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雁冰对《小说月报》的革新

    纪从洁

    内容摘要: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之后,使其由一个充满旧文学气息的消闲类刊物变为引领新文学潮流的严肃文学杂志。本文通过对沈雁冰主编时期的《小说月报》的具体分析,试图梳理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的变化,总结其对中国新文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关键词:沈雁冰 《小说月报》 革新

    1910年,《小说月报》创刊于上海,是商务印书馆当时的主打刊物之一,王蕴章、恽铁樵、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人都曾担任过主编,前后期风格明显不同。前期主编及大部分撰稿人均属旧派文人,被归入“鸳鸯蝴蝶派”刊物。随着新思潮的影响日益扩大,商务印书馆为了争取读者、增加销量,决定对《小说月报》进行改革。1916年,文学青年沈雁冰经人介绍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0年1月,《小说月报》刊登了沈雁冰的《小说新潮栏宣言》,高调推出由他编辑的“小说新潮”专栏,专登翻译小说和剧本,这是他参与说报编务的开始。这一年对沈雁冰而言,这是一段“半革新”时期:“《小说月报》的半革新从一九=O年一月出版那期开始,亦即《小说月报》第十一卷开始。这说明;十年之久的一个顽固派堡垒终于打开缺口而决定了它的最终结局,即十二卷的全部革新。”

    一

    自创刊以来,《小说月报》一直是旧文学的重要阵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商务印书馆为了刊物的生存和发展也开始求新求变。最初的主编们走改良路线,让新旧文学并存,保留刊物主体创作栏目,维持原有的稿件来源。这样不仅会让老读者不快,也会令新读者不满,因此刊物的销量依旧走下坡路。在1921年1月起,沈雁冰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对刊物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接手刊物时,他向商务当局争取到了不能干涉编辑方针的承诺,大胆放弃了刊物现存的稿子。这其实体现了青年沈雁冰对于新旧文学的态度。“旧派把文学看作消遣品,看作游戏之事,看作载道之器,或竟看作牟利的商品,新派以为文学是表现人生的,诉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扩大人们的同情的。凡抱了这种严正的观念而作出来的小说,我以为无论好歹,总比那些以游戏消闲为目的的作品要正派得多。”破旧是为了立新,沈雁冰随即提出了理想中的新文学蓝图:“我以为新文学就是进化的文学。进化的文学有三件要素;一是普遍的性质;二是有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三是为平民的非一般特殊阶级的人的。唯其是要有普遍性的。”他还认为中国古代文人多是抱着“文以载道”或者游戏消遣的文学目的进行创作,然而,“文学的目的是综合地表现人生,不论是用写实的方法,是用象征比譬的方法,其目的总是表现人生,扩大人类的喜悦和同情,有时代的特色做他的背景。”沈雁冰的“为人生”的文学观念逐渐清晰与完整,也成为《小说月报》的文学主张。

    然而,最初的沈雁冰并不是坚定的“为人生的写实派”。受进化论的影响,沈雁冰先认为:“况且西洋的小说已经由浪漫主义进而为写实主义表象主义新浪漫主义,我国却还是停留在写实以前,这个有显然是步人后尘。所以新派小说的介绍,于今实在是很急切的了。……所以中国现在要介绍新派小说,应该先从写实派自然派介绍起,本栏的宗旨也就在此。”然而,在第11卷第2号上,沈雁冰又开始提倡表象主义文学:“我们提倡写实一年多了,社会的恶根发露尽了,有什么反应呢?可知现在的社会人心的迷溺,不是一味药所可医好,我们该并时走几条路,所以表象该提倡了。……表象主义是承接写实之后,到新浪漫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不得不提倡。”沈雁冰全面接手《小说月报》之后,仍旧认为新浪漫主义的作品是兼观察与想像而综合地表现人生的。这种游移不定的态度随着胡适于1921年的暑假期间来商务印书馆的考察而终结。胡适的日记中记录了他对《小说月报》所倡导的文学潮流的看法:“我昨日读《小说月报》第七期的论创作诸文,颇有点意见,故与郑振铎及雁冰谈此事。我劝他们要慎重,不可滥收。创作不是空泛的滥作,须有经验作底子。我又劝雁冰不可滥唱什么‘新浪漫主义。”1921年年底,沈雁冰总结了一年以来的感想,坚定了自然主义的立场:“所以我觉得现在有注意自然主义文学的必要,现在再不注意将来更没有时候!”《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一文则指出了新浪漫主义的不合时宜。经过两三年的探索,转型期的文学杂志定下写实主义的方向。

