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教育现代化

    李恒+欧庭宇

    【摘 要】社区教育现代化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的提升”。研究发现国外社区教育先进经验,其主要表现为与时俱进的社区教育理念、健全完善的社区教育法律体系、行之有效的多元管理模式、灵活多样的社区教育课程。在供给侧思维和治理体系、治理现代化思路引领下,处理好跟学校教育、文化教育、国民教育之间的横向关系,是推进社区教育现代化的良方。

    【关键词】社区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法律体系;国外;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2-0054-04

    社区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集合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形式。当前阶段,我国社区教育水平游离于较低水平,面临发展不平衡、资金不到位、体制不完善等多重难题,制约全社会居民的素质和能力,急迫推进和完善我国社区教育各项内容。“随着‘四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建设速度加快”,[1]社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学习和应用国外社区教育发展经验,对未来社区教育的实践和发展是有益的作用与启示。

    一、社区教育现代化的地位

    “现代化”诞生于18世纪,教育的现代化是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党的十八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既是对教育发展理论的新探索和实践的新尝试,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不断再超越。社区教育作为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在从属关系上,社区教育担负起教育现代化的重任,满足了居民学习需求、幸福感和就业等需求,促进了社区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统筹协调社区教育资源,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精神文化需求日渐强烈,越来越多的居民对社区教育变得日益渴求。社区教育实属为哲学概念,其本质是服务于整个社会领域,为满足社会领域所有公民的需求提供服务,这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陶冶情操、健康生活等提供了条件,使社区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精神文化品位。究其原因,社区居民希望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广泛的参与,促进相互了解、互相协作,增强社区居民的感情交流,收获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其次,统筹协调社区教育资源,促进社区管理的和谐有序。社区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变化的产物,而社区教育是伴随社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历史产物,也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新生事物。“教育面向社区、资源来自社区”道出了开展社区教育的新思路。社区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创新,能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社区教育,优化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区教育突出文化活动主题,倡导文明新风,有助于纠正居民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引导人们向先进、向典型看齐,激发社会正能量。加强社区教育能够激活社区内现有科技、文化、管理等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升社区居民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塑造规范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再次,提升居民再就业技能,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社区教育目的是除了丰富社区居民活动形式,更重要是推动整个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最大的制约条件在于如何改变弱势群体的经济社会地位,让他们真正能够融入到社区建设中来。所谓弱势群体,是指体力、智力、机会竞争力均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他们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弱,改变其现状境遇的能力弱。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社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占据了社区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享受同城化服务的机会,均有机会享有在社区市民学校、科普大学学习的权利,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个人的荣誉感和家庭的幸福感,为社区发展做出贡献。

    二、值得借鉴的国外社区教育经验

    现阶段我国社区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地区特色;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教育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吸收和借鉴他们的有益经验是非常必要的。推进社区教育进程应当吸收富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国外先进社区教育理念引领社区居民学习教育,健全的社区教育法律体系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多元管理模式增强了教育主体自主性,灵活多样的社区教育课程满足居民多样学习需求。

    1与时俱进的社区教育理念

    先进社区教育理念是社区教育实践的先导,社区教育办学理念是提高他们国民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指南针,主要包含终身教育、实用主义、培养国民意识等办学理念。

    第一,“终身教育”是保罗·朗格朗最早提出,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行,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人们加强应对机遇与挑战的思想意识。同时,它也被高度赞扬与认可:可以相媲美于哥白尼日心说带来的革命,是教育史上最惊人、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有推崇终生教育的美国、重视运营“公民馆”的日本、推行非正规教育的丹麦。其中,美国社区学院实行不限年龄的两年制和“2+2”转学制度,不仅学费低,资金担保低,而且授课方式为小班授课,教授专职教学,保证了更多人终身学习;日本的“公民馆”的基础设施具备商务会谈、图书情报、集会沟通、实践研究等职能,发挥负责讲座培训开展,尽可能地扩大图书资料库,协调团体机构联系等作用;丹麦推行的非正规教育基本上是校外形式,其内容、方法、形式比不上正规性的管理规模,但具有较多的灵活性,由各种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机构负责实施。

    第二,实用主义是美国继皮尔士、詹姆斯、杜威等实用主义大师推行社区教育的教学理念。美国社区教育秉承实用主义发展至今,建立了普通教育、職业教育、大学转学教育、补偿教育和社区教育一体化的教育组织。在实用主义的理念引领下,教育活动必须以服务于社区教育需求为最高宗旨,教育形式必须以提高职业技能或者提高家政、娱乐、休闲、素养品位为目标,教育目的必须以广大社区居民为核心,教育管理必须注重灵活高效。结合当地居民生活实际、根据供需关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成为美国社区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

