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开阔处见凄然

    闫西雷

    【摘要】于开阔处见凄然,在杜甫晚年的“登高”诗中有着极为鲜明的体现。本文结合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对他晚年典型诗作的风格和情感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登高”诗;开阔;凄然

    登高望远,境界开阔,往往能引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开阔的境界却能逗引或加强诗人的飘零孤独之感、渺小无依之情、壮志难酬之绪,正如清人查慎行所说:“于开阔处俯仰一身,凄然欲绝。”这一点在杜甫晚年的“登高”诗中有着极为鲜明的体现。

    登?摇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幕聊为梁甫吟。

    这首诗写于成都,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公元764年),当时万方多难,诗人登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颔联两句,空间开阔,时间邈远,形成了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可在这样的境界中,颈联、尾联诗人看到的却是现实的多难,而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愁万端,聊吟诗以自遣,如是而已。开阔后给人的却是无限的凄然。

    登?摇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三年(公元767年)在夔州时所作。诗人登上江边高处,仰望天空茫无边际,木叶萧萧而下;俯视江水滚滚而来,奔流不息。可谓境界雄阔,气势磅礴。但后四句诗人目睹恢廓的秋景之后,却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的悲愁之绪,这种悲愁就像那落叶和江水一样,排遣不尽,驱赶不绝。登高的结果只是惹恨添愁,“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表”。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三年(公元767年)由公安到达岳阳后写的,境界依然十分开阔。诗人早已听说洞庭美境,如今漂泊辗转,迟暮之年终于登上了岳阳楼,但见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地和楚地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洞庭湖是如此浩瀚广阔,有一种涵天盖地、吞吐宇宙的宏伟。可是颈联、尾联诗人却转而写自己垂老之年,多病之身,孤舟一叶,异地漂零,家人朋友书信断绝,再看万里关山,兵慌马乱,动荡不安,诗人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此情此景,真是凄苦悲凉至极。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