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国人的科学家型医生

孙琳+于涵秋
李勇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在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学组等学术团体任职,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北京市级人选,获国务院颁发突出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市侨联常委、北京市政协常委。
在功能神经外科领域,李勇杰教授的故事就是一部传奇。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从一个优秀的医学专家到一个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十多年前,他首次把代表着功能脑病治疗尖端技术的“细胞刀”技术从美国引入国内,极大地提高了帕金森病手术治疗的有效率,让中国数千例患者在神奇的“细胞刀”治疗后,肌肉不再震颤僵直,失去的生活工作能力得到了恢复。头顶着中国“细胞刀”第一人的光环,李勇杰要将自己炼成“科学家型医生”。
走出去看不一样的风景
李勇杰是个不甘停滞的人,求知的步伐未曾停过。他生于20世纪60年代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9年,母亲一句“咱家出一个医生就好了,你就学医吧!”让李勇杰与医学相伴了一生,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取北京医学院。毕业后他又选择师从著名神经生理学家乔建天教授攻读研究生。199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留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
一切似乎就这样安顿下来,然而专业知识愈是增长,李勇杰愈清醒地感到自己视野的狭窄。国内医学科技的滞后,早已与国际最尖端的技术水平形成断层,对他来说,这是一种煎熬。他无法放弃出国的梦想,要走出去感受外面不一样的风景。
也许是执着坚持,也许是几年来历练出的扎实专业基础,李勇杰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1994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邀请他去这所世界知名医院做博士后研究。就这样,李勇杰走近了当时国际前沿的微电极导向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俗称“细胞刀”技术。当见证了无数成功的手术,目睹了太多从轮椅上重新站起来的帕金森患者时,他已被“细胞刀”所深深震撼与折服。
回国做科学家型的医生
谁都曾有过少年时的梦想、青年时的信念,并为此燃烧激情。到美国之初,李勇杰的目标是做一名神经外科的研究人员。因为在基础医学的研究中,中国在许多方面尚未能与世界先进水平齐列,他希望自己能为改变这一状态尽绵薄之力。但随着“细胞刀”的运用,李勇杰发现先进的技术已摆在面前,如果能掌握它,并用其为祖国服务,岂不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1996年2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提前结束博士后学习,受美国加州罗马林达大学医学中心邀请,担任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专家职务,这个职位待遇优厚且是终生的。“细胞刀”在手中越来越娴熟,但看着一个个从轮椅上站起来的患者,李勇杰的内心开始不平静了。他知道在遥远的祖国,帕金森病发病率已达1‰,全国患者的数字至少保持在200万人以上,如此庞大的群体正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逐渐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而这一先进手术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如果将这项新技术带回去,一定能造福国人!”由此,李勇杰坚信自己理想的种子只有落在祖国的土地上,才能生根发芽,他要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功能神经外科研究与治疗中心。
1998年,李勇杰毅然回国,那时候出去的人都想留在国外,他回国的决定无疑如静湖投石,激起千般涟漪,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李勇杰是个不安分的人。”“我也认为自己是个不太安分的人。我总觉得应该尝试去挑战新的东西才能获得快乐。就像人碰到了天花板,再也无法跳得更高的时候,就会本能地寻找新的出口,进行新的尝试。”李勇杰说。
1998年5月,李勇杰来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随后与美国加州罗马林达大学合作创办了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这是中国第一家功能神经外科领域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机构。几年下来, “细胞刀”疗法风靡全国,他也被冠以“中国细胞刀第一人”的美誉。
说起这十几年的工作,李勇杰淡淡一笑,“细胞刀只是几年前的事了,我们早已开始运用更前沿的技术手段治疗更多的疾病。”李勇杰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科学家型的医生:“不是简单的一个医生,而是要做研究搞创新,要有科学家的头脑,做出来的东西不是司空见惯的。”
打造病人“终点站”
在众多病人中,为给家人看病而跑遍大江南北变得一贫如洗的家庭很多。每遇到此类求医者,李勇杰心情都无比沉重。几经考虑,他提出了“终点站”概念。“我希望可以告诉患者,不要病急乱投医,这里解决不了,其他地方也不会有更好的办法。”李勇杰希望给这些患者一个信念,让他们心里更踏实些。李勇杰心里很清楚,要想让病人甚至同行真正认同自己“终点站”的概念,就必须拓展功能神经外科的内涵和外延。
李勇杰带领他的团队不断追踪世界领域在功能性脑病的最新动态,改良技术方法、提升治疗水平、拓展治疗范畴。1999年3月,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应用丘脑底核毁损技术治疗帕金森病获得成功,同年又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技术(脑起搏器治疗术)治疗帕金森病;1999年5月,首例全身性扭转痉挛的手术获得了成功;1999年下半年,首例痉挛性斜颈、舞蹈症以及抽动秽语综合症等的手术相继获得了成功。李勇杰在创造性地把手术的治疗范围拓展到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之后,又开始了手术治疗癫痫和疼痛的工作,至今已拓展到30多种功能性脑病。研究所形成了以疼痛中心、运动障碍中心和癫痫中心为核心,面瘫、面肌痉挛以及精神外科为分支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科构架,成为国内最大的功能性脑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基地。自2009年起,研究所的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治疗量达到全球第一,成为“脑深部电刺激全球最大治疗中心”。
打造功能神经外科“中国队”
李勇杰常提到“境界”这个词,他说当医生有几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学会看病做手术的本事,能为病人解决一些问题;第二个境界是不仅能独立地承担一些临床工作,而且有一定的名气;第三个境界是意识到就算自己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批量”地治疗病人,必须借助一个团队的力量。这是当医生的最高境界。
治疗的患者越多,李勇杰越发感觉到,纵使自己有天大的本事,可以治疗的人也是极其有限的,只有打造出一支有世界水平的功能神经外科“中国队”,才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是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造一支有世界水平的功能神经外科“中国队”上。他选“队员”时,在人品方面要求很高。“最根本的一点,他必须是好人、必须诚实,要有很好的是非观。如果没有善良之心,他就不会很好地对待同事和患者;如果没有合作、没有诚信,也就不会有什么团队精神。”
李勇杰说,做一个值得病人信赖的医生,首先是“仁者爱人”,胸怀仁爱之心。他常常告诫自己,面对手术刀下经过数百万年进化的脑组织要深怀敬畏之心。他也告诉年轻大夫们:“人家能放心地把脑袋交给你,是因为你沾了医院的光,是医院的名声给了你信任感和荣誉,否则你到大街上给人家剃头,人家都未必信任你。”多年来,他和团队努力营造并践行着这样的理念,让患者得到世界水平的医治,得到最人性化的服务和最坚定的心理支持。他连续12年举办学习班,将探索成熟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功能神经外科在全国各大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众多的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患者因此受益,也让功能神经外科这个学科在中国落地生根,与世界同步,甚至超越世界发展水平。
如今,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已成立17年,李勇杰带领他的团队共诊治患者10余万,手术治疗近15,000例,患者不仅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还有来自美国、日本的远道求医者。研究所从帕金森病的治疗入手,已逐渐将技术运用于其他运动障碍病,又马不停蹄地拓展了癫痫、疼痛、脑瘫以及精神外科领域。研究所也被美国帕金森病基金会授予“卓越成就临床中心”,多年来一直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临床机构。李勇杰还在不断探索,并打造功能神经外科“中国队”,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责任编辑:卜 珺]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