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儿童友好型社区
郑俊琦
我们北欧之行的其中一项行程,是参观芬兰的几个社区活动场馆——赫尤里卡科学中心、颂歌图书馆和“儿童小镇”。芬兰人关爱儿童、尊重儿童,整个社会给儿童提供了很多福利。无论是科学中心、图书馆,还是“儿童小镇”,我们所感受到的都是芬兰人为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所付出的努力。
赫尤里卡科学中心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赫尤里卡科学中心。该中心由赫尔辛基市政府、企业及科学团体筹资建成,向所有人开放,其中对6岁以下儿童免费。我们在科学中心门口看到还有母亲推着婴儿车进入。中心内设置的活动项目有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的,也有适合青少年来进行探索的。该中心全年开放,每年吸引近30万人次前来参观。
在这里,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了趣味盎然的探索活动。整个科学中心提供了许多可观看、可体验、可操作的设施设备,并配备了智能面板作为操作辅助,人们可以在面板上选择不同国家的语言,从而读懂操作说明;即便是不识字的孩子,也可以通过智能面板上提供的形象的演示图来了解如何操作。这种可视化的说明就是一种对儿童友好的体现。同时,该中心设置的各种探索活动所涉及的都不是高深莫测的科学知识,而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涉及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知识。这些知识经过精心的设计,以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方式展现在孩子面前,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可以让孩子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科学中心也为亲子提供了良好的互动机会,在场馆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探究,共同完成体验项目。智能面板上的说明包含了对不同项目背后的科学原理的简要介绍,家长可以在阅读后为孩子讲解,帮助孩子理解。
下面介绍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体验项目。
一走进场馆,我们便看到几辆仿真汽车模型,这是一个汽车驾驶体验项目。汽车模型和真实的汽车简直长得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它的前挡风玻璃是一块互动式显示屏。体验者可以在屏幕上选择自己想要的驾驶场景与模式,在“启动”汽车模型后,通过掌控方向盘,控制油门、刹车,体验驾驶的感觉。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能够参与这个项目的体验。
在“经典物理实验”展区,有很多视觉类体验项目。比如,在一个体验区有一台小型投影仪和一根木棒,体验者若站在投影仪前快速上下挥动木棒,使之形成一个平面,就能看到投影仪播放的图像被投射到了这个平面上。又如,一张桌子上安装了一根竖直的会转动的杆子,杆子顶端是一块有磁性的面板,面板的正面和反面可以贴上不同的磁贴。我们把印有鸟笼的磁贴和印有小鸟的磁贴分别贴在磁性面板的正面和反面,并用手指拨动面板使其以杆子为中心快速转动时,便会看到“鸟在笼中”的景象。
在“经典物理实验”展区,最令我们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三个高高的圆柱形水箱。它们虽然外形相似,却是针对不同的科学现象设计的。第一个水箱里有一艘小船,体验者可通过按压按钮在水中制造出泡泡,随着泡泡数量的增多,小船会逐渐沉入水中,泡泡消失后,小船又会重新浮上水面。第二个水箱,体验者可通过按压按钮在水中形成圆环状气泡,并看着这个气泡从水箱底部升腾而起,逐渐变大。第三个水箱,体验者可通过按压按钮在水中形成旋涡,按压的力度越大,旋涡旋转越猛烈。体验者通过实际操作,调整按压力度、速度,能够观察到水箱内发生的变化。
该展区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互动项目——一张布满尖锐的钢针、看起来很恐怖的“床”,体验者躺上去会发现并没有针刺感,就像躺在平板上一样。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就可以将其与压强等物理学概念关联起来了。
“恐龙世界”展区内有不少活灵活现的恐龙模型,它们可以转动脖子,张开嘴巴,仿真度很高。而实时变化的背景、不时响起的阵阵雷声,也营造了不同的气候场景,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侏罗纪时代。在该展区的一边有一片沙地,沙中掩藏了一具恐龙骨架化石模型,孩子们可以拿起放置在边上的“考古工具”,模仿古生物学家挖掘“恐龙化石”。除此之外,展区内还有VR体验设备,戴上VR眼镜后,体验者便可获得刚出生的恐龙宝宝的视角,能真切地感受恐龙宝宝眼中的世界。这种沉浸式體验项目,吸引了不少家长与孩子。
