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选修课开设形式的可行性探讨
黄小燕 刘方池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板块。本文针对当前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结合近几年来的语文活动课研究成果,将二者进行整合思考,指出将语文选修课开设为几种活动课的可行性。
【关键词】新课程;选修课;语文活动课
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其范围直接涉及到从观念、课程设置、评价形式到教学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块,并且赋予了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它能否成功,决定着母语教育的明天成败。如何长期有效地开设选修课成为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它已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选修课的具体教学形式,在《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规定“选修课和必修课教学应存在一定的差别……,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学生具有不同于必修课的期望”等一些模糊的要求与建议。要真正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还必须征求教育主体——学生的意见。为此,笔者对温州地区的两所学校进行了调查,以下是具体调查情况。
一、调查内容及结果
1.对目前语文课堂的满意程度:
其中:A中学学生满意率为39.1%;B中学学生满意率为36.4%。
2.你对语文课不满意的原因是:
其中:认为枯燥乏味的学生A中学为50%,B中学为58.6%。
3.你希望改变语文课堂现状吗?
两个学校分别为74.3%和76.4%。
4.你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回答题,学生中有68.3%回答中牵涉到生动有趣;有21.2%回答中包含有形式丰富多样,其它答案中涉及到内容依次为:师生交流互动、走出课堂、结合现实生活。
结论与分析:
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满意度低,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半数以上学生认为语文课枯燥乏味,脱离现实生活,上课缺乏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低,学与不学效果一样。绝大部分学生希望改变语文课堂沉闷的现状。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应该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充分尊重,所以教育者必须熟知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认知、思维特征。高中生生活经验日渐丰富,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认知与情意、个性因素协同发展。一成不变的语文课堂形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更活泼、更丰富、更具挑战性的课堂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课程目标中把“发展个性”视为语文课程应有的价值取向。在这样一个认识基础之上,在实施建议部分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反省意义的具体要求。赞可夫说:“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在高中阶段开设语文选修课符合高中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的特征,可以更有力地促进他们的心理成熟和提高语文的整体素养。
二、选修课具体形式的相关建议
由于语文选修课本身就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很难学好语文,因此语文选修课的开设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高中生兴趣广泛,所以语文选修课的活动方式也应种类多样,总的概括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一)阅读、观看类
这一类型适合于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文化论著研读这三个板块选修课。它应是语文活动课开设的基本形式,因为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语文能力大部分是在阅读和听说中完成的。阅读类,可以要求他们进图书馆,按照每一堂课的要求作摘记,事后整理成文,也可组织他们进行网络阅读,课堂要求同普通的阅读课;观看类,可以组织学生在一定的时间看电视上的经典节目,例如《新闻联播》、《经济与法》、《艺术与人生》、《电视散文》等教育性强的优秀栏目,这些栏目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评论中肯,不仅能拓展学生知识面,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功能。
(二)调查研究方式
这个类型适合于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两个模块的选修课。由于高中生认知活动中自觉性的增强,理论思维趋于成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他们思维上的辩证性和创造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由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手段有:观察、调察、参观、查阅资料、撰写报告。高中生不但有调查采访能力,还有一定的思维辩证能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思考更深入。并且,这一活动使他们的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三)交流探讨方式
这一类型适合于五个模块的选修课。学生对社会与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一个途径把它们表达出来,这就是交流探讨方式,这种方式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还能集思广益,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和鉴别能力,主要手段有:观察、讨论、辨认、演讲、影评、作品分析等。通过完整和深刻的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深度进一步加深,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游乐表演形式
这一类型适合于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这两个模块的选修课。这种形式主要的特点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将语文学习融于愉快的听说读写过程中,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条件与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主要手段有:游戏、演唱、诗歌朗诵等。比如开设“鲁迅小说”这一模块时,可以通过把鲁迅小说改编成剧本,并且进行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来学习。
(五)实践操作方式
这一类型适用于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两个模块的选修课。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活动对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它往往根据教学的某一内容,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内容,培养创造意识。通过灵活运用语文课堂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理性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与用、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能力。主要手段有:编报、写作、开新闻发布会等。教师主要是辅导学生设计方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当然哪一类型的活动形式并不仅限定于某一两个模块的选修内容,要灵活多变的选择应用。
以上所述的是关于选修课推广与落实的一种设想,它不仅需要理论的深化,更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完善。但是由于目前整个社会都以学校为中心,应试教育的气氛仍然十分浓厚,所以选修课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思想观念的偏差、教育经验的缺乏、师资水平的偏低都会直接影响到选修课的实践,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但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经验的不断积累、实践的不断丰富,我们有理由相信选修课的前景是乐观而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