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端和移动端架构的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分析
叶凡 瞿杨继 江玉才 王卫
关键词 河长制 信息系统 巡河 信息共享
作者简介:叶凡,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网络与信息中心;瞿杨继、江玉才,重庆水利局水利信息中心;王卫,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网络与信息中心。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079
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意见》,提出通过新的发展理念推进我国河长制建设。重庆市水利局于2017年6月底完成了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业务应用平台搭建。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应用成为互联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移动应用软件快速开发的需求与移动平台的多样化特征之间的矛盾,以及PC网站向移动网站迁移的发展需求,一种跨平台能适应多种终端的软件系统将会成为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重庆市管理与信息系统正是基于PC端和移动端架构、结合实际需求而设计,整合已有资源的基础上,采用移动巡查等多种方式提供信息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河长制管理效率。一、系统总体架构
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由巡河管理、任务处置与管理、考核目标管理、公众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即时通讯六大应用系统与应用支撑平台和河长制管理信息共享数据库组成。应用支撑平台提供包括认证授权、组织架构、GIS服务、消息推送、流程服务、数据交换等在内的标准化接口服务,按照企业服务总线(ESB)标准,为河长制及其他各应用系统提供通用工具服务和通用应用服务;共享数据库为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提供数据支撑,充分利用重庆水利数据资源整合中心数据库提供的基础数据,存储管理河长制专用数据和业务数据,通过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实现与其他河长制市级责任单位的数据交换共享。河长制管理总体数据流程涉及巡河管理、任务处置与督查督办、目标分解与考核评价、综合信息服务、公众信息服务与即时通讯服务等几类数据加工处理应用。
同时系统结合实际应用需求,为各应用系统提供PC web端和移动端两套应用架构体系。PC Web端重点实现重任务管理,重点实现巡河上报、公众投诉举报任务的统一受理、任务分派督办催办和任务处置信息的统计分析。移动端重点实现任务协作,重点实现任务待办督办提醒、任务分派与转派协作与任务清单查询。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二、系统功能分析
应用系统是直接面向用户且与业务紧密相关的业务应用集合。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包括 6 大应用,分别是任务处置与管理、巡河管理、目标考核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公众信息服务与即时通讯。其中:
1.任务处置与管理应用是河长制业务管理的统一处理与流转平台,以面向各级河长办、各相关责任单位以及基层河长与工作人员为主,旨在实现任务处理的高效流转与无缝协作。应用包括巡河上报、公众投诉统一受理,上级交办任务新建立项,任务分派下发与协作转派,任务办理反馈与督办催办,任务待办提醒与任务清单查询,以及任务处置信息查询分析与统计。
2.巡河管理是河长制管理的重要业务应用,是河库管理保护的末端与前哨,同時也是加大河库管理保护的有力抓手,其面向的用户除有巡河任务的各级河长、巡河员、河道保洁员外,还包括承担管理与考核职责的上级河长与河长办。
3.目标考核管理为河长制业务管理提供客观标准、精准量化且有据可查的信息化、科学化考核手段,其面向的用户主要为承担管理与考核职责的上级河长与河长办。
4.综合信息服务是河长制管理基础与业务信息汇聚与集中展现的统一载体,以面向河长制业务管理用户为主。我的工作台作为河长制业务应用集成门户,为各级河长提供包括我的提醒、我的河流、我的关注、我的考核在内的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将各级河长用户所关注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统计与提炼,以直观简要的形式向用户展现,同时针对各地相关的热点新闻、投诉事件以及舆情热点向用户进行信息推送。
5.公众信息服务是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河库管理保护的重要信息化手段,面向全体社会公众,提供统一的信息公开、投诉举报与监督评价服务。
6.即时通讯旨在实现河长制组织体系内全体人员的高效协作与无缝沟通,面向河长制管理全体人员,提供包括河长通讯录、即时消息、工作群聊、消息提醒等在内的通讯服务。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互联网提供一系列公众信息服务,比如河道信息查询、投诉功能,以及相关的新闻资讯等功能,促进社会公众对河长制管理工作的监督。三、 应用支撑平台
河长制信息系统设计体现融合水质水量、水域岸线管理、河湖水环境、水污染、水生态等专业数据,综合河湖管理保护全过程、各单位业务管理数据,面向河长制管理业务应用的共享数据库,实现河长制管理数据共享全面化。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体系架构与设计思路主要含三个方面,支撑平台体系架构如图2:
1.在SOA面向服务架构思想下,实现基于ESB企业服务总线技术框架与标准服务接口协议的应用支撑平台架构体系设计。
