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宝盒”游戏中的数学学习

    徐佳佳

    

    

    

    “重力平衡珠”因为深得幼儿的喜爱,就有了“小球宝盒”的名字。“小球宝盒”由24个小方盒组成,每个小方盒都有不同的设计、不同的玩法。该玩具通过上下两层镂空设计、增设坡度和控制区域等方法来设置游戏难度。

    该玩具可以锻炼幼儿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我们将其投放到了中班。它的基本玩法是通过对小球的控制,将盒内所有小球都转动到相应的位置。对于分区域的盒子,则需通过控制小球,让每个小球都回到同一个区域中,如将四个小球依次置于一个白圆圈中即为挑战成功。对于设有套圈的盒子,则需让所有小球都回到最中间的区域才算成功。

    “小球宝盒”的游戏由易到难,可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游戏需要。游戏中,幼儿也获得了数学学习的机会。下面撷取两个片段加以说明。

    一、到底是6个还是7个

    “小球宝盒”一共有24种难易程度不同的玩法,虽然挑战成功的幼儿越来越多,但大多局限于其中3~5种玩法。为了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愿望,我们创设了“英雄榜”主题墙饰,用中间贴有一种“小球宝盒”照片的彩色长方形纸表示一个“英雄宝座”,依此类推。每当幼儿挑战成功一种新玩法,就可以请教师用相机拍下他手持相应“小球宝盒”的照片并打印出来贴到相应的“英雄宝座”上,这其中自然渗透了数学分类学习的内容。有了这样的激励,幼儿对“小球宝盒”的探索愿望更加强烈了,他们不但渴望登上“英雄榜”,而且开始不断尝试那些还没有人挑战成功的玩法。在两周的时间里,玩法从5种增加到了16种,“英雄榜”上的照片快贴不下了。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不知为何,幼儿对“英雄榜”的关注度有所下降,我便问:“你们最近怎么不挑战‘小球宝盒了?”“我觉得所有人都已经是英雄了。”孩子们纷纷说:“我觉得‘英雄榜上都是小朋友,都找不到我自己了!”“我都挑战成功好多好多了,不用再挑战了。”“我也成功好多了。”我又问:“你们成功几种了?”孩子们一时答不上来。小早激动地说:“我们应该数一数,看谁挑战成功的多,比比谁是真正的英雄!”小早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说干就干,幼儿围着“英雄榜”数了起来。不一会儿,小宝就有意见了:“老师,‘英雄榜前边都是人,我根本没法数!”我问:“那怎么办呢?”小宝说:“我们应该排队数!”大家听了小宝的建议就自发排起队来。为了知道谁是真正的英雄,每个人都在耐心等待。过了一会儿,小早又有了新问题:“我数了两次,一次是6个,一次是7个。”我问:“那是为什么呢?”一旁的小静说:“你得用手指着一个一个数。”听了小静的话,小早又数了一遍,结果是7个。这时,小早还是有些迟疑,他说:“那我到底是6个还是7个啊?”细心的娇娇说:“你可以请老师跟你一起数,如果两个人数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就对了。”于是,王老师和小早一起数了第四次。小早数的结果还是7,可王老师数的结果是6。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纷纷建言献策。小静说:“你们两个人必须一起指着照片一个一个数。”听了小静的建议,王老师和小早指着头像一起数了第五次,这次的结果都是7个。我故意好奇地问王老师为什么第一次数出来是6个,王老师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因为第一次数的时候我没有看到被其他照片遮住一半的那张。”空空着急地说:“这可怎么办呢?小早数了5次才确定是7个。其他小朋友要是少数了或者多数了就不公平了!”小早马上反应过来说:“我们每个人可以把自己所有的照片取下来,一张一张排整齐再数。”小早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样既不用排队数也不怕数错了。于是,孩子们纷纷取下自己的照片,用蓝丁胶把它们整齐地贴在同一张纸上,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结果。大家边记录边不停地跟同伴互动、比较……