    第三,培养国民意识是新加坡加强多民族国民沟通与融合的社区教育理念。新加坡自独立以来,推行国民住宅计划,坚持多元文化共存,这就意味着出现多民族大杂居的社区情况。为了增强新加坡国民意识,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共同价值观,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社区居民现实诉求紧密相连,教育活动“点面结合”。“点”是重视以不同年龄阶层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比如设立儿童俱乐部促进儿童成长,青年运动来组织青年活动,工人文化宫的做法满足工人需求,组织老年人多样化活动等丰富社区教育形式;“面”是重视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社区教育。

    2健全完善的社区教育法律体系

    国外的社区教育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离不开健全社区教育法律体系的保障。政府对社区教育强有力支持,制定了教育基本法、民众教育法、学校教育法等。教育基本法层面,比如日本《社会教育法》为日本发展社会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美国出台的《莫雷尔法案》是在社區教育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权威地位。民众教育法层面,丹麦的《成人社会教育法》和瑞典的《市立成人教育法》,是保障了社区教育开展的典范。此外,瑞典立法明确规定所有雇主必须为雇员交纳相应的成人教育税,用以社会补助制度来帮助回归教育学习者的再度充电的同时,其教育休假法在极大地丰富成人教育方面做了一些鼓励性的规定。学校教育法层面,美国在20世纪中下叶出台的《社区学校和综合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确保了社区学院的经费、医疗、研究、培训等方面顺利开展。同样,日本社区教育拥有了《图书馆法》、《博物馆法》等完善的社区学校教育法,为提高日本国民素养的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3行之有效的多元管理模式

    世界各国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各具特色,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自治型和混合型等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第一,以德国、瑞典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紧密结合,赋予市政府干预社区教育的自主权,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事务中决策和监督。第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自治型管理模式:社区教育自治组织机构行使社区教育组织管理职能,相应的组织领导集体通过当地居民民主投票、商议选举而产生,其教育组织对社区教育发展享有发展规划、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决策权力。第三,以日本、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混合型管理模式:属于政府主导型和社区教育自治组织的中间地带,在政府的主导下,赋予更多权力给社区教育团体组织、居民个人。比如,日本社区教育组织独立于其他行政机构之外,实行居民积极参与,以自发自愿为原则,提高居民教育水平为目的的管理模式。

    4灵活多样的社区教育课程

    国外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基于实践的教学和系统的课程安排,融合居民需求与内容创新紧密联系,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为社区教育多样化的知识讲解、师生互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一,满足市民生活多重需要。北欧一些国家开设了音乐、艺术、社会、环境问题等领域课程,传承本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课程。第二,注重实用技能提高的课程体系。为更多失业工人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不仅开设了装潢技术、美食服务、汽车维修等大批实用课程,而且构建了社区教育、转学教育、补习教育和职业教育等课程职能,这构成了美国完备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第三,推广传统文化课程,弘扬本国民族文化。比如,新加坡高度重视开展思想文化建设、传播儒家文化的课程,凝聚本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社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治理现代化不是一种各自为政、部门化的“纵向治理体系”,而是从根本上建构起系统、整体、协同的“横向治理体系”。根据治理现代化的思想精髓,不难得出社区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明确社区教育治理主体之间关系,发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互动等治理功能。“社区教育治理体系”是“社区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社区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区教育治理体系”的结果和目的。要从社区教育管理转变社区教育治理,只有治理才能发挥多重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协调性,才能让社区教育走向现代化。因为学校教育能赋予社区教育实用性作用,文化教育能为社区教育塑造更多人文性价值,国民教育能够引领我国社区教育走向前沿性和科学性。因此,社区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跟学校教育、文化教育、国民教育之间的横向关系,充分重视运行手段,方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治理现代化。