2.基于河长制管理共享库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与数据对象模型,实现面向河长制数据交换共享需求的信息交换共享支撑服务,包括集成基于标准数据交换接口与协议且支持实时高并发大数据量处理请求的数据交换服务,基于预设规则与标准协议的信息推送服务,可支撑并发性消息传输与异步事务处理的消息引擎服务,支持多源异构数据的全量与增量数据抽取解析服务。
3.基于已有平台基础服务框架成果,实现可为河长制业务应用需求提供可靠高效稳定的核心业务支撑服务。包括集成以河库为基础空间地理对象且融合河长制具体业务应用的地理信息服务,可支持业务逻辑规则语义配置、业务决策自动解析的规则引擎服务,基于流程引擎支持报表主题格式定义、内容算法定义且可自动运行生成的报表引擎服务,可支持流程模型与业务控制流定义、流程节点状态监控维护的流程引擎服务,支持用户组织架构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的用户认证服务,支持网络数据爬取、中文分词算法以及自动索引创建的全文检索服务。
四、 系统建设的思考
(一)业务涉及广,信息整合难度大
河长制管理涉及河道管理、水源保护,绩效考核等各项业务,河长制信息化作为河长制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同样涉及到多方面的建设任务,如任务处置、巡河管理、目标考核管理等。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河长制管理的信息平台,它的工作机制、运行模式必然要与河长制管理相辅相成甚至完全配套。系统业务囊括范围广,各业务系统之间不仅要求协调配合,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合处理。鉴于当前情况下,各数据收集困难且统一口径不一,相关部门应加大信息整合力度,加快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实现河长制管理业务应用的信息集成,为河长制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二)建立责任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结合河库保护管理现状以及现有的党政机关考核制度,要建立满足差异化绩效考核的系统应用。整个考核体系、考核方法、指标的设置、指标获取的标准化应该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技术等现状。要研究确定河长制管理主要评价和考核指标,首先要明确各指标设置依据的政策、理论、规范等,其次要明确考核数据的收集及产生过程,避免数据来源监测层面不同或不同指标之间交叉重叠等情况,最后要明确考核结果公布的途径以及范围,做到合理公开。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工程周期长,不确定性大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在满足河長制业务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全面覆盖河长制管理的业务应用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用户需求提高相应服务,这就导致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规模庞大、建设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而整个系统建设必须统一设计、组织、分步实施,围绕河库管理保护这一核心业务,统筹安排巡河管理、任务处置与管理、目标考核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公众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建设,既要突出河库管理保护主体功能,又要周密安排其它应用系统和基础平台建设。同时,考虑到资金技术条件,审核周期长,且各部门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地方配套资金未足额到位,制约工程进度,系统建设整体功能和效益下降。另外,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必然要基于河长制制度办法,而河长制制度办法的初步建立到最终完善必然会经过一段过程,同时系统用户对系统的需求也必随着对河长制工作模式的改进以及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而发生变化,以致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期间不确定因素较大。五、结语
通过信息化技术管理,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为统筹全市河库管理保护基础数据资源、全市河长制组织管理体系、流域和行政区域河长制管理工作提供统一的信息管理与业务应用支撑平台。有效规范河长制管理工作,促进社会监督与宣传,为各级河长办、各相关责任单位提供客观标准、精准量化且有据可查的信息化服务,实现了重庆河长制管理数据共享全面化、巡查监管常态化、公众参与有渠道、任务处置可联动、督查督办可追溯、考核验收有依据、决策部署有支撑。
参考文献:
[1]谭东烜、周元春、李慧鹏、毕军.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研究.中国环境管理.2016,8(4).
[2]左其亭、韩春华、韩春辉.河长制理论基础及支撑体系研究.人民黄河.2017(6).
[3]黄爱宝.“河长制”:制度形态与创新趋向.学海.2015(4).
[4]杨凤华、董爱军、胡霞清.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12).
[5]魏山忠.准确定位 主动作为加快推进长江流域片全面推行河长制.水利发展研究.2017(5).
[6]刘鸿志、刘贤春、周仕凭.关于深化河长制制度的思考.环境保护.2016(24).
[7]于桓飞、宋立松、程海洋.基于河长制的河道保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6(7).
[8]朱玫.论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中国水利.2017(2).
[9]朱玫.中央环保督察背景下河长制落实的难点与建议.中国水利.2017(9).
[10]姜斌.对河长制管理制度问题的思考.中国水利.2016(21).
[11]王勇.水环境治理“河长制”的悖论及其化解.西部法学评论.2015(3).