    二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第1号就发表了《改革宣言》:“小说月报行世已来,已十一年矣,今当第十二年之始,谋更新而扩充之,將于译述西洋名家小说而外,兼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讨论中文学革进之方法。”翻开第12卷1号的《小说月报》的目录,可以发现期刊的体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置了“长篇及短篇小说”“西洋小说史略”“诗歌及戏剧”“文学家的研究(西洋)”“创作讨论”“杂论”“通信”“读者文坛”“最后一页”等栏目。从第12卷开始开设了“海外文坛消息”,沈雁冰解释了开辟此栏目的原因:“今年的小说月报添立了一门海外文坛消息,一面想叫爱读文学的人们常常和海外文坛有点接触,一面也免得这本小说月报成了一本小说丛书,不和时间生关系。”仍是以第12卷1号的《小说月报》为例,发表了包括《命名鸟》《笑》《母》等7篇小说创作以及8篇翻译作品,这就可以看出主编沈雁冰侧重于译介的倾向。虽然这样推重翻译的做法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招致“蔑视创作”的质疑,但是沈雁冰依旧认为学习西方不管是在思想启蒙层面还是技术借鉴层面都十分必要。

    沈雁冰早期欣赏俄国文学。“从一九一九年起,我开始注意俄国文学,搜求这方面的书。”主编《小说月报》以后,他将自己的文学趣味带人了刊物的编辑之中。《小说月报》革新伊始就重点介绍了俄国的著名作家,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科夫、高尔基、果戈里等。第12卷增刊号《俄国文学研究》,收有郑振铎的《俄国文学的启源时代》、鲁迅的《阿尔志跋绥夫》、耿济之的《俄国四大文学家合传》等二十多篇论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俄国文学的历史发展情况。这种对国外文学的选择,和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东欧弱小民族国家被压迫被损害的境遇和中国的处境是如此契合,以至于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中国新文学的推崇对象。沈雁冰主编的两卷《小说月报》,除重点栏目“译丛”外,第12卷有4期开辟介绍外国文学名家的“史传”栏,第13卷进一步推出“文学家研究”。例如第13卷第1号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该期卷首以3页的篇幅精印了陀氏11幅照片,并发表了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以及思想的三篇介绍性文章。

    当然,除了对于俄国文学的关注,《小说月报》一直努力地推介很多西方文学作品、文学思潮以及文学家。鲁迅翻译的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略夫》、郑振铎翻译的而过路卜洵《灰色马》、耿济之翻译的俄国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等长篇小说均在刊物上连载。第巧卷增刊号《法国文学研究》刊登了由沈雁冰、郑振铎、耿济之、刘延陵等人撰写的论文16篇,介绍法国文学思潮发展状况,还译介了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莫泊桑、乔治桑等人的作品。沈雁冰站在文学启蒙主义与精英主义的立场上,以文化建设为己任,不遗余力地译介西方先进的文学观念与创作手法,致力于把中国新文学汇入到世界文学的潮流之中。

