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乡村中小学生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邹显金

    摘 要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阐述了乡村中小学生身体锻炼的自觉积极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全面锻炼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等四大原则;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分析了中小学生身体锻炼的内容与方法;最后提出乡村中小生身体锻炼应注重学生性格与体育态度的生成、加强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身体锻炼科研与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学生身体锻炼工作的积极性等三点建议;旨在引起中小学体育工作者的共鸣。

    关键词 乡村中小学生 身体锻炼 锻炼原则 锻炼内容 锻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9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身体锻炼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各种身体练习与方法来健身、卫生保健、娱乐身心、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其是最积极有效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方法。身体锻炼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一样,都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青少年自尊的形成也会受到身体锻炼的影响,其有利于完善青少年的人格。青少年自尊的形成初期身体锻炼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全国中小学都开始推广素质教育,其不仅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于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健体等都有重要作为,素质教育中体育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乡村中小学校是中国基础教育主体所在,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主战场。因此,只有抓好乡镇一级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才是真正落实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要求。在乡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中,对学生身体锻炼规律的认知和合理运用,意义尤为重要。

    1乡村中小学生身体锻炼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1.1乡村中小学生身体锻炼原则

    身体锻炼原则是人们长期身体锻炼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身体锻炼规律的反映,是从事身体锻炼所遵循的准则。随着身体锻炼实践、理论和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对身体锻炼原则研究日趋完善。

    1.1.1遵循自觉积极性原则

    乡村中小学生身体锻炼首先应遵循自觉积极性原则。如此才能明确锻炼目的,发挥锻炼积极性,把身体锻炼活动变为自觉行为。人在自觉进行某一行动前,会对其原因和预期达到的效果有明确的认识,这就是目的性。人的一切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依据,并引起心理连锁反应:(1)明确目的,端正动机。如果学生愿意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教师就要做好引导,不断端正其动机。身体锻炼的目的和动机不仅决定着身体锻炼的方向和过程,而且也影响身体锻炼的效果。人们从事身体锻炼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不能脱离实际,违背身体锻炼的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身体锻炼的原理。(2)形成兴趣,调动积极性。学生的目的和动机对于调动其身体锻炼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所以必须要具备兴趣。中小学生身体锻炼时,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形成和巩固,这样学生才能主动且愉快地进行身体锻炼,在明确目的、端正动机后,获得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兴趣才是稳定的。因此,中小学生开展的身体锻炼活动,要与兴趣结合起来,形成明确的、端正动机和获得预期的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的体育目的。

    1.1.2遵循从实际出发原则

    遵循从实际出发原则,是乡村中小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活动的基本准则。身体锻炼应从锻炼实际出发去确定身体锻炼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1)中小学生的实际条件。在中小学生选择身体锻炼的内容、形式、方法和安排的运动负荷时,要根据其性别、年龄段、身体状况、体育基础和从事身体锻炼的目的等因素进行,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青少年儿童的身体锻炼中,要保证其锻炼内容具有竞赛性和娱乐游戏性,注重的是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促进其生长发育。(2)乡村中小学的实际环境情况,包括其季节气候变化、场地器材条件、环境卫生等等。如果不能考虑这些因素让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不仅不能起到锻炼的目的,还容易影响其身体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乡村中小学开展学生身体锻炼活动,一定要应时应地,开展与自身实际相匹配的身体锻炼形式。

    1.1.3遵循全面锻炼原则

    全面锻炼是指通过身体锻炼对身体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进行全面发展。全面锻炼原则主要有两层意思:(1)身体锻炼要力求全面影响人体。在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和锻炼方法安排中,身体机能也受到不同影响,而内容方法丰富的体育锻炼也会对身体产生不同影响。因此,要全面提升身体机能,必须选择多样化的锻炼,尤其是乡村中小学生的身体锻炼,这样可以降低单一的体育锻炼对身体造成的畸形发展。(2)对于条件简陋的乡村中小学体育锻炼,其可以选择的运动项目内容比较少,在确定体育活动内容时要尽量选择可以使更多器官或部位得到锻炼的形式。中小学生所处的生理阶段特征,决定了中小学生身体锻炼必须全面发展。

    2建议

    2.1乡村中小学生身体锻炼应注重学生性格与体育态度的生成

    体育活动是一切心理过程与心理结构发展源头,又具有培养与发展性格的社会价值。体育的目标和效果取决于活动中所能获得的经验内容。而品德形成则要通过自我意识活动过程才能形成。体育态度是指人对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对于正值身心发展時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其体育态度逐渐发展形成,必须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机会来转变其(下转第247页)(上接第245页)对体育的态度,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同时又符合其生理与心理特点的运动项目,对体育运动逐渐产生好感。注重中学生的性格与体育态度的产生性,是开展身体锻炼体育文化价值的所在,应予以高度重视。

    2.2加强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身体锻炼科研与继续教育工作

    研究表明乡村中小学体育科研呈现教师的科研水平普遍较低、领导重视不够、教师们普遍不重视、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等特点。教学与科研存在互助互补的辩证关系,通过写论文可以总结教学经验,提高理论认识,从而促进教学。目前乡村学校教师的学历结构普遍不高,但是其继续教育还有一定困难。在社会转型时期,提高乡村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成为提高乡村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乡村中小学教师目前还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缺乏新理论和现代的体育教学手段,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认识不科学。于是,对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以及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行动研究的能力,是乡村中小学学生身体锻炼工作可持续开展的动力之源。

    参考文献

    [1] 于拓,毛志雄.北京市青少年身体锻炼与自尊、人格的关系[J].体育科学,2013(03):49-55.

    [2] 唐宏贵.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兼论俄罗斯中小学体育“大纲教材”建设的新进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02):14-18+117.

    [3] 李华生,周绍忠,李凯.我国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目标预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1):120-124.

    [4] 施丹萍,张惠红.中学生身体形象自我认识与身体锻炼行为及其关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95-100.

    [5] 陈开梅.身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应激、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0):75-79.

    [6] 秦东红,张强.从学生体质下降看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03):63.

    [7] 马启伟.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身心教育─—体育教育的迁移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04):1-5.

    [8] 陈俊钦,刘润强,王振三.中小学体育态度发展变化特点及其成因研究[J].体育学刊,1996(04):60-61.

    [9] 刘成,黄晓华.从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5):76-78.

    [10] 何少钧.陕南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9):89-90.

    [11] 常德胜,王宁.加强中小学体育的微观管理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04):105-106.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