关键词 河长制 信息系统 巡河 信息共享
作者简介:叶凡,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网络与信息中心;瞿杨继、江玉才,重庆水利局水利信息中心;王卫,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网络与信息中心。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079
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意见》,提出通过新的发展理念推进我国河长制建设。重庆市水利局于2017年6月底完成了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业务应用平台搭建。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应用成为互联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移动应用软件快速开发的需求与移动平台的多样化特征之间的矛盾,以及PC网站向移动网站迁移的发展需求,一种跨平台能适应多种终端的软件系统将会成为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重庆市管理与信息系统正是基于PC端和移动端架构、结合实际需求而设计,整合已有资源的基础上,采用移动巡查等多种方式提供信息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河长制管理效率。一、系统总体架构
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由巡河管理、任务处置与管理、考核目标管理、公众信息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即时通讯六大应用系统与应用支撑平台和河长制管理信息共享数据库组成。应用支撑平台提供包括认证授权、组织架构、GIS服务、消息推送、流程服务、数据交换等在内的标准化接口服务,按照企业服务总线(ESB)标准,为河长制及其他各应用系统提供通用工具服务和通用应用服务;共享数据库为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提供数据支撑,充分利用重庆水利数据资源整合中心数据库提供的基础数据,存储管理河长制专用数据和业务数据,通过数据交换共享服务实现与其他河长制市级责任单位的数据交换共享。河长制管理总体数据流程涉及巡河管理、任务处置与督查督办、目标分解与考核评价、综合信息服务、公众信息服务与即时通讯服务等几类数据加工处理应用。
同时系统结合实际应用需求,为各应用系统提供PC web端和移动端两套应用架构体系。PC Web端重点实现重任务管理,重点实现巡河上报、公众投诉举报任务的统一受理、任务分派督办催办和任务处置信息的统计分析。移动端重点实现任务协作,重点实现任务待办督办提醒、任务分派与转派协作与任务清单查询。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二、系统功能分析
应用系统是直接面向用户且与业务紧密相关的业务应用集合。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包括 6 大应用,分别是任务处置与管理、巡河管理、目标考核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公众信息服务与即时通讯。其中:
1.任务处置与管理应用是河长制业务管理的统一处理与流转平台,以面向各级河长办、各相关责任单位以及基层河长与工作人员为主,旨在实现任务处理的高效流转与无缝协作。应用包括巡河上报、公众投诉统一受理,上级交办任务新建立项,任务分派下发与协作转派,任务办理反馈与督办催办,任务待办提醒与任务清单查询,以及任务处置信息查询分析与统计。
2.巡河管理是河长制管理的重要业务应用,是河库管理保护的末端与前哨,同時也是加大河库管理保护的有力抓手,其面向的用户除有巡河任务的各级河长、巡河员、河道保洁员外,还包括承担管理与考核职责的上级河长与河长办。
3.目标考核管理为河长制业务管理提供客观标准、精准量化且有据可查的信息化、科学化考核手段,其面向的用户主要为承担管理与考核职责的上级河长与河长办。
4.综合信息服务是河长制管理基础与业务信息汇聚与集中展现的统一载体,以面向河长制业务管理用户为主。我的工作台作为河长制业务应用集成门户,为各级河长提供包括我的提醒、我的河流、我的关注、我的考核在内的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将各级河长用户所关注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统计与提炼,以直观简要的形式向用户展现,同时针对各地相关的热点新闻、投诉事件以及舆情热点向用户进行信息推送。
5.公众信息服务是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河库管理保护的重要信息化手段,面向全体社会公众,提供统一的信息公开、投诉举报与监督评价服务。
6.即时通讯旨在实现河长制组织体系内全体人员的高效协作与无缝沟通,面向河长制管理全体人员,提供包括河长通讯录、即时消息、工作群聊、消息提醒等在内的通讯服务。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互联网提供一系列公众信息服务,比如河道信息查询、投诉功能,以及相关的新闻资讯等功能,促进社会公众对河长制管理工作的监督。三、 应用支撑平台
河长制信息系统设计体现融合水质水量、水域岸线管理、河湖水环境、水污染、水生态等专业数据,综合河湖管理保护全过程、各单位业务管理数据,面向河长制管理业务应用的共享数据库,实现河长制管理数据共享全面化。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体系架构与设计思路主要含三个方面,支撑平台体系架构如图2:
1.在SOA面向服务架构思想下,实现基于ESB企业服务总线技术框架与标准服务接口协议的应用支撑平台架构体系设计。
2.基于河长制管理共享库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与数据对象模型,实现面向河长制数据交换共享需求的信息交换共享支撑服务,包括集成基于标准数据交换接口与协议且支持实时高并发大数据量处理请求的数据交换服务,基于预设规则与标准协议的信息推送服务,可支撑并发性消息传输与异步事务处理的消息引擎服务,支持多源异构数据的全量与增量数据抽取解析服务。