在“我们的大脑”展区内有许多互动小游戏,孩子们可以在音乐房间内跟随着提示弹琴、唱歌、跳舞,锻炼脑力,探寻大小脑的活动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坐在会发出不同声音的软垫上,感受大脑的记忆规律;抑或是坐在摆放着沙发的小房间里,含一颗巧克力,闭眼倾听,跟随提示,让自己的身心都得到放松。这些有趣的小游戏,孩子们都可以和他们的父母一起体验。
科学中心内还有一些小房间,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低结构材料,如不同颜色的可拼接的塑料棒、清水积木等,数量充足,孩子可以发挥想象力自由搭建。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学中心里还有一台机器可以制作专属于每个体验者的独一无二的纪念币。体验者在扫描二维码后,拍一张自己的侧脸照,机器便会读取照片,制作出刻印了体验者侧脸形象的纪念币。机器上安装的是透明的隔板,因此体验者可以透过隔板看到纪念币制作的全过程。
总之,赫尤里卡科学中心里充满了孩子可以亲身操作和体验的设备,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都是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操作和体验的,为亲子互动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颂歌图书馆
同日下午,我们来到芬兰国家图书馆——颂歌(Oddi)图书馆。该图书馆据说是政府斥资近一亿欧元建造的。它是一所全开放式的图书馆,没有门卫,不需要安检,无论是芬兰人还是外国人,富人还是穷人,都可以来这里借阅图书。
该图书馆一共有三层。一层是大众空间,有多功能厅、电影院、餐厅、咖啡厅以及可供读者自由交流的空间。一楼到二楼有一架旋转楼梯,拾阶而上可以看到台阶上印着一句句有意思的话:“为了值得爱的人”“为了失败的人”“为了无辜的人”……据称,在该图书馆设计之初,设计师曾向市民们征集想法——这座图书馆是为谁而建的?最后一共收集了400种答案,由此大家得出——这座图书馆是为所有人而建的。设计师把这些答案刻在了台阶上。
该图书馆的二楼是创造性活动区域,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这里学习。这里有放映室、音乐制作室、媒体室、研讨室、创客空间等。这里还有3D打印机、缝纫机和其他制造工具及设备,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我们在参观图书馆时,正好看到一对母女在借用缝纫机加工自带的布料,她们一边比画尺寸,一边记录数据,尝试缝制一条碎花连衣裙。母女俩专注的神情,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该图书馆的三楼陈列着馆内所有实体书,这里仅有10万册藏书,只是整个赫尔辛基公立图书馆系统350万馆藏的一小部分。书架只占据整个楼层三分之一的面积,且书架都不高,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拿到书并翻阅。与此同时,三楼也是整个图书馆中最开放和活跃的空间,不仅有开阔的户外阳台,视野很好,而且室内两侧设置了大面积的台阶区和斜坡区。台阶区有可移动的软垫,斜坡区则有固定的座椅,可以供读者坐着、靠着、躺着,放松地阅读;人们可以看书,可以工作,也可以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
其中一侧的台阶区和斜坡区,是孩子们游戏的区域,孩子们在这里甚至可以尽情地跑、爬、跳跃。在台阶之上,有大面积的平坦区域,覆盖着地毯。我们看到,很多孩子脱了鞋子坐在地毯上,拿图书馆提供的积木在搭建。他们还把图书馆里由不织布做成的软垫搭成小帐篷,钻进去躲起来。家长也和孩子一起搭建,或坐在地毯上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儿童图书区有专门为孩子设计的高度合适的落地式书柜。即使是书柜顶部格子里的书,孩子们也可以轻松地拿到。儿童读物摆放的方式也与成人读物不同,是斜着摆放的,露出大面积的图书封面,以便于孩子了解和选择。每一个小书柜上都贴着ABC这样的字母标识,孩子可以自己根据书名的首字母把读完的书归还到书架上。
颂歌图书馆对儿童的关照令我们感动。它尊重儿童的独立意识、自我选择的权利,也没有遗忘儿童未来的发展。它在面向所有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从没有忘记给儿童创造属于他们的自主空间。
儿童小镇
我们还参观了芬蘭的“儿童小镇”,这是完全属于儿童的空间,是为儿童量身打造的开展角色扮演游戏的好去处。“儿童小镇”内有很多房间,有的房间布置成教室的样子,有的房间布置成一艘船的样子,有的房间布置成厨房的样子,有的房间里布置了芬兰传统的民族服装,等等。每一个房间内都有不同布置。在这里,家长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表演。我们来到其中一个房间,那里设置了表演的舞台,四个孩子自主装扮后,穿着漂亮的表演服饰在表演。当他们表演完走下台时,坐在台下观看的一位母亲给以热烈的掌声,还为他们留影纪念。孩子们的幻想,他们对于每一个角色的好奇心,都在“儿童小镇”得到了满足。
通过参观这些场馆,我们感受到芬兰人对儿童的友好,他们真正将儿童放在重要的位置,着眼于儿童的发展。不论是科学中心、“儿童小镇”中琳琅满目的探索和体验项目,还是图书馆中为儿童留出的任他们自由阅读、玩耍的场地,都体现出成人对儿童的关爱,真正让儿童自主、自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