    1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

    从历史渊源上讲,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实为同源,人类最初处在原始社会实质为社区教育,彼此为部落种族生存而联合聚集,为了更好地延续发展,围坐而听取长辈的解说、训诲和通过启发诱导等方式吸收教育。直到生产力水平更高的农牧社会,人类开始从安营扎寨转变永久定居,学校成为了专职培养人们思想意识、生存技能、生存技术的地方,成为了社区教育的异化力量。从二者关系上讲,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缩影,具有有明显地域性的社会教育,紧密连接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与发展,帮助提高学校教育的水平和高度。学校教育是具有严密的组织和制度的教育场所,整体上拥有形式多样的体系结构,局部上拥有分工明细的岗位职能,比如专职校长、分管主任、教学讲师、后勤团队、文体机构,同时拥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系统化组织,让全员在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传播面向世界的、面向未来的、人民大众的优秀文化。因此,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是互为环境,也毋庸置疑社区教育在教育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社区教育现代化是推动国民素质与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统筹协调二者的关系是推动社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做了多元主体权威性的表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第一,法律协同发展为推进社区教育现代化提供保障。应当借鉴美国学校对社区有更多的服务,社区对学校拥有更多的制约力。我国现阶段有关社区教育法律支撑取得了新突破,比如,对教育法中的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订具有现实针对性,《高等教育法》就是根据高教的现状和问题,对当前的急需和特殊要求的修改,有利于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中的第25条明确规定:“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但是,目前社区教育法在我国教育法律却有很大空白,除了福建省拥有终身教育法规之外,只是政策文件比如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我国社区教育推动具有较多局限性,社区教育的制度依据缺乏权威性和保障性。因此,应当学习国外社区教育立法的成功经验,比如,日本《图书馆法》开展社区教育促进国民素质能力。第二,加强学校对社区教育推动的服务意识。目前我国社区建设水平提升很大,拥有越来越完善的文艺、体育等设施,但是不少居民缺乏参与意识。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开展校外活动,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利用各种硬件设施提高邻里互动,增强社区和谐。学校应当树立“集中优势的学校教育资源社区化,不断开发社区化学校教育资源”的思维,在社区中科普教育、实践演习。比如,培训社区居民如何地震转移,增强防火意识。此外,学校选址应当考虑临近社区周围,旨在为社区教育提供了优良条件和安全保障的场所。

    2文化教育与社区教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社区教育作为文化教育与地方实际情况共同作用运营而生的历史阶段产物,和谐文化是社区教育现代化的内核,文化教育是在社区中传播先进文化,提升社区教育内涵的重要手段。

    首先,挖掘社区文化底蕴,打造特色社区教育。当地政府引导,社会团体及文化产业人员挖掘当地社区历史建筑、特色街巷及文化名人等特色,编制文化课程,比如名人纪念、民俗系列,为打造社区教育特色而奠定基础。其次,社区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傳承和发展社区文化。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结合学校教育的资源优势,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比如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灯笼制作、编译名人故事等。再次,加大社区教育的文化传播场地,为推动社区教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社区公告栏、网络、广播电视等渠道发布通知信息,建立起与社区居民间互动平台”。[2]此外,把先进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区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引入社区教育评比机制,激发社区教育前进的动力。

    3国民教育与社区教育

    从国外众多先进社区教育经验来看,无不把社区教育上升到国民教育的高度,先进教育理念是社区教育走在世界前列的“精囊妙计”。如果说社区教育有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各项软硬件设施、社区居民参与等条件,只能说这些因素使社区教育成为走近现代的“潜力股”,但以国民教育的高度定义社区教育方能走进现代化。我国社区教育分布不均,北上广地区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早,其他地区处于落后阶段。整体上讲,社区教育理念高度不够,运营方向盲目性导致了资源浪费,比如并非真正结合社区居民需求而一味模仿导致课程重叠,反而造成社区资源浪费。如何走出一条既能借鉴国外社区教育先进经验,又能立足我国社区教育实践的中国特色社区教育现代化之路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随后,一些学者、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有关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方案,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一些思路。笔者认为,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教育,还需要运用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指导。首先,目前教育供给方面频繁受阻,主要表现为公平问题和秩序问题,社区教育作为落实终身教育和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中坚阵地。需要加大政府督导和社会监督的制度保障,完善和细化有关规定,增加问责、惩处力度和社区教育供给的执行、监督、评价等程序。其次,建立人文教育和终身教育相接,以培养国民意识为宗旨的社区教育理念。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一直绵延流传至今。推动社区教育要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明确社区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要鼓励和支持开展“知识讲座、学术论文征集、知识竞赛、唱红歌等参与方式”,[3]加深对社区教育的理解。真正释放社区教育的活力和创造力,就要敢于自我革命,在政府监管下适度简政放权,构建“政府管教育、社区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型关系。再次,明确社区教育现代化的伟大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国民素质和能力,更重要是唯有人的现代化才能带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和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要先于国家现代化30年实现。

    总之,社区教育现代化充实现代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这也成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能生产出一种可卖的商品”,同时他还认为,共产主义的本质因素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社区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提升国民素质与提供教育的文化阵地,应当积极应用供给侧思维和治理体系、治理现代化思路,推动社区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欧庭宇.加快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6(3):57.

    [2]欧庭宇,尹德志.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机制研究:以四川省郫县红光镇为例[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4):66.

    [3]欧庭宇.四川红色资源在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决策与信息,2016(9):84.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