3.基于已有平台基础服务框架成果,实现可为河长制业务应用需求提供可靠高效稳定的核心业务支撑服务。包括集成以河库为基础空间地理对象且融合河长制具体业务应用的地理信息服务,可支持业务逻辑规则语义配置、业务决策自动解析的规则引擎服务,基于流程引擎支持报表主题格式定义、内容算法定义且可自动运行生成的报表引擎服务,可支持流程模型与业务控制流定义、流程节点状态监控维护的流程引擎服务,支持用户组织架构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的用户认证服务,支持网络数据爬取、中文分词算法以及自动索引创建的全文检索服务。
四、 系统建设的思考
(一)业务涉及广,信息整合难度大
河长制管理涉及河道管理、水源保护,绩效考核等各项业务,河长制信息化作为河长制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同样涉及到多方面的建设任务,如任务处置、巡河管理、目标考核管理等。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河长制管理的信息平台,它的工作机制、运行模式必然要与河长制管理相辅相成甚至完全配套。系统业务囊括范围广,各业务系统之间不仅要求协调配合,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合处理。鉴于当前情况下,各数据收集困难且统一口径不一,相关部门应加大信息整合力度,加快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实现河长制管理业务应用的信息集成,为河长制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二)建立责任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结合河库保护管理现状以及现有的党政机关考核制度,要建立满足差异化绩效考核的系统应用。整个考核体系、考核方法、指标的设置、指标获取的标准化应该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技术等现状。要研究确定河长制管理主要评价和考核指标,首先要明确各指标设置依据的政策、理论、规范等,其次要明确考核数据的收集及产生过程,避免数据来源监测层面不同或不同指标之间交叉重叠等情况,最后要明确考核结果公布的途径以及范围,做到合理公开。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工程周期长,不确定性大
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在满足河長制业务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全面覆盖河长制管理的业务应用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用户需求提高相应服务,这就导致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规模庞大、建设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而整个系统建设必须统一设计、组织、分步实施,围绕河库管理保护这一核心业务,统筹安排巡河管理、任务处置与管理、目标考核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公众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建设,既要突出河库管理保护主体功能,又要周密安排其它应用系统和基础平台建设。同时,考虑到资金技术条件,审核周期长,且各部门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地方配套资金未足额到位,制约工程进度,系统建设整体功能和效益下降。另外,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必然要基于河长制制度办法,而河长制制度办法的初步建立到最终完善必然会经过一段过程,同时系统用户对系统的需求也必随着对河长制工作模式的改进以及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而发生变化,以致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期间不确定因素较大。五、结语
通过信息化技术管理,重庆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为统筹全市河库管理保护基础数据资源、全市河长制组织管理体系、流域和行政区域河长制管理工作提供统一的信息管理与业务应用支撑平台。有效规范河长制管理工作,促进社会监督与宣传,为各级河长办、各相关责任单位提供客观标准、精准量化且有据可查的信息化服务,实现了重庆河长制管理数据共享全面化、巡查监管常态化、公众参与有渠道、任务处置可联动、督查督办可追溯、考核验收有依据、决策部署有支撑。
参考文献:
[1]谭东烜、周元春、李慧鹏、毕军.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研究.中国环境管理.2016,8(4).
[2]左其亭、韩春华、韩春辉.河长制理论基础及支撑体系研究.人民黄河.2017(6).
[3]黄爱宝.“河长制”:制度形态与创新趋向.学海.2015(4).
[4]杨凤华、董爱军、胡霞清.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12).
[5]魏山忠.准确定位 主动作为加快推进长江流域片全面推行河长制.水利发展研究.2017(5).
[6]刘鸿志、刘贤春、周仕凭.关于深化河长制制度的思考.环境保护.2016(24).
[7]于桓飞、宋立松、程海洋.基于河长制的河道保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6(7).
[8]朱玫.论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中国水利.2017(2).
[9]朱玫.中央环保督察背景下河长制落实的难点与建议.中国水利.2017(9).
[10]姜斌.对河长制管理制度问题的思考.中国水利.2016(21).
[11]王勇.水环境治理“河长制”的悖论及其化解.西部法学评论.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