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切入点

    郭冰之

    【摘要】在鉴赏古代诗歌语言时,我们可以以虚词、叠词叠句、数量词等为切入口,以顺利达到鉴赏诗歌语言的目的。

    【关键词】虚词;叠词叠句;数量词;切入点

    诗歌语言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即由感发的缘由达到感发之所归。诗歌语言的运用会创造出情理形神四者统一的诗歌意境,通过诗歌语言抒发的感情又极其丰富多彩。因此在鉴赏诗歌语言时,特别要注意寻找鉴赏的切入口,以顺利达到鉴赏语言的目的。

    1.从虚词切入

    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中说,少妇经一番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欣赏春景。“忽”是漫不经心之意,闯入她眼帘的柳色,一下子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陌头折柳送别的情景,想起了千里相隔的丈夫,不禁伤感起来。诗人用一个“忽”字,正是抓住了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让读者从这刹那窥见全过程,造语之妙,耐人寻味。再如周邦彦《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中的“似”字,便使蔷薇处于似与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韵。又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阴铿写送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词“空”“已”若不经意进入诗中,对于描画诗人惘然若失的情状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

    2.从叠词叠句切入

    一些古诗词很喜欢用叠音词,旨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可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两个叠词,上下相对,一写声响,一写动态,使人如闻风吹木叶的沙沙之声,如见长江波涛翻滚之状。李清照在《声声慢》中,首三句连用七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由动作到环境到心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文情并茂,情景相生,诗人内心积久的忧愁、抑闷,一下子奔涌而出,有排空而来的怨情,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效果。这几句叠字,创意出奇,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心神不定的神态,表现了诗人悲深愁绝的痛苦心情。历代词论家对此词的起句交口称赞,认为有突兀之感,也有笼罩之意,统纳全篇、机杼自出、流转如珠、手法高妙。

    3.从数量词切入

    如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有诗意的数量词,由于诗人用得巧妙,便有了一种朦胧和多义之美。又如齐己《早梅》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诗题的“早”字丝丝入扣,是数字用得极妙的典型,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又如张桔轩诗:“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韵流畅,韵味平添。

    另外,古典诗词十分讲究字句的锤炼,故诗有诗眼,词有词眼,“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都是诗中最传神最生动最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也往往是命题者锁定的考点。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也要特别注意对诗眼的分析理解。

    总之,鉴赏诗歌语言要多角度多方面的切入。迅速找到鉴赏的切入点,无疑就找到了一条鉴赏的捷径。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