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

本刊评论员
精神是人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的总和,是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外在表现,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人与人的差异,本质上是精神的差异。
精神是人类的灵魂。人是物质的人,是一个由运动系统 、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九大系统构成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体。人也是精神的人,七情六欲、真假虚实、善恶美丑、酸甜苦辣咸等等,构成人的精神追求与精神感知。人类自从产生以来,作为动物人告别动物,作为社会人联系他人,作为经济人趋利避害,作为政治人履行义务、享受权利,作为文化人离开野蛮、走向文明,作为生态人从恐惧自然、挑战自然到融入自然,都是在精神的照耀之下完成的。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没有精神的人类,只是一群直立的动物。
精神是生活的软件。生活是物质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生儿育女,养家糊口,是所谓物质生活。生活也是精神的,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哲学,宗教,是所谓精神生活。其实,世上不存在离开物质的精神生活,也不存在离开精神的物质生活,所有精神生活皆在物质的基础之上,一切物质生活都在精神的支配之下。换句话说,人的生活既是精神支配下的物质生活,也是物质基础上的精神生活,两者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边界,也不能做一刀两断的切割。人们之所以把生活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是分析、研究、表述的需要,也是一种人为的割裂。精神是生活的软件,也是生命的软件。生活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没有精神的生活,只是一匹脱缰的野马。
精神是认识世界的引擎。世界是物质的,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鱼虫,飞禽走兽,人眼所见全是物质。世界也是精神的,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基本粒子,思想所及即是精神。解剖学梳理人体的结构,遗传学解析生命的密码,地球物理学探索宇宙的奥妙,亚当·斯密发现看不见的手,马克思揭开剩余价值的神秘面纱。用辩证法看问题,有没有人的精神,世界都会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运行。但是,没有精神的引导,人类就无从认清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事物的内在规律和人的精神是人類世界的双引擎。世界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统一。没有精神的世界,只是一堆莫名的自在。
人应该有超越物质、超越功利、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一个在物质世界之中过着物质生活的人,当然离不开对物质的追求。精神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如果仅仅停留在片面追求物质的阶段,人类就会止步于动物的水准而与动物无异。食欲与性欲是动物共同的本能,引导人类超越动物的,是这两大本能之外的精神。自利与自我,是人类普遍的共性,引导一部分人超越另一部分人的,是这两大共性之上的利他与超我。当一个人跨越饮食男女,着意追求精神的丰富时,便已经超越物质。当一个人克服自私自利,倾心追求信仰与奉献时,便已经超越功利。当一个人走出自我,实现超我,接近无我的崇高境界时,便已经超越了世俗。人的心理空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心理空间内,我与非我此消彼长,我越小非我越大,我越大非我越小。生命的本质就是处理我与非我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无我才有大我,唯我寸步难行。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