    虽然沈雁冰主编期间的《小说月报》,对于翻译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对于创作的兴趣,但这并不妨碍其在创作上对中国新文学做贡献。沈雁冰接手说报的编务工作以后,完全弃用了当时商务印书馆已经买下的旧文学稿件。稿件来源问题如何解决?在《小说月报》革新后的第一期上,刊登了冰心的《笑》、叶绍钧的《母》、许地山的《命名鸟》、瞿世英的《荷瓣》以及王统照的《沉思》等7篇小说,这些五四文坛上出现的第一批新文学作家为《小说月报》内容的彻底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作品支撑。沈雁冰还在《改革宣言》中表明了文学研究会诸同人大致相同的“为人生的写实派”的文学倾向,这是文学研究会的一次集体亮相。由于《小说月报》集中发表文学研究会成员的作品,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其是文学研究会的代用刊物。茅盾曾说过:“《小说月报》自从我主编后,稿件大部分为文学研究会会员所撰译,因而外间遂称《小说月报》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刊物。事实上,它始终是商务印书馆的刊物。”《小说月报》相比于五四文学期间的其他同人刊物,总是显得“沉稳而厚重,它所拥有的作者队伍的基本面,还是一批元老级的五四新文学人士。”除了刊发文学研究会成员的作品,沈雁冰还极力扶持、鼓励新人创作,《小说月报》上特辟有推介新人作品的栏目“创作”,尽量多给他们发表的机会。

    《小说月报》虽然定位为“小说”,但是在彻底革新后一直以相当的篇幅发表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如第13卷7号,登载了戏剧2部、诗歌11首以及几篇理论文章。《小说月报》还刊登过不少评论文章,沈雁冰本人就发表了很多评论文章,包括介绍西方文学思潮的理论性文章和及时的评论性文章。有感于读者希望《小说月报》多报告国内文坛的消息,沈雁冰开始搜集当时他能看到的小说创作,然而,当他开始尝试阅读并评论时,才发现“原来国内创作坛简直寂寞到极点了!··一原来现今不特无真正的批评家,连被批评的材料都没有呢!”对于1921年的四、五、六三个月的创作情况,沈雁冰这样评价:“虽然数目已是一百以上了,不为不多,而究竟不能对于现在创作坛不感着寂寞。这些创作是否都有生命,还是第二个问题哩。……实在仍是描写男女关系的作品,所以竟可说描写男女恋爱的小说占了百分之九十八呢。”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新文学存在的诸如题材单一、内容单薄、知识分子与底层人民的隔阂等弊病。

    普通读者其实不太能接受《小说月报》大量刊载译介与论文的做法,沈雁冰在给周作人的信里也意识到了这个间题:“据实说,《小说月报》读者一千人中至少有九百人不欲看论文。”一个刊物的格调与宗旨,固然与主编的文学理念和个人兴趣息息相关,同时也要顾及当时读者的接受能力与审美趣味,沈雁冰之后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通过刊登这些理论性的文章,《小说月报》能够始终保持对于文学前沿问题的敏感度,在各种文学主张的交流与碰撞中,建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现实主义理论的最初形态。

    沈雁冰主编时期的说报,揉合了的文学观念与启蒙理想,使其由一个充满旧文学气息的消闲类刊物变为引领新文学潮流的严肃文学杂志,刊物的宗旨、风格与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新文学的生发。在《小说月报》上刊登的现代文学重要作品如此之多、联系的现代文学作家如此之广,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对于新文学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茅盾.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J].小说月报,1922,13(7).

    [3]茅盾.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J].小说月报,1920,11(1).

    [4]茅盾.文学与人的关系及中国古来对于文学者身份的误认[J].小说月报,1921,12(1).

    [5]茅盾.小说新潮宣言[J].小说月报,1920,11(1).

    [6]茅盾.我们现在可以提倡表象主义文学么?[J].小说月报,1920,11(2).

    [7]胡适.胡适的日记(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茅盾一年来的感想[J].小说月报,1921,12(1).

    [9]茅盾.改革宣言[J].小說月报,1921,12(1).

    [10]茅盾.春季创作坛漫评[J].小说月报,1921,12(4).

    [11]杨扬.小说月报》对中国新文学的塑造[N].文汇报,2017,(8).

    [12]茅盾.春季创作坛漫评[J].小说月报,1921,12(4).

    [13]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J].小说月报,1921,12(8).

    [14]茅盾.茅盾全集第36卷(书信一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