    从上面的活动片段可以看出,每个幼儿都表现出自己的原有经验和学习品质。小静知道每次数数结果不同跟多数或漏数有关系。她不断地发现问题,认真地思考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娇娇也很有方法和经验,她觉得之所以数得不一样可能跟没有一起数有关,她相信教师能够数准确。小早比较细心,他通过两次点数发现结果不一样,马上向教师、同伴提出疑问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他非常有耐心,点数了5次才获得最后答案,表现出坚持、专注、不断尝試、不怕挫折的学习品质。我想,幼儿能具有这样的学习状态,是因为问题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游戏。

    “谁是大英雄”的点数活动与以往的点数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幼儿从以往点数排列规则的物品到现在点数排列不规则的物品,从以往点数单一空间方位的物品到现在点数多个空间方位的物品,这给幼儿带来了挑战,也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给幼儿更多的思考空间,为幼儿搭建交流的平台。在幼儿认为“老师肯定能数对”时,王老师采用陪小早一起点数并引出问题的方式,促使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想办法解决漏数的问题。面对王老师和小早点数结果不一样的情况,我和王老师相互配合,给予幼儿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通过等一等、问一问、一起想办法的方式让幼儿看到“老师也会错”,让幼儿发现并相信自己的力量。比如,发现王老师漏数时请幼儿找一找原因,让幼儿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急于将答案告诉幼儿。这样,幼儿在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时就会获得成就感,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8和13哪个多

    幼儿将自己点数的结果记录下来后,我们进行了统计,小秀、小宝和空空以挑战成功13个“小球宝盒”的成绩位居第一。一旁的晶晶说:“老师,佳佳说她的才是最多的。”我问:“佳佳,你是几个啊?”佳佳说“8个”。我又问:“佳佳,为什么你觉得自己最多?”佳佳小声地说:“8就是比1、3都大啊!”听了她的回答,我意识到她可能还不理解两位数的概念。这时,我故意表示认同,对所有孩子说:“对,8确实比1和3都大。你们觉得呢?”孩子们马上反驳:“不是1和3,是13!”我紧接着问:“为什么13就比8大呢?”孩子们说:“因为13个比8个多啊!”我又问:“怎么证明13个比8个多呢?多几个?”小早站起身着急地说:“把佳佳和小秀的照片排成两列‘小火车比一比,不就知道了吗?谁的长谁的就多!”于是,我们一起按照小早的提议进行比较,结果明显是小秀的“小火车”长。可是多几个呢?空空说:“把每一张照片对齐放,就像站队时一个男孩拉着一个女孩的手一样,最后剩下的就是多的,然后数一数不就知道了!”果然,孩子们通过一一对应比较的方式得出了答案:13比8多5。这样直观的比较不但让佳佳心服口服,也让大家学会了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多少。

    “英雄榜”名单出炉后,又点燃了幼儿的挑战热情。原本只挑战成功了5种“小球宝盒”玩法的言言不甘示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就在原有的照片墙上增添了新的照片,形成了“5+1=6,6+1=7……”的局面。孩子们乐此不疲,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不断向“大英雄”发起挑战。

    每一个幼儿都渴望被认可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佳佳这样敢于质疑的幼儿,我们需要与他互动共情,同时借助他的问题激发所有幼儿积极动脑想办法,利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出数量相等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抓住教育契机,在帮助佳佳解决问题的同时兼顾其他幼儿的发展。当佳佳认为“8比13多”的问题出现时,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尝试倾听与理解,陪伴他们一起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得到解决时,我从孩子们的笑容里看到了“数学种子”的萌芽,看到了他们在兴趣的指引下能创造无限可能。“小球宝盒”玩具兼顾了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我们抓住幼儿对玩具的兴趣,满足幼儿对数数、比较数量等的需要,支持幼儿主动、深入地探究。与此同时,我们也抓住“怎么证明13比8多”等关键问题,支持幼儿通过积极思考,不断尝试运用分类、点数、记录、一一对应、排列比较等方法解决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玩具则是游戏开展的主要载体,我愿意继续做幼儿主动学习的支持者,促进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