生活化之研究
窦泽方
摘 要:学校体育需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做出革新,以承担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责任,体育课堂的有效转变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8?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4-187-001
2016年10月,中国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为我国进一步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做好了顶层设计,且指明了方向。学校体育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体育学科三维度六要素核心素养的培育,体育课堂是主阵地[1]。核心素养重在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生活的主人。体育课堂需要与学生的个体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课堂作为一个生活的整体置入学生需要的学习内容,将体育核心素养多维度的内容真正的生活化。
体育课堂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以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的体育生活化课堂要求体育教学进行转变,紧密联系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
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生活化
传统的体育课堂重教轻学,导致体育课堂沉闷低迷、枯燥无趣,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较低。“快乐体育”的提出从理念上重视了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这里的“快乐”是一种体验式的快乐,从一项技能的习得而快乐,从能够运用于实际而快乐,从能够更好的生活而快乐,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感情,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使学生从“讨厌被动的适应体育课,到努力践行体育课,再到喜欢体育课,最后达到培养终身体育的目的。”另外,还应注意“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的主导地位被理解为简单的课堂组织。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需要掌控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课堂中每一个同学个性的发展,用自己的生活态度与学生做朋友,做知音,用对待生活的热情去激励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生活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本人在“跳短绳”课堂中,先让学生“各显神通”,教师根据学生跳绳方式的不同,分类进行跳绳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也参与其中。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与教师的对比,进行思考分析,同时教师见机点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进而有目标的练习。最后组织学生竞赛,并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以及自己的感受。整节课,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教师将自己的生活态度融入教学,给学生贴近生活的学习氛围,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天性。
2.聚焦体育教学目标,融入生活态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体育的课程目标有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即使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以“三维目标”为引领,但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体育教学大量存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的六大要素,无论是体育情感、体育品格,还是运动能力、运动习惯,或是健康知识、健康行为,都应该是具体的、可视的,也应该是能测的、可评的。[2]将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将生活目标融入到体育目标中,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
例如“持轻物掷远”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表述为:“1.知道正面持轻物投掷的动作方法。2.学会正面站立,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投掷动作,发展投掷能力。3.在学习中感受投掷的乐趣,能听从指挥,增强其安全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可改为“1.知道并口述出正面持轻物投掷的动作方法和动作要领。2. 90%的学生学会正面站立,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投掷动作,发展投掷能力。3.在学习中感受投掷的乐趣,80%学生能听从指挥,通过探究和合作方式掌握动作,学生说出体验到的快乐环节和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前者行为目标引领,具体性、可视性差;后者不仅行为目标可见,而且其表述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经历的情景,就像在生活中一样,注重生活的体验感,注重对事物的情感。
生活体现了人类日常活动和经历。通过这种目标的设定,是教学与生活相融合,培养学生更好的生活能力。
3.丰富教学内容,融入生活素材
体育教学的安排和设计不仅仅是完成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其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于素梅提出了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初步确定了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3大维度,体育情感、体育品格、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健康行为6大要素。[3]从中可以发现,体育精神和健康促进维度是在运动实践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教师需要在注重体育教学掌握技能、强身健体等基础功能外加强学生个体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中,用技术动作很形象的“矮人、高人、超人”来表达。将繁缛枯燥的文字表述用学生生活中喜欢的人物形象来代替,生动形象,更贴近于生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在进行侧向投掷的教学中,采用学生喜欢的“穿越火线”游戏为主线,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现实版的穿越火线。从而对学习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在耐久跑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跑步转化成为学生平时喜欢玩的“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增强跑步的趣味性。
在体育教学中还可以用生活中的遗弃物和废料作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工具。如用废纸揉成团作为投掷时的“投掷物”,饮料瓶在游戏时当“标志物”,也可以进行叠高和搭建比赛。
利用孩子生活中喜欢的游戏,采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既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另外,教师在課堂加入体育健康小知识,比如健康卫生、运动损伤与防治、日常作息等等,将体育与生活全面联系起来。
本文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从体育教学方面入手,对体育课堂生活化进行研究。体育课堂生活化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人文观,不仅使学生学会运动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基础功能,更赋予了基础功能之外更高领域的功能。为培养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生活的主人而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思路及多元路径[J]体育学刊,2017,24(5):16-19
[2]于素梅.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乐动会”体育课堂建构[J]体育学刊,2018.(2):64
[3]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2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